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吻合器在颌面部缺损修复口径差异血管吻合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uraitru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颌面部缺损组织瓣移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进行口径差异动、静脉端端吻合的效果。

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颌面部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重建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6例,包括5例前臂皮瓣、1例腓骨肌皮瓣;共8个吻合口(2个动脉吻合口、6个静脉吻合口)两端血管口径差异明显,吻合前先将口径小的一端血管作侧方切开扩大口径,再按扩大后的口径选用吻合器进行端端吻合。

结果

共8个口径差异明显的动、静脉吻合口(两端口径比1.0 ∶ 1.5 ~ 1.0 ∶ 3.0);6个静脉吻合口、1个动脉吻合口成功吻合,吻合口完全无渗漏、撕裂,无血栓形成,平均吻合时间为6 min;1个动脉吻合口(1.0∶3.0)处形成血栓,最后改为手工缝合;术后无发生血管危象,组织瓣均成活,随访1~3个月,皮瓣生长良好。

结论

将口径小的一端血管作侧方切开扩大口径,再使用微血管器进行端端吻合,是解决口径差异明显的血管(1.0 ∶ 1.5 ~ 1.0 ∶ 3.0)吻合问题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前循环动脉瘤手术经验,探讨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的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18例在夹闭动脉瘤前置入内镜,84例在夹闭后置入内镜。主要目的是多角度观察载瘤动脉、瘤颈及瘤周穿通支,动脉瘤夹放置是否满意,是否存在瘤颈夹闭不全以及是否存在周围穿通支的误夹。结果19例经内镜发现夹闭不佳而调整动脉瘤夹,1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在内镜下上第2枚动脉瘤夹。
目的 报道颈静脉孔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显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通信技术标准按专业分类目录(7)——900/1800MHz TDMA数字移动通信部分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
进江小海轮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包括船舶管理、船员管理、安全检查、船舶防污染、安全航行、各种海事违法行为的查处等.本文结合海事现场监督
目的探讨应用保护静脉引流的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采用保护静脉引流的手术策略,显微切除上矢状窦旁脑膜瘤72例,术前MRI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者15例(20.8%),中1/3者47例(65.3%),后1/3者10例(13.8%)。肿瘤最大径2.5 ~ 8.1 cm,平均4.6 cm。术后有神经功能缺失者及早行康复治疗。术后3 ~ 6个月及此
目的通过新西兰大白兔活体动物实验模型,探讨改变动、静脉之间压力差对逆行岛状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设计逆行岛状皮瓣的实验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保留皮瓣蒂部浅静脉干的完整性);B组:隐动脉部分吻合组(皮瓣内的隐动脉近心端切断后,管径修剪为原来的一半,行端端吻合);C组:静脉干部分吻合组(皮瓣浅静脉干近心端切断后,管径修剪为原来的一半,再行端端吻合);D组
近年来,随着油气工程行业的发展、油气资源开发速度的加快、以及油气行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内石油钻井制造业正在飞速发展.在钻井装备制造过程中,制造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
以长江下游安庆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Ⅱ标段施工为例,总结分析采用水下声呐时监控检测进行水下铺排,通过利用声呐、短基线等技术手段对搭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程质量,为
CAD是进行产品设计时的有效工具,在横向和纵向层面上共享CAD图形数据信息已经逐渐引起OEM厂商的特别关注.本文探讨了CAD互操作性相关的问题并分析了促进CAD数据共享能力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