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比较研究中,一般有下列几种观点:(1)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3)一个人的良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4)比较研究可能是一面镜子,以便更好地看清自己.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说,不要怕不认识本国的教育状况,拿出去和别国比,自己的优缺点就都出来了!这和第四个观点很相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是,虽然每个国家的教育所涉及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包括文化传统的继承、社会结构的影响、经济体制的制约等等,但毕竟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我国可以从他国的教育中吸取经验教训.[1]
“一个人的良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告诉我们,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社会结构以及人口种族等存在着差异,对一个国家适用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对另一个国家不一定适用,如果不加考虑地生搬硬套,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调查了一些中学骨干教师的想法,对于第一个观点:
就“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句话本身而言,重点在于“比”,为什么怕“比”,是因为“比”可以看清两者之间的差异. 西方的数学教育强调多选择、学生建构、强调理解、适当演练、非形式化、个性发展等;而我国则强调统一要求、教师中心、基础扎实、熟能生巧、反复演练、形式演绎等. 一位资深教师深有感触地说:“2007年1月4日,我的一位在新西兰留学的学生回来找我,偶然谈到新西兰的一位数学老师用了一种很复杂的方法解方程,我问他是什么方法,他说不知道,他说他后来提出可以用‘十字相乘法’时,老师很惊讶!我听完大笑,可学生说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我问他如何看待这位老师,他的回答让我很惊讶:老师不会也很正常,有些时候他很厉害的. ”是啊,我国的数学教学强调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可结果是老师经常设埋伏,玩花样,不断增加难度,教学中完全以“操纵者”,“统治者”自居,“巧解”、“多解”、“挖掘”……让学生离老师越来越远,离数学越来越远.
古人云:“比,然后知不足.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说:“美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他们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任务也不像我们这么重. 老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宽松,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这正是我国的不足,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学习他们的方式,但可以借鉴.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减少点教学任务,多点时间给学生呢?”还有一位老教师说了一句令人辛酸的话:“通过国际比较研究,我们还发现,有时我们自认为领先的东西,可能正是我们今后需要反思的,而我们想丢掉的传统可能正被其它国家拾起. ”的确,西方的教育未必是典型成功的教育,不存在“西方的月亮就一定比较圆”的说法. 美国教育部长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彻底的失败的,我们把人教成了肉机器!”事实上,美国人现在也觉得中国的教学模式,如“双基”,“考试”等,具有借鉴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反思自己的教育,不断改革,不断发展,要使本国的数学教育跟上发展形势,就需要不断国际比较,找出问题,借鉴经验,随时调整本国数学教学的思路. “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进步”的道理就在于此!
对第二个观点,首先,国外教育模式有许多科学的地方,科学无疆界,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尽量少走弯路,基于国情,借“它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助己发展. 一位老师说:“德国比较注重培养数学家式的人才,初、高中阶段‘双基’抓得特别好,他们进行不断的分班,不断地提炼数学尖子生;而我国虽然也重视‘双基’,但对学生的教学似乎是在进行‘批量生产’,埋没了一批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不利于精英人才的培养. 正如一些西方数学教育家所说的,西方的数学教育,犹如一群人学游泳,直接将这些人赶到深水中挣扎,大部分人淹死了,而极少数挣扎上来的人便成了数学家;而东方的数学教学,却是按部就班地学游泳,基础扎实,没有人被淹死,却埋没了那些具有天赋的人. ”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德国的模式,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尤其是是在科技水平不高的我国?
还有一位老师动情地说:“我国的学生历次参加奥林匹克大赛均能取得好的名次,然而多少年来都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我们教育的不足——双基扎实而创新不足.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问题教学,并借助西方的教学经验来改进我们的教学. ”
对东西方教育的优劣,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衡量标准. 但我们完全可以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相互了解,相互借鉴. 我们应该将西方的先进教育经验和自己的国情相结合,提出适合自己国情的更好的教育理念.
