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视角

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197671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中艰苦卓绝、万众一心,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战略成果。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经验与教训也需要我们深入总结。诸如一些企业造假售假、哄抬物价,一些群体招摇生事、混淆视听,一些个人隐瞒行程、扩散病毒等情形,反映的不只是道德问题,也是相应的法律问题,是需要把道德与法律统一起来加以考量的问题。现以这些情形为例,谈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法治视角。
  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之中具有制度性优势的战略工程和基础工程,随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这一重大命题,越来越彰显出它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则进一步表明,它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公民道德建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体现着我国国家治理优势。于是,在法治的视角之下考察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发挥法治对于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愈加显出其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一、 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法律治理
  从法治视角来看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考察的是道德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抑或说,面对并解决道德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是衡量公民道德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基本标准,法治视角下的关注须加以回应。在防控疫情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造假售假、哄抬物价等“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现象,一些人在网上“是非、善恶、美丑不分”,甚至招摇生事、混淆视听,一些人隐瞒个人应该提供的信息,造成病毒传播,“突破了公序良俗底线、妨碍人民幸福生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3页),等等,这些都是疫情防控中凸显出的道德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突出问题不仅是道德领域自身的问题,更与法律有关,相应的治理也必须发挥好道德与法律的共同作用。进而言之,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不仅要通过道德自身来改善,还要加强相应的制度保障,如制度缺位、越位和错位等情形对于人们道德行为的生成、扩散、定型和式微等过程都产生着不同的消极影响,所以要加强相应制度在位状态的保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就是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以制度性保障提升疫情防控成效的例证。在各种制度保障之中,法律保障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即面对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最根本的就是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总之,形成德性养成与法治构建相统一的治理路径,达到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4页),发挥以法律为核心手段的综合治理效能,才能不断改善社会道德状况。
  二、 法治建设统筹推进的道德考量
  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需要进行法治视角的考察,相应地,新时代的法治建设也需要进行道德视角的考量,二者相互观照,才能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方略的深入推进。具体说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法治建设的统筹推进自然要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道德考量,即如《纲要》所指出的:“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之中,以法治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页)。具体而言:其一,提高立法质量,推动诸如社会诚信、志愿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 依法惩治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违法犯罪的意见》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和海关总署根据疫情状况联合印发的法律指导意见,它站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社会正义高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其二,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法治工作,加大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对于有效防控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其三,定期发布道德领域典型指导性司法案例,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郑州郭某某刻意隐瞒境外行程,以涉嫌妨碍传染病防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这个案件影响恶劣、代价惨痛,但通过网络及时地公布信息,让人们及时地了解到相关情况,展示了疫情防控过程中公正司法的成效。其四,建立公民法治素养形成的道德滋养机制,以法治素养与道德素质相统一的理念提升全民守法水平。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对于法律的遵守常常是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实现的,抑或说,当人们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时,相应地其法治意识也会提升,而法律法规又为人们道德行为的践行提供了保障,这种双向互动能够促进个体的德法兼修,并有助于逐步提升全民族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三、 公民美好生活方式的新时代转换
