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爆三部曲:体验先行,“做透”门店,“打爆”线上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上的三篇系列文章,构成了立体连接操作系统的三部曲。
  只有做好线下体验,才能做透门店;只有做透门店,才能打爆线上。三者之间,既是前后逻辑关系,也分先后顺序。既是操作模式,也是操作步骤。

凭什么做透一个店


  做透一个店,需要理清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叫“做透”?二是凭什么“做透”?
  “做透”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线下到社群,再到网络(云店、直播等),这是打通;二是流量放大。
  依托一个店,打通三度空间,形成立体连接,这是技术问题。技术问题已经没有障碍。
  “做透”一个店,这是营销和管理问题。正如深度分销经过多轮进化一样,“做透”也需要探索模式化、套路化的方法。
  流量放大,这是新问题。只要打通三度空间,流量自然就放大。但这是不够的,还要放大到极限。
  门店流量有两大来源:一是“以店引流”,是过去的主流量;二是“以人引流为主”,现在要成为主流量。
  以店引流,流量有极限;以人引流,突破极限。
  以人引流,不能只靠店主一个人引流,而是靠一群人。店主引流,同样有极限。一群人引流,就可以突破极限。所以,扩大能够引流的人的基数,就成为“做透”一个店的新问题。
  店主引流(包括店主家人引流),這是基本流量。还有一类人可以引流,即熟人和熟客引流,这是更大的流量来源。让熟人和熟客引流,这就是立体连接基数的放大。
  熟人和熟客引流,过去也有,比如口碑,但口碑的放大效应小。打通三度空间,给了熟人熟客引流放大的机会。
  一般而言,社区门店,门店店主与顾客有两种关系:熟人、熟客。但并非熟人和熟客都可以参与,但KOL和KOC都是可以的,因为他们有更强的放大能力。
  熟人,说明关系深化程度,有强关系,有可控性。熟客,说明商业上有交互。只能说明交易频次高,不能说明关系深化。
  熟人在商业上利用起来相对容易,熟客难度较大。
  熟人不一定是熟客。比如,好朋友不在一个社区,想买东西不方便,熟人就难成熟客。但是,有了云店,有些产品可以在云店下单,熟人变熟客就容易多了。
  去年,我在做农资调研时,发现一个“200人极限”的现象(200人是个大数)。无论乡镇门店还是村级门店,到店购买农资的农户大约是200人。农户零售店突破销量瓶颈,就要突破“200人极限”。但是店主声称认识的人,可能一个乡镇的人多数都是“熟人”。这种“熟人”,只是见面认识,生活中并没有交往,其实是“假熟人”。
  熟客不一定是熟人。比如,天天进店买东西,但只是见面打个招呼。这种见面熟的熟客,没有私人关系的深化,就不是熟人。熟人不是熟客,在门店“做透”中就很难利用。
  当然,熟人与熟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种是原来是熟人,因为有了商业上的往来,成为熟客;另一种原来是生客,商业交往多了就成了熟客,熟客在商业交往之外的生活中还有交往,就成了熟人。
  生客变熟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交往多了,自然就变熟客;另一类是双方的一方或双方主动,相互了解多了,就不再仅仅是“只熟其面,不熟其人”了。
  “做透”一个店,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打通三度空间。一般来讲,需要符合三个条件:1.熟人,即强关系;2.产品认知达到愿意背书的程度,即强认知;3.KOL或KOC,即强大影响力。
  第一,把熟客变成熟人,形成强关系。
  熟人是历史形成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到了一定年龄,熟人数量就达到极限。这个极限就是邓巴数。
  根据邓巴数,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超过这个人数,社交质量会下降。
  门店拥有的资源是熟客,怎么把熟客变成熟人?在生活中深化关系难度很大,因为社区门店店主的职业所限,生活中交往的时间不多。
  其实,有一种结构性方法,就是创造共同经历,从而加深交往。场景体验就是共同经历,而且是一群人的共同经历(当然人数也不能太多)。
  通过几次场景体验,从熟客变成“半熟人”,然后再深化关系,逐步成为熟人。熟人就是强关系。
  第二,产品认知快速达到背书的程度。
  门店商业推广中,难度最大的是新品推广。对产品的认知,可以分为多级,比如知道、认同、认同并下单,认同并背书。
  从认知来源讲,可以是媒体(浅认知)、口碑(他人背书)、消费体验、场景体系。最高等级的认知,应该是场景体验。
  要让熟人背书,最快、最高等级的认知方式就是场景体验。场景体验形成强认知,有强认知才有背书。
  第三,找到熟人中的KOL和KOC。
  慕思床垫一次直播,4000 +家门店,150万+KOC参与,形成1.28亿的信息触达,其中起放大作用的是KOC。
  KOL和KOC是熟人,而且愿意背书,那么,不仅可以通过立体连接“做透一个店”,而且是影响力的放大。
  综上所述,“做透”一个店,需要更多KOC(强影响)变成熟人(强关系),并且有意背书(强认知),能够同时达成上述“三强”的方法,场景体验的效果最好。因此,场景体验是“做透”一个店的起手式。
  一句话。只有做好场景体验,才能够“做透”一个店。

