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_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反复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传统封闭、单纯的接受学习方式,实施开发性、多元性的探究、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而传统的教材较少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服务,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性地设计、组织、开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按自己的优势,自己喜爱的信息加工方式,探索解决教学问题。同时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的独立钻研、尝试体验、自己构建知识的时间,使学生在寻找新方法,形成新的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实践表明,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深入思考,才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过程,创新意识正是在这种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培养问题意识,首先需要教师用心营造一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驰骋想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人人心情愉悦、积极主动、真实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闸门才会开启,智慧的火花才会闪现,一些独创性的问题才会随之产生。其次,采用学生质疑、学生释疑的有效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提异议、究原因、找依据、寻途径”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完善认知的机会。最后,善于发现、培养“问题意识带头人”。以这部分榜样个体影响,促进群体问题意识的提升,这样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挖掘延伸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就能得以充分的发展。
  三、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学生的思维受阻,引起认知过程中断时,教师应善点善启,巧于诱发,以开通、拓展学生的思路。常言说,不称职的教师给学生“金子”,而高明的教师给学生的则是“点金术”。
  我们知道,人们的思维有一种习惯的定势倾向。这种定势倾向愈强烈,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愈单调、刻板,在新的问题面前,就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巧于引导,改变学生原有的思路,则会使他们从思路阻塞向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转化。那么教学就一定会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四、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个体,其思维的方式、方法、能力等方面客观上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深度、广度,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结果的不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应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所获得的不同成果。不仅尊重学生正确的思维成果,更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思维中的合理成分,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与创新精神。
  五、加强创新型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实践证明,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学科教学,偏重于共性的要求,而忽视了个性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状态,一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二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要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敢于挑战传统的权威,敢于标新立异。在学习活动中敢想、敢说,扮演一个相对活跃而独立的重要角色。三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吸纳别人的长处,不断充实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逐步形成创新型个性心理品质。
  总之,基础教育肩负着培养国家下一代的重任,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有利于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百年老校,历经沧桑,旧式教育曾抒写过昔日的辉煌,时代的列车已将我们送入瞬息万变的21世纪,而学校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学活动处于“学服从教,教服从考”的被动状态,学生的智力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情感意志得不到积极的陶冶,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培养,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最终导致高分低能。怎样改变现状?如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经过几代人的探索,我校摸索出“构建多元化育人模式,为人才培养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观摩了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倒推》一课的教学,并参与了课后研讨,引发了本人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反思。  【课堂实录一】(例题1)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先出示两杯果汁。  师: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两杯果汁一共400毫升。  师:把甲杯果汁倒入乙杯40毫升,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生1:两杯果汁同样多。  生2:甲杯果汁大于乙杯果汁。  生3:乙杯果汁大于甲杯果
师生交流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课堂,演绎出来的也是不一样的。那究竟该交流什么?怎么交流?或者说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从中应该获取些什么?下面,我想通过几个课堂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在交流中凸显知识本质  众所周知,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有选择地接受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
高等教育英语教材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注重对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培养,推出了相关的配套教材。许多高等院校也为大学生开设了一些英语后续课程和选修
摘要:文章着重探讨了在区域创新系统框架下,不同类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情况及影响障碍因素,阐述了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从而使其真正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中小企业一、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1. 企业在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区域网络各个结点(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在协同作用中结网而创新,并融入到
美术欣赏一直受到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视,早在1979年6月,国家教育部门就将欣赏课业与绘画、工艺并置为基础美术教育的j大课业。从此欣赏课便成为基础美术教育的主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