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在辩论中提升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ohe1986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辩论是一种主体探究的教学方法,辩论教学打破了一言堂的局面,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辩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对抗研讨,交流情感碰撞思想。辩论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辩论教学需要提供焦点问题,科学组建阵营,激励鼓舞辩论,引领批判反思。
  [关键词]辩论教学;焦点问题;组建阵营;评价激励;批判反思
  辩论作为一种对话形式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在课堂中用辩论的方法组织教学,孔子或与弟子辩论,或组织弟子之间辩论,通过辩论方式传道授业。辩论是一种主体探究的教学方法,辩论教学打破了一言堂的局面,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辩论可以活躍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对抗研讨,交流情感碰撞思想。辩论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许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喜欢运用辩论教学,但效果并不理想,不是学生缺乏辩论激情,就是辩论松散无序,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教师缺少精心的设计与有效的组织。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探索发现,要提高辩论教学的效果,教师应精选辩题,科学组织,精心引导。我结合《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的教学,谈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开展辩论教学,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效。
  一、 制造焦点问题
  问题是辩论的纽带,优秀的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善于制造问题,精心设计优质辩题,点燃学生辩论热情,引发学生强烈思辨。优质辩题具有聚焦性,能够聚焦当前热点问题,聚焦学生情感、视线和思想,能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辩论热情,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之湖波澜起伏。优质辩题蕴含辩论的特点和价值,属于教学的核心问题、疑难问题,让学生通过辩论之力突破教学难点,获得知识的有效建构和能力的长足进步。
  生活如同道德的海洋,一朵浪花就是一个问题,一朵朵浪花吸引学生眼球,激法学生无尽遐想。辩论中的焦点问题,应源自生活海洋,这样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触发学生的兴趣点。我在道德与法治辩论教学中,从生活中选取具有两难性的问题作为辩题。《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旨在使学生在遇到欺负和威胁时懂得正确处理,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在教学该课时,我实施了辩论教学,为了激发学生辩论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论内驱力,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了校园欺凌这一热点问题,设计了这样一道辩论题:小敏在学校被小强欺负后,决定邀请大同学对小强进行报复,她觉得以暴制暴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他认为自己这样做没有错。该辩题具有真实性与可辩性,有助于激荡学生思维的涟漪,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助升学生思想的净化,让学生形成知法、守法的法治意识。
  二、 科学组建阵营
  辩论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辨说与研讨,辩论是一种小组学习方式,辩论既是一种对抗又是一种合作,辩论中有争斗有合作,正、反双方互相争辩,一方想要战胜另一方,据理力争,有时双方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对于某一方来说,小组内又是一种合作关系,小组成员拥有一致的主张,为了获得胜利,他们会精诚合作,共同献计献策。
  组建辩论小组是辩论的关键,辩论小组一般分为正、反两组,每组大约6人左右为宜。阵营人数与素质影响着辩论的效果,辩论阵营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两队人员能力水平差距不能过大,最好保持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以防止辩论中出现一边倒的现象。两队人数不宜太多,阵营不宜过大,以免出现学生滥竽充数、搭顺风车的现象。
  组建辩论阵营有多种方式,可以由教师指定选手,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建队,教师指定人选可以确保双方的人数以及人员性质均衡,学生自由建队则不容易做到两组队员能力等方面的均等,但是自由建队可以增强学生凝聚力,提高学生的辩论激情,形成良好的辩论氛围。在《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的辩论组织中,我采用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在我确定了双方队长后,由学生自主报名加入,而每队中的人员分工、编号、任务等则可以由队长负责,根据各组学生特长因人制宜地安排。由于全班人数较多,而辩论只有正方和反方两个阵营,双方辩友人数只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不让其他学生受到冷落,我们还对辩论组外的学生进行分工,设立监督组,成立评审团,让人人有事可做,这样放大了辩论效应。
  三、 评价激励造势
  辩论不同于一般的讨论,他是小组之间的激烈争辩,双方辩友斗的智斗勇。辩论让人情绪激动,使人思维灵动,辩论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学习更为积极主动。古人云:“狭路相逢勇者胜。”辩论是两个团队之间的战争,勇敢顽强的队伍才会取胜。教师是辩论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拥有辩论场面的控制权,睿智的教师精于调控,善于为学生的辩论造势,从而制造一种紧张激励的辩论氛围,促使双方剑拔弩张、唇枪舌战之势,以激励学生勇敢交锋、互不相让、斗智斗勇。
  “教师是学生对话的天使。”辩论教学的智慧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在学生辩论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辩论,激发学生兴趣,鼓舞学生积极参与,适当的煽风点火,激励促进学生辩论。我们可以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情绪,引导学生你来我往,为双方加油助威、推波助澜,为辩论制造一种气势,营造激烈的辩论氛围。例如,在教学《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中,为了提高辩论教学的效果,我担当辩论主持人,发挥组织者与促进者的作用,在学生辩论时,我时而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任由双方自由辩论,时而对学生的辩论表现及时予以点评:“正方辩友抓住了辩题的核心,的确给反方制造了不少压力啊!我倒要看看反方如何接招?”“反方阵营中也是藏龙卧虎啊,他们反应敏捷、辩得精彩!”我在评价时故意添油加醋,以点燃双方的竞争心,挑拨双方互相争辩,促进双方思想的碰撞,将辩论赛推向高潮,逐步抵达辩论的核心。
  四、 批判反思精进
  “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的优良工具。”思想是辩论的灵魂,表达是思想的外衣,辩论是一场思维的交锋,是一轮思想的碰撞,辩论不仅是对他人观点的批判,辩论更是一回自我的批判,我们不要把辩论当做相互攻击指责,不要在辩论中只看到对方的不足,更要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自己的缺点,在自我批判中反思,在自我反思中精进。