凭什么打爆一个县


  农业文明时代,产品认知都是一对一,如口碑。口碑属于个体认知。
  工业文明时代,大众媒体创造了新的认知方式,即大众认知。大众认知属于集体认知,即一个群体的认知。   社会化媒体时代,又创造了另一种大众认知方式,即打爆(引爆)认知模式。打爆也属于集体认知。
  大众媒体(广告)的认知模式如同烧开水,一步一步升温,最后把水浇开。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积累、不断强化的过程。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认知如同原子弹爆发,瞬间快速裂变,形成引爆。网红们、超级IP或许有潜伏期,但爆红却是一瞬间。
  无论是持续积累还是瞬间引爆,都脱离不了一个基本传播逻辑:传播密度。密度即认知。密度属于集体认知。
  我们提出过社会化媒体传播的密度公式:传播密度=发起传播的宽度×内容裂变速度×发起传播轮次。
  如果是内容裂变速度引发的引爆,那么,由于内容传播裂变无边界,一定不是小区域引爆,而是全国性引爆。这与“打爆一個县”无关。
  内容裂变有极大的偶然性。每天都有内容裂变上头条,但“上头条”的数量有限。所以,尽可以极大的热情创造高速裂变的内容,但不要指望某次内容一定因为裂变而引爆。
  那么,在内容传播裂变速度有限的时候,怎么才能提高传播密度呢?这就是传统企业的优势,利用渠道组织的力量,控制传播发起的宽度。比如,百店同步,千群共振,万人直播等,足以在某个小区域传播引爆。
  “打爆一个县”,不仅仅需要解决“单店做透”,还要有足够覆盖面的门店做好立体连接,从而成为传播的发起者,形成传播宽度。
  据我们的实践,一个县级市场,百店同步,就足以做到千群共振,万人直播。这就是打爆一个县必须具备的传播发起宽度。
  从认知的内容呈现形式讲,情绪化内容的裂变速度最快,网红或超级IP背书的引流能力最强。但认知强度最高的却是深体验。
  白酒是认知门槛最高的品类之一。白酒电商的份额极低,与电商的浅认知有关。互联网引流速度最快的认知,如内容裂变、网红直播,基本上都是瞬间认知,都是浅认知。这也是电商和直播的复购率比较低的原因。浅认知很容易被新的认知覆盖。
  李渡白酒近几年增长迅速,而且不断创造光瓶白酒价格之最,就是在于它的沉浸式体验有三大特点:深体验、强认知、高传播。
  打爆一个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品牌商通过门店(B端)及KOL、KOC抵达C端,打爆是无差别信息覆盖,更是交叉覆盖。交叉覆盖所形成的认知是集体认知。第二阶段,C端的集体认知,反过来又会强化B端。



  上述过程,就是立体连接所强调的BC一体化。
  综上所述,“打爆”一个县需要解决两项内容:一是传播发起宽度;二是生成有裂变的传播内容。解决这两个问题,都与场景体验有关。

体验凭什么成为起手式


  前面的分析告诉我们:
  第一,“做透一个店”需要线下强体验。
  体验,是把熟客变成“半熟人”或“熟人”,从而攒足“做透”门店的KOC的结构性方式。这种结构性方式,不是解决一两个熟客的问题,而是解决一批熟客的问题;不是需要长期积累,而是通过短期体验,创造共同经历的过程。
  第二,“打造一个县”需要线下强体验。
  体验,是短期内能够达到“熟人愿意背书”的最快、最佳认知模式,是强度最高、门槛最高的认知模式。
  千群共振,短期引爆,体验强认知。这是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构建的优势,也是传统企业对抗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因此,我们可以判定:立体连接,线下场景体验是起手式,是立体连接得以打通的起始点。
  第三,场景体验是品牌商赋能。
  品牌商赋能,要由品牌商完成体验设计,执行体验流程。过去,有些企业在总部做过场景体验,这是总部的优势。但是,总部的体验通常只适合经销商体验和极少部分其他用户体验。
  要让门店店主、KOL和KOC参与体验,至少要有两级体验体系,总部是一级,区域市场是二级。部分品牌商,如李渡,已经布局了三级体验,总部是总舵,区域是分舵,门店是小舵。
  让有影响力的KOC(强影响),通过场景体验变成熟人(强关系),并且愿意背书(强认知)。“做透”“打爆”需要“三强”,而“三强”的形成需要场景体验支撑。打通三度空间,可以让“三强”的价值得以放大。低效但高强度的体验,因三度空间放大而重现价值。

