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需要“治理”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rim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overnance”(治理)一词源于古希腊语“kubernan”,原意为控制、引导和操纵,柏拉图将其引申为对人的统治与管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控制、管理、整治”。可见,治理的本源还是管理,但其更突出管理深化的要义。治理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公民个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合作互动,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治理从主体上强调多元共治,从理念上强调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从运作上强调各利益主体的合作和协商,其最终目标是求同存异、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它是在自上而下的政府单治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实现的管理机制与模式的创新,是管理的一种高级形态。
  在当前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从生产主导时代向消费主导时代转型阶段,推进职业教育治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尤为必要。一是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劳动力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均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关注各利益主体的需要和诉求,才能赢得广泛的支持,赢得教育消费者的青睐;二是就现实而言,当前的职业教育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碎片化现象,部门主义、地方主义倾向时有显现,民主管理等机制尚不够健全,重新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学校各个主体之间基于“对话”“民主”“协商”的平等关系,逐步实现从“一元单治”到“多元共治”、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的职业教育新型管理模式,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职业教育治理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精神,自觉借鉴国际职业教育治理理念和相关举措,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增强教育活力为标准构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深入探索多元主体协同互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以及职业教育治理主体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调控能力、协同能力等的提升路径,规范治理秩序,提高治理精度,有效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目标。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既是结果,更是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永恒课题。我们要注重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治理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要开展职业教育治理专题研究,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要强化顶层设计,为治理的广泛推进提供方向引领。在倡导治理、主张共治的同时,我们亦要清醒地意识到治理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要有效避免因为多主体的共同参与而带来的价值多中心及责任分散性,明确各治理主体的权利与职责,推进共治过程中的问责制,发挥治理最大效能,最终走向职业教育的善治。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其他文献
数学教材,不管是何版本,在相关新知之后都安排一定量的练习题。安排练习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起到相关的巩固作用。但在平时的教学中,这样的练习,对学生而言所起的效果并不显著,因为我们所看到的练习结果还是那样的不平衡。平时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佼佼者,练习的质量比较高,非佼佼者还是老样子。为了扭转课后习题不能提高思考力的不正常现象,对课后习题的数学教学做了相关的思考和实践,现将具体的思考和实践拙于笔端,权且抛砖
我们这代人,或许已经很难看到启明的星斗;但东方现代性的自觉意识,恐怕已经是呼之欲出。这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自觉,更不如说来自求知寻源之后的自然理路。季羡林先生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因其缺乏学术论证而往往不太被学界所接受;但在我看来,似乎也应重视其学人理性基础上的跟着感觉走的良好意识。就此而言,讨论亚洲和东方的概念,无论如何是非常重要的,而将对中国的关注纳入到这一框架中,则“中国能否为这个世界提供
小学科学课程与实际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小学科学又是一门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科目,这些都为小学科学课程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研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与形本是相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少直觉,形少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可见,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是多么重要。那么作为一名低年级的小学数学老师,数形结合到底有何好处呢?  一、抽象数学直观化  低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他们的知识是由现实的生活经验体会得出的。而进入小学的数学学习后,所接触的数学就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诠释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幸福呢?究竟什么是幸福教育呢?康德认为,“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的人生为终极目标”。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提出:“一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买了一个大蛋糕,准备和小伙伴一起吃。终于到了晚餐时间。我正准备切蛋糕,蛋糕忽然动了起来。它好像在故意逗我玩,我往左边切,它就往右边躲;我往右边切,它
一、小学自然课程简述  小学自然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承担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课程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逐步养成科学思维方式与能力,最终养成应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生科学思维现状及分析  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起到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但是学生在目前的科学课堂内,主动思考的学生很少,能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逻
有效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要展开课堂交互活动,让学生间的想法有实质性的碰撞和争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达成“共鸣”,实现知识建构。在音乐教学中,常规上我们不习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乱”,我们常把学生花费在探索上的时间看成“浪费”,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可贵的探索精神、创造意识。分组实践是一种较好的课堂组织形式。在分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相互教学去获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