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wwww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母亲。”要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道德与法制教学的需要,本文着重从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现状、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兴趣培养的前提、兴趣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等几个方面谈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问题。
  关键词:道德;教学;兴趣
  一、 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现状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将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系的科学性与新颖性使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本应该是充满趣味性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平均分、及格率、升学率,为了应付考试,许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只注重灌输知识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兴趣的培养。教师往往把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熏陶变成了乏味的讲解与空洞的说教,“教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根本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重压下成了“异化”的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成了一句空话。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须改变当前的这种教学状况,真正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二、 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要改变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化、被动的教学现状,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凭着这种激情,有什么知识不能学会呢?有什么能力不能培养呢?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發学生的兴趣”。可以说,兴趣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培养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尤为重要。
  三、 兴趣培养的前提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自己具有广泛的兴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一种表率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极为重要。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一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地驾驭教材、驾驭学生。
  有名望的教师从来不用强制手段进行教学,而是通过自己艺术的语言、广泛的兴趣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证明,教师的广泛兴趣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反之,教师兴趣不广泛,或只用死板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必然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 兴趣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新课程理念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需要看,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以“情”启趣和直观教学,以“形”激趣。下面对此作具体说明:
  (一) 创设情境,以“情”启趣
  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即使是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的。“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我们认为是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就可能不再珍惜和在意。亲情之爱也是如此,我们从小到大都尽情地享受着家庭中的亲情之爱,以至于我们对这种爱到了熟视无睹的境地。可见,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亲情之爱,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发现这是一种爱,都能领悟到这是一种爱。同学们,你领悟到亲情之爱了吗?……”然后举例说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亲情之爱的具体表现,进而让同学们去寻找和发现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亲情之爱,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一直都被浓浓的亲情之爱包围着,从而产生无比的幸福感!由于贴近生活,充满真情,所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同学们学习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快乐。
  纵观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可伴随每一堂课的始终。大凡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精心地设计每堂课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进行中则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去解决,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得到巨大的鼓舞力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白内心的学习愿望;课的结束,则联系学生实际,找准落脚点,让学生有回味无穷的感觉。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拥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刻苦钻研,以顽强的毅力完成学习任务。
  (二) 直观教学,以“形”激趣
  初中学生童稚未脱,活泼好动,外向开朗,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千篇一律地刻板地重复,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用新鲜的东西,加强对他们视觉上的刺激,唤起他们的注意力,从而逐渐产生兴趣。实践证明,采用“直观教学法”是一种颇为可行的、有效的手段。
  所谓“直观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录像、影片及动作表情等具体形象手段,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虽然不像物理、化学那样时时可通过实验来显示,然而能够用“直观教学”法的机会也是很多的。
  尤其是现代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让“直观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灵活多样。比如我在讲授《亲情之爱》时,我适时地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Family》,这样,既便于课文的讲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学得快,记得牢。
  实践证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就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法和直观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趣的重要方法。当然,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真正做到“灵活”,有待于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做艰苦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J].教育科学,2015.
  作者简介:
  王月成,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霍邱县三流乡曹墩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并且心理状态不好,学习自信心不足,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得更加明显,需要充分引起重视。为了深刻贯彻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国教学质量,需要切实提升农村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这就需要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把握,掌握其学习具体状况,切实提升农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本文主要就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振农村学生自信心进行具体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教学模式  一、 引言  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很抽象,知识结构
要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目标,就必须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路径。具体而言,新时期建没社会
群体性事件是参与各方的非合作博弈过程,当诉求方的利益在博弈开始阶段即能得到满足,!则群体性冲突不会爆发。当诉求方利益无法满足,则将采用群体性事件的方式来争取利益。诉求
以水葫芦生态型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水葫芦生态型河道的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建立了水葫芦生态型河道水质模型,对河道中污染物质的扩散和降解
关于“孝”的论说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集中分析了儒家有关“孝生”的一些说法,其中涉及养亲、敬亲的几个基本环节,包括对双亲物质上的供养与精神上的敬顺,以及孝
【正】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农村专业户经济迅猛发展,各类专业户已达2500多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4%。专业户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改变
为了提高红皮云杉体胚形成的数量和质量,对红皮云杉球状胚诱导阶段的一些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肌醇、活性炭和遗传基础对红皮云杉球状胚诱导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去年冬月,我们一行来到金昌市金川总校,参加了甘肃省小学数学陇原名师、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会。短短的两天时间,收获颇多,感受颇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启迪最多的
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在对用友EAI及.NET构件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EAI的凭证接口模型,利用该接口模型可以轻松实现企业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凭证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