  过上美好生活是新时代广大公民最热切的期盼。首先,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正是通过调节社会伦理关系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它们甚至构成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德与法律何以保障并构成人们的生活本身?马克思对此曾说过,“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52页),法律则应是“人的行为本身的内在的生命规律,是人的生活的自觉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6页),而现实的道德生活又与法律生活密不可分,甚至共同构成人们的存在,即“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由此可以说,新时代广大公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既包括道德生活,也包括法律生活,因而是“德法互彰”的。相应地,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就要促进广大公民“德法互彰”之生活方式转化。依此看来,日常生活之中“合法不合德”“合德不合法”等情形需要“德法共建”,而不是道德或法律的单方发力,因而要坚持适度的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既反对泛道德思维,也反对法律万能主义。其次,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在重大民生问题上实现政策目标与道德导向的统一,通过对道德领域和法治领域热点问题的引导,以事说理、以案明德,增强人民群众的伦理安全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各项工作的结果,这样的努力也让人民群众产生了伦理安全感。最后,要注意在公民日常交往、突发公共事件、公益慈善活动、现代网络传媒以及国际交往交流等典型的道德情境之中,营造公正、法治、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培育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引导人们选择并践行崇德向善、尊法守法的生活方式。
  (李志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两岸四地11寺:  同鸣新年钟 联手共祈福  2012年1月1日零时,“盛世钟鸣 祈福五洲”大型新年鸣钟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弘法寺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与社会各界人士一同放飞祈福灯、敲响新年钟声,衷心祈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迎接新年,祈福五洲。2011年12月31日,离2012年元旦钟声的敲响还有十几个小时,深圳仙湖植物园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等待敲钟的市民,弘法寺一
期刊
〔摘要〕 刑罚轻缓化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人道主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及重刑结构论无法作为证明其成立的根据。刑罚轻缓化理论蕴藏三大风险:把刑罚体系性缺陷不当化约为刑罚过重,不利于刑罚体系的整体完善,轻缓化居于理论高位,造成刑罚改革理论供给不足,轻缓化思维将刑罚改革核心放在刑罚量的控制上,导致刑罚改革出现方向性偏差。刑罚变动并非出于轻缓的目的,而是取决于国家对犯罪现象控制力的强弱、社会感刑力的大小以
期刊
社会建设,NGO更大的参与空间  NGO与社会建设的促进发展,一是得等待较长时间的积累,NGO自身能力不断增强,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另一方面要看政府对本土NGO的角色定位和管制政策。现阶段政府的治理方式需要转型,包括现在都在提倡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也开始强调社会建设。但是不管现在政府如何强调社会建设,其根本逻辑还是一以贯之的政治逻辑,多年以来如此。那么为什么政府要谈社会建设问题呢?单位制和计划经济解
期刊
NGO生存难,可持续发展更难。在我国现实情况下,NGO常常不得不面对各种外部环境的限制,如注册门槛高、筹措资金困难、公众参与意识淡漠等等;同时NGO也不得不面对自身能力不足等各种现实难题,如治理结构不清晰、执行团队弱、运行效率低、组织人才短缺等等。  然而,在使命的强烈号召和驱动之下,这一切的内忧外患并不能让NGO停滞不前。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NGO唯有革新现有模式,才能在夹缝中生存,通向可持续发
期刊
一、前文回顾  本文旨在回应前文《谁可以做督导:“看过猪跑”能替代“吃过猪肉”吗?》。前文从“天价”培训班说起,讲到“社工督导”的准入制度,然后通过对督导的概念界定和专业建构,回到现实的督导制度运行和督导实践,提出并回答了“谁可以做督导”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是,社工督导必须得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教育经历,必须“吃过猪肉”而不能仅仅“看过猪跑”。文章发出后,引发网上热评,社工圈广泛讨论关于“社工督导”
期刊
〔摘要〕 治安型群体性事件是具有骚乱性质的集体行为。本文提出了结构箱的概念,即在特定的区域内治安型群体性事件所具备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耦合。在结构箱中,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要经历导火索、信息传播、情绪共鸣、情境催化、控制失效五个阶段,其中在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是关键环节。  〔关键词〕 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结构箱;情绪共振  〔中图分类号〕C912.64;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2011年12月21日,“把乐带回家——百事新春贺岁片首映礼在京启动。百事集团旗下三大品牌百事可乐、乐事薯片、纯果乐即Power of One,共同发出号召并邀请了古天乐、罗志祥、周迅、张韶涵、张国立、霍思燕六位明星,打造了一部温馨的新春贺岁片,用一个过年回家的故事,唤醒亲情的回归。同时,百事还携手优酷共同推出“回家季”专题,在互联网平台征集网友们的回家心愿,上传心愿视频和心愿贺卡。另外,为激励网
期刊
在古镇,每年都会举行慈善万人行、灯光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其中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统一服装,在人海中忙着维持着秩序,他们代表的是古镇的名片,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志愿者。古镇是中山市志愿服务开展最早的城镇之一,2001年3月24日,古镇青年志愿服务总队正式成立,掀开了志愿事业的壮丽篇章。2006年,古镇志愿组织建设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冈南村志愿者(义工)服务站成立,成为古镇第一个正式
期刊
深圳福彩网(通讯员 邓雪玲)1月8日,深圳市银湖汽车站热闹非凡,2012年春运农民工平安返乡(岗)安全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此举行了启动仪式。与此同时,福彩中心“资助劳务工返乡”活动在经历了十几天的订票、取票工作后,1月8日运送首批1512名在深建设者回家过年,7:50一到,开往全国30个城市的34辆长途大巴准时发车。  2007年—2011年,深圳市福彩中心已经连续5年开展“爱心福彩——资助劳务工春
期刊
中国福利彩票是在我国顺应改革开放形势、如何关爱困难群体的背景下诞生的。它是国家筹集公益金的重要方式,在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过去多年来,深圳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发行了多种类型的彩票,尤其于今年11月27日又增加了一新的彩票品种——“快乐彩”。快乐系列彩票登陆深圳,无论从丰富彩种增加彩票趣味性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激励更多人参与福彩、为社会福利贡献爱心的角度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