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是门营销玄学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杯还是中杯?”“去冰还是正常冰?”“多糖还是少糖?”“加珍珠还是椰果?”…… 似乎每次点奶茶,服务员都会殷勤地发起连环追问,哪怕你不耐烦,可想到这种被贴心服务的感觉,又总会让那句到嘴的“啰嗦!”憋回去。
  无声无息中,为了一杯奶茶,你莫名其妙就耗费了七八分钟时间,而你身后排着的人,也将经历同样的“折磨”。
  从商业角度看,把产品制作时间拖长,让顾客排队,既挑战顾客的耐心,有顾客流失的风险,又降低了效率,会直接影响营业收入。完全是百害而无一利,可现在的商家为何普遍还在“作死”呢?这里面就涉及到了“排队”这门哲学。

黄牛——排队的主力?


  排队的好处显而易见。
  第一,提升商家门店的人气。做餐饮,最怕的就是冷冷清清,有人排队就意味着客流量多,也意味着成交机会更多。
  第二,刺激路人好奇心,带来更多流量。消费者做决策,多数时候是感性的、瞬时的,往往会找参照物,“这家店那么多人等,说明它得到了广泛认可”;还有一个是,现代人普遍爱跟风、追潮流、不甘人后,思维链条是这样的:排队多=这家店是网红=我不能错过=果断加入排队大军。
  双管齐下,就容易吸引更多路人,增加更多成交量。正是如此,有本事的商家对“门店排队”现象乐见其成,没本事的商家创造机会也要让自己门庭若市。
  即便这有违诚信经营原则和有恶意炒作欺骗消费者的嫌疑,但只要权衡好利益、成本得失比,就不乏请托给自己“排队造势”的商家。宇宙第一网红茶饮品牌——喜茶,在这方面,也曾屡屡遭受质疑。
  排队,一度成为商家线下营销的潮流套路,以致2014?2018年网红品牌大量爆发期内,“排队”成为了网红们甩不掉的第一标签。

小商家不得排队,大商家搞出排队2.0


  吸引客流、提升业绩,是排队带来的显性利益,而口碑能带来同样的效果,口碑才是商家的长期核心竞争力,是正道,为何商家不能把精力集中在运营、产品上做大口碑呢?
  不是不想做,是大多数商家的条件不允许。
  一、餐饮竞争程度太过残酷、激烈且信息时代强化了这种竞争。你的店或某个品类火了,很快就有山寨版,而且模仿者拿排队这种招数跟你抢,你怎么办?
  二、撇开竞争不说,单从商家个体运营来看,好地段的租金逐年提升,人工、原材料等成本也水涨船高,哪里有时间和空间容你慢慢经营?
  你只能加快节奏,跟随大流,用排队来刺激营收,不然轻则为房东打工,重则倒闭关门。
  当然,以上是对新生的、体量小的、还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餐饮企业或商家而言,那么头部的大企业是不是就可以摆脱排队的低阶玩法,专注做口碑呢?也不是,排队还是要排的,只是形式更高级了。
  对大商家们来说,简单粗暴拉人头的排队1.0阶段,已经弊大于利了。
  首先,雇人成本走高。据说在北京,排队兼职的价格已经从60?100元/天·人,涨到了近150? 200元左右,100个人每天成本就要1.5万?2万元,即便是头部品牌,大多数单店的日营业额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么多。
  其次,人多嘴杂,很难进行风控。每个黄牛、兼职都是活生生的人,一家企业哪里能堵住悠悠之口,确保万无一失?一旦爆出请人排队的丑闻,对大企业来说就是品牌灾难,影响品牌形象,进而影响业绩。风险太大。
  所以,大商家们搞出了丰富的排队2.0打法。比如,在特定时期内(开业、周年庆、节日营销等),在美团点评、饿了么等线上平台发优惠券、福利券等方式,用直接利益刺激用户到店消费,积累瞬时的庞大人流,排队造势。又如,联合美食达人、博主、KOL等在新媒体、社交平台上制造话題,通过内容包装,形成“xx又出新爆款”“必须去打卡”的大众认知,引领大众线下排队消费。
  说白了,就是通过精细化的内容营销、话题营销,为线下门店引流,本质上还是希望制造线下排队现象来证明“我很火”。