立体连接三部曲


  前面的叙述是个逻辑倒推过程。因为要“做透”一个店,“打爆”一个县,必须做好线下强体验。那么,立体连接操作系统三部曲流程就是倒过来。
  第一步:线下深体验,建立强关系,形成强认知。
  立体连接中,体验的目的是“做透”和“打爆”,那么,体验就要同时达到两个目的:
  1.建立熟客“强关系”,熟客变熟人。这个过程,在体验设计时,要置入共同经历。共同经历是强化关系的重要方式。即不仅仅是产品体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经历。在共同经历过程中,深化关系。最终关系要深化到愿意参与门店的推广活动中。
  2.形成熟人或熟客“强认知”。如果只是针对用户购买的认知,只需达到“认同并下单”即可。如果是参与推广活动,意味着要做人格背书。人格背书,认知门槛更高。不仅自己愿意下单,也会愿意推荐亲朋好友下单。越是KOL和KOC,越珍惜人格背书。
  3.区别用户体验与KOL的场景体验。用户体验的目的是下单,KOL和KOC体验的目的是人格背书。在体验设计、认知门槛等方面都要有区别。
  第二步:做透一个店,从门店到云店。
  做透一个店,需要做好下列三点:
  1.持续深化与KOC的关系。
  前面讲的场景体验,结构性把熟客变成“半熟人”或“熟人”,但真正的熟人是一定有高频社交互动的。体验只是高频互动的起手式。
  2.融入KOC的社群,形成连接。
  店主自建社群,人数是有限的。没有社交的社群,商业价值不大。鉴于社群本身是分布式的,门店要融入KOC的社群,通过KOC与群友良性互动,从而减少商业化推广的障碍。
  3.让KOC把云店推送当作习惯。
  突破商圈半径,突破SKU瓶颈,一定要把云店推送当作习惯。一旦获得熟人对产品的正向评价,就要迅速推送云店,落实认知即交易。
  一般来说,只要有过深体验,并且感觉良好,就容易形成推送的冲动。这正是场景体验的好处。推荐过程中,一定有人好奇或有好感,及时推送下单路径就很重要。
  第三步:线上打爆,从共鸣到共振。
  打爆一个县,前提是传播形成高密度,突破瞬间击穿的临界点。“打爆”有两个控制点:
  1.控制传播宽度。
  根据我们的实践,打爆一个县,从传播量级上是10万级。如果一个县有50万人口,那么,传播总量级应该是10万+。那么,在传播内容缺乏裂变性的情况下,传播发起宽度应该是1000人+,传播发起门店应该是200家+。
  做透一个店,讲的是单店做透;打爆一个县,讲的应该是百店联动,千群共振,全县围观,瞬间击穿。
  2.内容呈现形式。
  当控制了传播宽度时,内容裂变的速度就不那么重要了,但认知强度非常重要。如果是直播,那么场景体验的直播,认知强度比较高。如果是图文传播,那么,体现传播者体验的图文,背书力量比较强。如果是文字,那么,共情共鸣的内容有裂变性。
  3.内容的生产方式。
  内容传播第一阶段,特点是“同义反复,同质延伸”,即相同的意思,换个方式反复说。只要事先确定了模块和调性,参与者一定会创造性发挥,让内容丰富多样。(刘春雄,本刊高级研究员,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受熱捧的九毛九  据悉,九毛九在今年1月港交所的受欢迎程度超出想象、实在火爆——在公开发售期间获得大幅超额认购,超购额度达到636.82倍,最终发行价定于6.60港元,这也是其招股区间的上限。以发售3.334亿股计算,九毛九此次IPO募资金额超过22亿港元。根据Wind数据,近几年在港股上市的餐饮股(包括太兴集团、快餐帝国等)上市首日普遍跌破发行价,而相比之下,九毛九的首日表现令许多投资者眼前一亮
期刊
5月11日,高端泡面日清食品(01475.HK)发布一季报。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85亿港元(约8.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2%;净利润9896.60万港元(约8870.6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5%。对于一季度的营收净利双增,其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间“宅经济”下,消费者的即食面食需求上涨,带动了公司的产品销量。  不可否认的是,近两年,日清在中国高端方便面市场发展迅速,市
期刊