至于“一个人的良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一位老师很有见地地说:“九十年代台湾实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建构主义教学,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导致教改‘忙、茫、盲’,学生不适应,运算、理解等能力下降,教师也不适应,社会也不认可. ”前车之鉴,值得反思!事实证明:一些国外的教学经验在不加改造的情况下完全照搬到我国的中学数学课堂上,就显得不伦不类,其后果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改革,在借鉴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自身国内的“教育生态”,否则再好的国外的经验在国内也会“水土不服”!一位老师借用张奠宙教授与数学家陈省身的谈话阐述了他的想法. 张奠宙教授在与数学家陈省身的访谈中提出教改问题,大师回答说:“中国千万不要学习美国的数学教育,中国的数学教育在实践上肯定比美国的好,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好不容易有一项比美国好的数学教育实践,为什么自己不珍惜,不总结呢?”对于美国出了很多数学家的事实,陈先生的回答是:“美国的优秀数学家很多是移民,美国吸引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到美国工作. 至于美国的数学家,实际上和美国的基础教育关系不大. ”由此这位老师认为,大师对于学习“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并不十分赞同,更加提倡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总结、提炼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
在国际比较研究中,我们首先要比,即“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是为了借鉴,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不是盲目的,还要注意“一个人的良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参考文献
[1] 鲍建生. 追求卓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
作者简介吴道春 ,男,1984年5月生,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
裘红明,男,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说,不要怕不认识本国的教育状况,拿出去和别国比,自己的优缺点就都出来了!这和第四个观点很相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是,虽然每个国家的教育所涉及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包括文化传统的继承、社会结构的影响、经济体制的制约等等,但毕竟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我国可以从他国的教育中吸取经验教训.[1]
“一个人的良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告诉我们,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社会结构以及人口种族等存在着差异,对一个国家适用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对另一个国家不一定适用,如果不加考虑地生搬硬套,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调查了一些中学骨干教师的想法,对于第一个观点:
就“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句话本身而言,重点在于“比”,为什么怕“比”,是因为“比”可以看清两者之间的差异. 西方的数学教育强调多选择、学生建构、强调理解、适当演练、非形式化、个性发展等;而我国则强调统一要求、教师中心、基础扎实、熟能生巧、反复演练、形式演绎等. 一位资深教师深有感触地说:“2007年1月4日,我的一位在新西兰留学的学生回来找我,偶然谈到新西兰的一位数学老师用了一种很复杂的方法解方程,我问他是什么方法,他说不知道,他说他后来提出可以用‘十字相乘法’时,老师很惊讶!我听完大笑,可学生说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我问他如何看待这位老师,他的回答让我很惊讶:老师不会也很正常,有些时候他很厉害的. ”是啊,我国的数学教学强调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可结果是老师经常设埋伏,玩花样,不断增加难度,教学中完全以“操纵者”,“统治者”自居,“巧解”、“多解”、“挖掘”……让学生离老师越来越远,离数学越来越远.
古人云:“比,然后知不足.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说:“美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他们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任务也不像我们这么重. 老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宽松,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这正是我国的不足,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学习他们的方式,但可以借鉴.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减少点教学任务,多点时间给学生呢?”还有一位老教师说了一句令人辛酸的话:“通过国际比较研究,我们还发现,有时我们自认为领先的东西,可能正是我们今后需要反思的,而我们想丢掉的传统可能正被其它国家拾起. ”的确,西方的教育未必是典型成功的教育,不存在“西方的月亮就一定比较圆”的说法. 美国教育部长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彻底的失败的,我们把人教成了肉机器!”事实上,美国人现在也觉得中国的教学模式,如“双基”,“考试”等,具有借鉴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反思自己的教育,不断改革,不断发展,要使本国的数学教育跟上发展形势,就需要不断国际比较,找出问题,借鉴经验,随时调整本国数学教学的思路. “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进步”的道理就在于此!
对第二个观点,首先,国外教育模式有许多科学的地方,科学无疆界,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尽量少走弯路,基于国情,借“它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助己发展. 一位老师说:“德国比较注重培养数学家式的人才,初、高中阶段‘双基’抓得特别好,他们进行不断的分班,不断地提炼数学尖子生;而我国虽然也重视‘双基’,但对学生的教学似乎是在进行‘批量生产’,埋没了一批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不利于精英人才的培养. 正如一些西方数学教育家所说的,西方的数学教育,犹如一群人学游泳,直接将这些人赶到深水中挣扎,大部分人淹死了,而极少数挣扎上来的人便成了数学家;而东方的数学教学,却是按部就班地学游泳,基础扎实,没有人被淹死,却埋没了那些具有天赋的人. ”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德国的模式,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尤其是是在科技水平不高的我国?
还有一位老师动情地说:“我国的学生历次参加奥林匹克大赛均能取得好的名次,然而多少年来都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我们教育的不足——双基扎实而创新不足.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问题教学,并借助西方的教学经验来改进我们的教学. ”
对东西方教育的优劣,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衡量标准. 但我们完全可以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相互了解,相互借鉴. 我们应该将西方的先进教育经验和自己的国情相结合,提出适合自己国情的更好的教育理念.
至于“一个人的良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一位老师很有见地地说:“九十年代台湾实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建构主义教学,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导致教改‘忙、茫、盲’,学生不适应,运算、理解等能力下降,教师也不适应,社会也不认可. ”前车之鉴,值得反思!事实证明:一些国外的教学经验在不加改造的情况下完全照搬到我国的中学数学课堂上,就显得不伦不类,其后果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改革,在借鉴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自身国内的“教育生态”,否则再好的国外的经验在国内也会“水土不服”!一位老师借用张奠宙教授与数学家陈省身的谈话阐述了他的想法. 张奠宙教授在与数学家陈省身的访谈中提出教改问题,大师回答说:“中国千万不要学习美国的数学教育,中国的数学教育在实践上肯定比美国的好,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好不容易有一项比美国好的数学教育实践,为什么自己不珍惜,不总结呢?”对于美国出了很多数学家的事实,陈先生的回答是:“美国的优秀数学家很多是移民,美国吸引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到美国工作. 至于美国的数学家,实际上和美国的基础教育关系不大. ”由此这位老师认为,大师对于学习“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并不十分赞同,更加提倡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总结、提炼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
在国际比较研究中,我们首先要比,即“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是为了借鉴,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不是盲目的,还要注意“一个人的良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参考文献
[1] 鲍建生. 追求卓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
作者简介吴道春 ,男,1984年5月生,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
裘红明,男,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