别被排队蒙蔽了双眼


  当你还在吐槽“排队吸引客流”时,已经有一些“精明”的商人利用排队做起了更大的“生意”,其模式很简单。



  首先,找准某个品类,通过砸钱、雇人排队、做广告等一系列操作,孵化出一个网红品牌。其次,一旦品牌火了,毫不犹豫开放加盟。最后,狂收加盟费,装模作样给加盟商打造门店,然后放任不管,捞钱走人!
  赚老百姓的钱太慢,他们就盯上了那些想投资做生意的人,一次加盟费就几万、十几万甚至大几十万,一两年下来,就是个不小的数字了,比真正做餐饮来钱快了N倍。这是真正的暴利!
  近几年,餐饮加盟被骗的案例,可谓数不胜数。可还是有人扑上去,表面上是被“开一家、火一家”“家家排长队”的假象蒙蔽了,实际上也要怪自己贪心,只想着抓住某个网红品牌快速发一笔,没有看清“餐饮业永远不是赚快钱的行业”这一本质,最后成为别人收割的韭菜。也不想想,真的那么好赚,我凭啥轻易地就开放给你?

排队的艺术


  当然了,不能否认,总有一批靠口碑和服务立足市场的商家,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真心实意地排队!这时候,需要商家花更多心思,掌握好排队的分寸。
  其一,人流量大的时候,需要提升服务人员的效率,保持排队时间在顾客的心理阈值内,否则顾客很可能失去耐心走人,造成客源流失。
  其二,人流量少的时候,可以适当减速,适当拉长排队时间。当然,一定要注意技巧,比如开头点奶茶的场景,服务员就能在一系列看似体贴的问话中拖长单个顾客的等待时间,却又不容易引起反感。
  其三,尽量创造条件,提升顾客排队期间的体验,从而消除排队带来的不适。这方面,海底捞无疑是业界典范。一方面,海底捞会不动声色地缩短顾客用餐时间,比如用iPad点餐提升下单效率;用餐时,服务员会频繁收空盘、添加茶水,给顾客一种心理暗示,让他们自发做出“吃完差不多该走了”的决定。另一方面,大家耳熟能详,针对排队的顾客,海底捞安排了形形色色的“出格”服务,做美甲、嗑瓜子、折纸、做互动等,目的就是不让顾客无聊,做有意义的等待。
其他文献
以上的三篇系列文章,构成了立体连接操作系统的三部曲。  只有做好线下体验,才能做透门店;只有做透门店,才能打爆线上。三者之间,既是前后逻辑关系,也分先后顺序。既是操作模式,也是操作步骤。凭什么做透一个店  做透一个店,需要理清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叫“做透”?二是凭什么“做透”?  “做透”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线下到社群,再到网络(云店、直播等),这是打通;二是流量放大。  依托一个店,打通三度空间,形
期刊
苏宁拼购公布“新质造计划”  近日,苏宁“首个C2M”产业带正式在河北落地。在落地仪式现场,苏宁拼购总经理张奎发布了“新质造计划”,并对首批6家“拼工厂”进行授牌。根据“新制造计划”,2020年,苏宁拼购将持续落地日化、纺织、纸品三大产业带,拓展200个“拼工厂”。 7-ELEVEn首次尝试“无人收银商店”  据悉,7-ELEVEn正在其美国德州总部首次采用“无收银员”手段,以测试无人零售店与传统
期刊
2020年五四青年节之际,演讲视频《后浪》刷爆朋友圈,全网疯传。“与1.3亿B站年轻人一起,拥抱世界,表达自我”的宣言,告诉我们这是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的刷屏神作,成为社交媒体上又一现象级事件。当晚B站股价应声大涨近8%,截至收盘,B站市值达到91.64亿美元。  精心制作、广告配合……这显然是又一次有目的的“破圈”行动。然而与“2019最美的夜”播出后的全网赞叹不同——《后浪》一出,毁誉
期刊
沃尔玛将添650家“机器人商店”  据悉,在今年夏季结束前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将在650家商店中设置Bossa Nova货架扫描机器人,可将之前需要花费两周完成的工作变为每天两次的例行检查,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商店绩效。据麦肯锡咨询公司去年5月的报告,所有商业零售活动中大约有一半的岗位都可以使用现有技术实现自动化。星巴克宣布将开发植物人造肉  星巴克宣布将开发植物人造肉产品并将其纳入菜单,目的是“
