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苦难,温暖的希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l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冷的冬天,在光线暗淡的屋内围抱火炉,散漫地回想一些人和事——从一次寒夜的经历、一个冻死的陌生人、在冬天死去的亲人和年迈的艰难地抵御着冬天寒冷的母亲,直至黑夜完全降临。这是散文《寒风吹彻》的主要内容。它所传递的内涵是某种关于生命的抽象体验。
  文章的主体以人物为界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以“我”为主角,写“我”被寒风吹彻。14岁的“我”赶着牛车去沙漠里拉柴火,而且“越来越远”,“往往用一天半时间才能拉回一车柴火”。“我”对寒冷的认识——包括对大雪的认识——就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这里作者写了“我”十四岁的“那个冬天”赶牛车去沙漠拉柴火被冻坏一根骨头的具体经过,表现了“我”被寒风吹彻的切骨入髓的体验和思考:首先是寒冷对人体温暖的搜刮十分彻底,让人“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其次,孤独使抵抗力减弱,若夹在一长串拉柴的牛车中,当“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的时候,便“再冷也不觉得”,“而这次,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个体面对自然的淫威显得更加孱弱,而弱者的智慧就是蜷缩、躲避和隐忍。
  第二层以路人为主角,写路人被寒风吹彻。“我”曾试图向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传达同类的温暖,可这个上了年纪的人还是没有逃脱寒冷的袭击,冻死在村西的路边,“半边脸埋在雪中”——“我”对大雪的感觉由新奇欢欣到畏惧悚然与此大有关系。作者不敢相信路人的惨死,努力探寻他的生命中“深藏着一点温暖”,“我”思考着,是破败得难以御寒的穿戴置路人于死地,是“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使他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还是两者兼而有之?面对生命与生命的隔膜,面对生命的脆弱无助,作者从心底深处发出了无奈的叹息。
  第三层以姑妈为主角,写姑妈被寒风吹彻。姑妈一直期盼着天热后跟母亲一同暄暄,没承想,姑嫂之会竟然如此不易。时间在害怕寒冷的姑妈对春天的一次次渴望中流逝,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的母亲却因家累繁重而总是脱不开身,生存的艰难和寒冷的阻隔竟然使体现亲人之间相互温暖的正常走动也实现不了。
  第四层以母亲为主角,写母亲被寒风吹彻。母亲的儿女们努力替母亲遮挡一丝寒冷,母亲透心寒冷的冬天依然来临。这里的透心寒冷的冬天,更侧重于心理上的,因为毕竟隔着三十年的人生距离,儿女的关爱与老伴的关爱总是有区别的。
  “寒风吹彻”贯穿了全文,特别是主体部分。文中与寒风有关的文字,或表现寒风的无所不在,以隐示苦难的不可逃避;或表现人面对寒风的步步进逼只能步步退守的弱小和无奈;或说寒风不仅侵身,而且侵心,侵占人的整个生命和精神;或表现人与环境的相处和抗争,是普遍性的,无法回避的,有寒风在,就有人类的苦难在。“吹彻”的“彻”,在深度上,指寒风彻骨彻髓,逼向生命的极致即死亡;广度上,指寒风几乎吹彻所有的处境穷窘的人——“我”“路人”“姑妈”“母亲”,还有“爷爷奶奶”。
  《寒风吹彻》写出了“我”、家人、路人等被寒风吹彻的生命痛感,传递了某种关于生命的抽象体验,反映了生命的另一个侧面——脆弱和悲凉。
  文章看似从头到尾都在写人生的冬天,写人生中的寒风、落雪,写人的寒冷、淡漠、无助,但是仔细加以品味,文章并不是消极的。“我”在一个冬天的夜晚独自赶着牛车进沙漠去拉柴禾,以往“天再冷也不觉得,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而这次,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当人们结伴同行,有着友情和关爱的时候,“我”战胜了生活的苦难。当只有一个人,体会不到友爱的支撑时,“我”感到了寒冷、感受到了生活的打击。那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老人,多年来,他体味到的人间真情、人间真爱太少太少。他是在孤独无助、对人生彻底绝望之后,消逝于寒冬,消逝在生活的苦难中的。“我”的姑妈和“我”的母亲也在一次次地抵御着生活的寒冬。姑妈最后孤独地死了,因为她的“天”一直没有热,她一直在热切地期盼着我们和母亲的到访,但她却一次次地受着失望的折磨。“我”的姑妈若能得到更多的亲情的慰藉,也不会被那个冬天留住。和姑妈相比,“我”的母亲是幸运的,她依然健在,因为“母亲不是一个人过冬”,“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在这里,作者是多么强烈地渴望着心灵的交汇贯通!他告诉我们:心与心之间的爱是最重要的,它是生命的春天,它能抵挡住生活的冬天中的所有寒冷!
