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日常生活化

来源 :山海经: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普遍都形成了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共识,然而“边”的辐射面到底多广泛,“底”的深度有多深?这就离不开大数据支撑下,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生活化进行有针对性对接,借助于大数据对于数据分析、处理、应用能力,能够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较为有利条件作为支持。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日常化实践,既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又能够展现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特征,因此高校必须要做好意识形态教育日常生活化。本篇文章从大学生消费活动、交往活动、观念活动三个角度出发开展探究,希望
其他文献
高校辅导员既要承担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又要兼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教师和行政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如何在完成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兼顾好深入学生、做好学生工作,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是一个重要挑战。高校辅导员应立足于本职工作,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来约束自己,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者、高尚道德的感染者、学术知识的培育者、仁爱之心的陪伴者。
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图书馆不能单纯视作存留文化遗产的基地,而应高度重视其教育职能的功能。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高校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探求精神,因此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不可或缺的教育阵地。积极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而且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后备力量,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陶冶其情操,升华其觉悟。本文以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教育职能中功能与现状为起始,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发挥其教育职能功能中的不足,并浅析相关解决路径。
独立学院作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在转设过程中面临着师资转型性发展的困境和挑战。独立学院教师处于学科专业调整、支持条件不足、内生驱动力不强的现实境遇中,其转型性发展受阻。其深层次系统原因在于系统目标改变引发系统重构,事务流量增加导致延迟效应,拉伸区缺失引发身份危机。为了打通系统性梗阻,独立学院教师转型性发展应该重构系统性目标,集成重组系统资源,强化教师内生动力。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文章以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参加社会实践项目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为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和焦点团体访谈的方法,重点探究了服务学习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通过分析服务学习中学生核心素养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文章发现:服务学习可以基本实现5C模型中各要素的发展;但是,在服务学习能够培养创新素养方面,学生的认可度存在分化,原因一是服务学习中学生缺乏主体性,二是学生对创新素养的理解较浅。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为国内首家获批异地办学的高校,自此,异地办学的潮流在国内兴起。近年来,异地办学趋势愈加明显,而与此同时异地办学存在的问题也日趋凸显。本文以四川轻化工大学为例,对学校“1 3”的异地办学模式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多校区异地办学对师生的影响,从而为学校实现跨区域融合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希望能为其他高校实施异地办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文章统计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8年至2020年进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测试不达标的原因进行总结,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党中央和国家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中国也逐渐步入后疫情时代。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新冠疫情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完善建议。
地理师范生GIS水平将直接制约其GIS教学能力,同时影响中学地理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调查了广西某师范院校地理师范生的GIS水平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年级进行差异性分析。调查结果显示:(1)地理师范生GIS水平处于中等层次;(2)年级越高,GIS水平越高且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后,针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以期为提高地理师范生GIS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人际适应是个体应当具备的十分关键和重要的能力,也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新时代大学新生成长有着新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本文旨在了解新时代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其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湖南文理学院在传统的“奖、贷、勤、补、免”的资助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经济资助为基础、育人资助为根本、心理资助为支撑、学业资助为辅助、就业资助为护航”的“新五位一体”资助体系,对资助育人精准长效机制开展深入系统的探索。有利于培养全方位的社会主义人才,对营造良好学风、校风乃至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