1.他人的抱怨、自身的洞察皆是找问题的出处  很多人认为抱怨是极度负能量的事,对此非常排斥,殊不知在拒绝别人抱怨的同时,你或许已经与一大笔财富失之交臂。因为,抱怨中很可能含有很好的打开市场的机会。  比如,经常外出办事的人抱怨“打车越来越难”,所以有了滴滴打车;早晚高峰上下班的人抱怨“从地铁口到单位的路程太远”,所以有了共享单车。  Facebook也是抱怨的产物。当时,哈佛有很多学生抱怨:找寻其
期刊
在英国,酒吧、电影院和音乐节虽然还不能开放,但是通过还原它们的气味却可以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伦敦创意工作室Uncommon联合小众香薰品牌Earl of East,推出了三款香薰蜡烛,这些蜡烛的味道分别是酒吧味、电影院味和音乐节味。包装上除了有邀请插画师设计的图案,还有对于每个味道详细的描述。电影院味的蜡烛就被描述成“爆米花、泡沫香蕉和青少年的味道”,而酒吧则配有“小便池和廉价的玫瑰花香
期刊
提到这两年的现象级产品,“盲盒”必须有姓名。在2019年的天猫“双11”,5.5万个labubu盲盒,9秒就被抢光,销售额突破8212万元。这股力量也把生产盲盒玩具最大的生产商——泡泡玛特成功推上了市,据悉5月底其將按计划于5月底递交赴港上市招股书。  不过,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就推出了一个和今天的盲盒玩法基本一样的扭蛋机。但当时扭蛋机中的玩具,基本上都是和二次元、动漫相关。尽管消费者忠诚度
期刊
5月15日國际家庭日,欧派家居推出了公益微电影《爱情不在场证明》,影片充满悬疑的情节设置和最后的巧妙反转,在抖音、微博等各大平台引发热议。  欧派的这部微电影深入揭露了当下大部分家庭婚姻生活的痛点,成功触发了观众对于婚姻的思考,对于爱情的探讨。影片先是用悬疑方式展现了三对夫妻看似和谐,却早已貌合神离的婚姻状态。最后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第四对夫妻,他们在厨房一起烹饪美食,这么一幅极致温馨浪漫的场景,自
期刊
15. 7万亿美元  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GDP带来额外14%的提升,相当于15.7亿美元的增长。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组织逐渐认识到人工智能在经济和战略上的重要性。 99%的“90后”  报告显示,“90后”99%以上的包裹来自网购,他们爱买爱退,月均收6个快件。与此同时,“90后”更关注收发快递中的个人信息隐私,并普遍参与绿色回收、环保公益活动。 8. 33小时  生于
期刊
复工复产后:如何面对需求萎缩的窘境  疫情之后,很多企业虽然复工复产了,但却不得不面对萎缩的需求或者根本无订单的状态。从本质上讲,商业的本质是解决如何实现供求之间更高效对接的问题,供求对接越是高效,一家企业(组织)的运行效果就越高,反之就越差。  不过,需求本身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需求冰山”上的显性需求部分容易被企业识别;而隐性需求隐藏在“需求冰山之下”,往往难以被洞察。在疫情的冲击下,显性需
期刊
沙特人夜間活动极为丰富,这源于其昼夜强温差的气候环境以及以平原为主的地貌特征。日间光照强烈,让沙特人喜欢与无垠的夜空为伴,平原视野开阔,更造就沙特人观测万千星象的传统。麦当劳是沙特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餐厅,如何让沙特人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能想起自己?为此,麦当劳专门开展了一场“猎星”活动,将这一片辽阔星海化为自己天然的广告墙。  沙特的漫天星斗构建出无数千奇百怪的形状,麦当劳表示“猎星者”可以凭借丰富
期刊
人們习惯于网购,去实体店进行产品试用的频次越来越少,这一窘境让许多想推广新产品的企业犯了难。美国庄臣旗下的一个空气芳香剂品牌——满庭香,同样遇到了这个困扰,那么,它是怎样让消费者闻到新产品的味道呢?答案是:快递盒。  快递盒是网购过程中消费者一定会接触到的介质。企业只需花一点小心思,随手丢弃的垃圾就有可能成为你的推广妙招。满庭香选择与沃尔玛电商进行合作,把每份快递盒里原本用来保护产品的充气袋,灌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