  从作品的显在结构上看,刘亮程是在写北方农村冬天的一些生活和经历,而作品的潜在结构是:在人的生命中,生活会给你很多的考验与磨难,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许多寒冷的落雪的日子,“寒风”吹彻所有的人,“雪”飘落在所有人的生命中,而战胜这种磨难、治疗这些伤痛的,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真情,说到底,就是人们心底最为挚烈、最为温暖的“爱”。
其他文献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都是来源于生活,经过多次观察现象分析总结、归纳出来。因此,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新课标改革的根本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对物理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多参加物理实践活动,教学效果会显著提高。结合本人教学经验,谈一下体会。  一、创设物理情景
【内容摘要】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初中教学领域的重要教学形式,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有着良好促进作用。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应用较广,获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着眼于此,从不同层面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分析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活化教学 策略  初中语文这一学科在初中教学领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促进初中语
在增强多元文化意识中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首先,应增进对各国文化差异的理解,增强多元文化意识。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受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即使是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代,文化的多样性也依然存在。其次,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要学会尊重和适应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宗教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语言表达等方面差异
【内容摘要】高中教育阶段,教材的内容大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随着而增多,阅读教学工作将更加艰巨与繁琐。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剖析其中存在的弊端,最后进行教学策略的探析,以期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于都教学 策略 思考  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灵敏度,开发学生的智力,进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因此,阅读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当前的高中
【内容摘要】语法填空作为在语篇中考查词汇,句法,语法知识的一种题型,对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作为语篇分析的重要工具,如果学生能在解题中正确运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先对语法填空题型做了分析,再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做了简要介绍,最后举例分析了常用于语法填空中的四种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的运用。  【关键词】语法填空 语篇 衔接 连贯  语法填空这一题型是基于德国
苹果、Google、亚马逊、惠普、迪士尼……这些充满光辉的名字,代表着创新、科技、成功,堪称创业典范。除了这些耀眼的共性,它们还有一个不那么起眼的共同点,就是都起源于车库。无论是史蒂夫·乔布斯,还是华特·迪士尼,都是从车库的狭小空间起步,最终走上成功之路的。  “我们就是中国的‘车库创业’”,27岁的刘禹笑着说。他的创业之路开始于自己一套破旧的公寓。  这套老旧居民楼里的60平方米公寓,让刘禹的“
【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社团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责任,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开展社团活动更是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农村小学一直在思索如何深入开展社团活动,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社团活动的效率,将社团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就农村小学有效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方法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社团活动综合素质农村小学  
“七一”前夕,我还准备着到西沟开展党建活动,再次学习太行精神,看望申纪兰。然而,噩耗传来,6月28日凌晨,申纪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从1954年开始,申纪兰连任了13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申纪兰“共和国
光影斑驳,微风拂面,青黄的树叶打着旋儿,缓缓飘落。俗话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意思是树长得再高,叶子也总是要落回到树根的。这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自然现象,我们也都曾有过树下停留或路过的经历。可谁能想到,劲风吹过,一片落叶竟然也能把人砸昏在地?  摘叶飞花,皆可伤人,仿佛在武侠世界里才会出现。虽然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这却多次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落叶砸人,并不稀奇。  2015年5月,福建南靖
【内容摘要】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工具学科,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实用性;增强数学课堂的实用性,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新课改也倡导实用性课堂暨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实用性、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用性提高   引言  随着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