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学经典为孩子的未来奠基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zwzrz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有位学者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毋庸置疑的是,我们都认可童年对于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性。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语文新课标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自豪感。”由此可见,让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尝试。对小学生而言,诵读国学经典,既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之根,把握中华文化命脉,也能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得以创新发展。
  现在,置身安徽省涡阳县城关中心学校,你会感受到传统文化对学生们的影响——乱扔纸屑、丢垃圾等不文明的举止少了,同伴间的关心幫助多了;乱花零钱吃零食的现象少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美德多了;追逐打闹、攀爬翻越等现象少了,遵规守纪、文明礼貌的行为多了。在这里,能切实看到孩子们沐浴在灿烂的国学阳光中,茁壮成长。
  以环境为载体,营造国学氛围
  本校以校园环境为载体,营造国学教育氛围,使国学经典根植于全校师生的心灵深处,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使传统经典文化辐射到千家万户。学校通过开辟走廊文化,张贴《论语》《弟子规》《道德经》等经典名句;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升旗仪式等宣传阵地,定期开办古诗文专栏,为学生随时随地欣赏诗词文赋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营造氛围上,学校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开展了每日诵读“一句话经典”活动,要求各学科教师在上课、下课学生全体起立时,免去师生之间互相问候,而是集体大声诵读“一句话经典”。学校还把站队放学与经典诵读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诵着经典回家。为了巩固、深化国学经典的诵读,学校还不定期举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手抄报、文艺展演等比赛活动,以不同的形式深化学生对经典的理解。丰富的活动将学生长期置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中,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学校还号召各班级以经典为载体,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创设个性教室。学校要求班级环境布置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外,每个班级都要开辟诵读经典园地,展示学生阅读国学的成果,使校园处处散发着浓浓的国学经典的气息,努力营造“热爱经典、走进经典、诵读经典”的大环境。
  以语文教学为平台,沁润儿童心灵
  课堂是进行国学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唐诗宋词的美句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底,让国学经典时刻警示学生们的一言一行。
  用优美的古诗文打动孩子 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有着其他方法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诵读古代“诵春”的作品: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既加深理解了《春》的意境,积累了习作素材,又感受了春天的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把“经典”背后的故事呈现给学生,将故事性较强的诗文编成课本剧,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给诗文配插图,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当然,各种方式的结合使用要有一个恰当的度,要切实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对古文诗文学习的欲望。
  强化诵读,打好国学基础 郭沫若老先生曾经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国学渗透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国学经典音韵和谐,意蕴悠远,把教学重点放在加强诵读指导上,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在诵读中全面感知字词句篇的表层意思及深层含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领略作品的意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外,化古人之神气为自己之神气。内化经典,外化行为国学渗透,书香相伴,学生们与古代名人、智者倾心交流,知无穷,去浮躁,弃粗俗,趋儒雅。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成功通过了“国学经典”特色学校的验收,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学校资源为基础、符合校情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个性化国学教育的道路,提升了学生的国学素养,促进了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气质的形成和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国学,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的积淀。让国学进入课堂,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的心灵,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吗?让我们持之以恒,掘井及泉,让散落的国学“珍珠”串成一条精致的“项链”,让学生在经典的诵读中获得滋养,为未来人生奠基。
  (作者单位:安徽省涡阳县城关中心校)
其他文献
从新闻策划定义入手,阐述了新闻策划产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指出了新闻策划的作用及策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劳动事业,并在重要场合对劳动作了经典阐释,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和重大意义
该文作者从画家创作一幅作品出发,分析画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绘画语言的形成过程、绘画材料的限制、绘画观念等,探讨绘画价值的独立性。
《寻乌调查》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早期的重要历史文献,其中关于土地问题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后期不断革命和改革的基石。从《寻乌调查》关于土地分配的认识与当下土地权改革的比
我国化工产业制造中,各工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革新优化,其中,设备设计中的材料选用环节尤为关键,其关系到化工设备的整体性能。因此,本文围绕化工设备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应
2016年1月20日,“中国梦——实干兴邦”第四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在大芬美术馆开幕。本届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龙岗区委
由中欧国际商学院主办的"丹青流韵——聂跃华绘画作品展"于2016年1月7日至2月5日在中欧国际商学院展出,共展出聂跃华近期创作的水彩、油画和版画作品30件。聂跃华1993年毕业于
一份学术刊物仅仅发行百多份,其科研成果无法向社会推广传播,无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过调查认为,制约学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缺乏经费;人才流失;知识老化.针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在许多学校,德育工作却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饱受质疑。德育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