期刊
黑芝麻汤圆线上销量是去年同期的2.3倍  京东平台消费数据显示,2020年黑芝麻仍是最受欢迎的汤圆口味,其次是花生馅和豆沙馅。经典口味中,黑芝麻汤圆线上销量是去年同期的2.3倍,花生、豆沙馅汤圆线上下单销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餐饮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广东位居全国第一  数据显示,国内餐饮行业注册企业数量自2015年开始大幅稳步上涨,2019年年底已达1107.48万家。4年间,注册企业数量年复合增长率
期刊
第一天想做平台的人,基本上都没做成  ——在阿里内部我强调得比较多的,就是防止焦虑,保持战略定力。  首先要考虑客户是谁,你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价值。这是定义一个新业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定义得越具体,业务落地就越顺畅,不然客户画像都不清楚,就很难讨论问题。做平台做久了,反而容易迷失自己,忘掉初心。第一天想做平台的人,基本上都没做成。 40岁从华为辞职创业,只要目标坚定就无所谓困难  ——找到自己的长项
期刊
疫情滔滔,突然奔至。  举国上下,多数行业遭受重创,中小微企业甚至面临生死存亡之险境。即便行业大腕,亦喊出“账上的现金流仅能支撑3个月”的呼救之声。漫延全国的新冠疫情,让国人不得不“禁足”,这对我们的商业无疑是一场艰难大考。  这次疫情和2003年非典所处的宏观环境不一样。非典时期,中国加入WTO不久,GDP增速在10%左右,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量市场格局不会因一个偶然事件改变。而今中国GDP 增
期刊
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使很多企业陷于仓促应对。当前阶段,对所有企业来讲要重点做好两大工作:一是认真扎实做好本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二是认真研究疫情过后的企业发展工作。一、当前最最紧迫的工作是做好本企业的疫情防控  疫情并没有过去,对所有企业来讲:最重点的工作是做好本企业的疫情防控!  一些企业的基层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有的企业还是要求业务团队按照正常的假期时间返回上班,但团队上班以后没有跟上相应的防
期刊
自疫情发生以来,大量的文章开始讨论疫情可能给中国各行业带来的机会与挑战。这些分析普遍参照了2003年SAR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产业影响。这里我们试着跳开这些分析框架,讨论哪些可能是真正的长期趋势,因为真正的长期趋势可能来自于固有趋势与疫情的双向共振,只是在2020年的这个新春得到了疫情发生的意外强化。一、2020疫情将以比SARS更深远地影响改变经营环境  在SARS发生的17年以后,新冠病毒再次
期刊
营销是一个热情的事业,但干法必须冷静!营销是系统工程,谋全局方得一隅,谋一世才得一时,今天的市场其实是N天前的布局和努力凝结成的。疫情已发生,伤害与销售损失已形成,临时补救一下让企业少流血,这个固不可少,却非基业长青之道。疫情之下,营销人更应该看远点——要建立一个能经得起风吹浪打的营销系统。  系统营销的思想是尽可能让一切尽在掌握,让营销平淡与平凡,没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大事。系统营销中会有若干个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