  自我思辨是辩论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除了组织学生互相辩论,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对话,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实施批判性自我反思,从而促进思想品德的精进。我在《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的辩论教学中,精心组织,悉心引导,在正方陈述观点时,要求反方耐心聆听、仔细记录要点,寻找对方破绽,在反方发言时,引导正方进行反驳、辩论,我还让双方交换角色,交换论题,展开激烈争辩。这样,不仅确保每个人都发言,而且让正、反方轮换角色、换位思考,促使他们批判反思。睿智的教师善于组织学生在辩论中批判反思,批判反思是辩论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而且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开展自我批判,反思评价自己的表现,审视自己辩论中的缺陷,尤其对注意力、理解力、表达力等方面的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以发现自己辩才和思想上的不足。角色交换辩论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辩论才能不断优化提升。
  俗话说:“幸福从劳动中来,真理从辩论中来。”辩论是情感交流与思想共鸣的途径,让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立足辩论教学,通过精选焦点辩题,科学组建辩论阵营,在评价激励中为辩论造势,让学生在批判反思中精进,使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在辩论中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晓香.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教育心理学认为,学校墙壁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因此,在很多学校的班级布置中,墙壁作为师生关注的焦点,时常被名人名言、班级常规以及学生自己的作品等充盈着。而笔者却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些被精心布置的墙壁往往开始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起着教育作用。久而久之,就会被作为一种被淡忘的存在,渐渐地,就成为了教室的装饰品。
【摘要】说理文的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達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说理文教学中,必须要依据文体特点、紧扣课标、把握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遴选,引导学生立足文体、聚焦事例、关注语言形式、注重情感实践,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真实过程,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说理文 文体特点 语文素养  新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又富有创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课堂中最本真、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常常出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但是课改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看到课堂上的教学提问存在诸多问题。“课堂提问”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依然让我们对它产生新的思考。本文从围绕目标,基于学情,引导发现三个方面阐述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问得明确、问得适切、问得开放,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与以往“内容分析”式的教学不同,现在更提倡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单作为阅读教学的工具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阅读中“读”“写”“品”“链”的任务,重点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单的设计,致力于通过学习单辅助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教”。  [关键词]学习单 阅读教学 扶学课堂  学习单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载体,推动着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过渡语,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设计既言简意赅又极具艺术张力,还能衔接上下教学内容的教学辅助语言。有效的过渡语能使教学环节紧凑、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过渡语,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五要点”:巧、趣、励、实、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过渡语 有效  聽课时,我们常常发现有很多语文课一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阅读教学的成效来说,阅读教学往往不容易收获预期的成效,原因在于不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觉得枯燥、乏味,然而结合当前的教学来说,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更是囫囵吞枣,多数学生也没有形成自觉参与阅读的良好习惯。笔者认为精略有方是开启阅读之门的钥匙,本文从五个方面来论述:抓好课堂阅读,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品质,体会阅读感悟;拓展阅读材料,课内延伸课外;做好阅读记录
【摘要】假设,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进而促进学生言语实践的发展,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言语实践 假设 运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假设,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也
【摘要】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随着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教育已从单纯的学科经验传授回归到人性思维的唤醒。要唤醒这种思维,需要从理念、行动、评价三方面深度反思与科学建构。  【关键词】文化视角 学科教学 乡村小学语文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根基,将人类从迷茫与混沌中带出,从此世界便成为有形的世界。为了让生命的光彩延续,教育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的立场也就成为人性呈现与发展的重要视角,当发展
摘要:语文学科涉及面广,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能够感受到语文,可以说语文教学无处不在。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向生活化方向靠拢,语文教学表现出单一枯燥的一面,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由此导致了语文学习能力的下降。为此,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能够将生活化教学引入课堂中,让小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化教学的精彩。本文主要立足小学语文课程,讨论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策研究。  关
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古来有之,而韩愈所主张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观点,则是传统教师“师道尊严”角色的总体反应。过去,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而教师则是知识和文化的代表,无论在知识传授、文化传承,还是在道德教化上都处于权威地位,教师只需成为一个高超的“教书匠”,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无需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个性问题,所以,师生之间无形中形成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