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荷韵致美 和育童心”幼儿园特色打造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pplesh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特色品牌建设是幼儿园全面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培养高素质儿童、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接受时代化、个性化、素质化的教育,能够健康和谐地全面成长,我们有必要对幼儿园特色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研究、摸索,并付诸于教育实践中。
  一、“荷”文化主要概念和背景
  广州市白云区荷塘月色幼儿园创建于2011年9月,是一所由白云区教育局开办的全日制公立幼儿园,园本课程刚刚建立,但缺乏系统与科学构建及对办园特色、办园思想的提升与凝练,需立足本园历史、优势与区域文化,提炼办园经验与特色,在提升品牌质量、拓展品牌功能、凸显品牌效应上,进一步思考、提升和创新。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荷美文化”特色幼儿园,怎样创建特色幼儿园成了我幼儿园的一个新的课题。
  1.“荷”文化的内涵
  (1)“荷”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荷文化
  自公元前11世纪起,中国从漫长的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时代——西周。荷花也在这个时期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到了春秋时期我国最早的字典,汉初时的《尔雅》就记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表明对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
  (2)“荷”文化的光大——近代荷文化
  自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荷花成为美化人们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贵花卉,被誉为“十大名花”之一。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多次提倡大力发展荷文化,并把友谊的种子传播到友好的邻邦。自1987年以来,我国在济南、武汉、北京、合肥、上海、成都、杭州等地举办了大规模的荷花展览,这对荷花栽培技术的交流提高及荷文化的推广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荷花的特征
  荷花属于莲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泥土中横走的地下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莲藕,叶盾形,叶柄位于叶片的中央。叶在生长初期是漂浮在水面上,成熟期则挺出水面生长。粉红色的花瓣是最常见的,其它还有红、白等颜色。花朵中央倒圆锥形的部位是花托,一般称为莲篷。莲子是果实和种子的总称,这是荷花大致的形态特征。
  荷花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枯水季节湖泊虽然会暂时变成陆地,地面干燥,但只要地下保持一定湿度,荷花的地下茎——藕仍会伸向含水的土层,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即使地面植株干枯,只要地下茎不干瘪,不腐烂,来年进水后仍可萌发新芽。尤其荷花的种子更具生命力,那些散落在泥水中的新、老莲子能长期在恶劣条件下存活,一旦条件适宜,便可萌发新株。1951年,我国发现千年莲子并育出“中国古代莲”,反映出荷花具有极其强的生命力。
  2.“荷”文化的教育价值
  谈到荷花,我们自然会联想起文学及绘画中的荷。正因为在“以物比德”的文学传统下,荷花“中空外直,不蔓不枝”“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形态特性,也使其成为中国文人首爱的花卉。刘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便说到“虽备物之偕美,独扶渠之花鲜”;宋代理学大家周敦颐《爱莲说》中对莲的赞赏,象征纯洁清高的菊花和梅花与荷花作比较:菊带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昭然室外的隐逸;梅则有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淡泊、孤芳自赏乃至孤傲;荷花则既妩媚又不入流,符合儒家的外圆内方、温文尔雅又不失其志向操守的君子形象,所以荷花有“君子花”之称。三国文学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赋》中稱赞到“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
  3.荷花的隐育性
  荷花隐育性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人文精神的结晶。荷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历来为中国的文人所喜爱。荷花隐育性有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有着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
  (1)有关的教育思想依据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庸》开篇就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道”,照着“道”原则修养叫“教”。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要把糜烂的社会救起,必须使人率性发展。天性至善和归于自然的理论,体现在教育上,便是教育应脱出社会文化的樊篱而使人率性发展。“率性就是遵循人的本性,遵循人、特别是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提出“率性教育”。
  (2)教育与“荷”文化的密切联系
  教育和荷花的四个相同性表现:第一,生长表现。荷花的生长有过程性,教育也是有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是有一个过程。第二,自觉表现:荷花的种子有自我保护适时发芽的潜能;儿童都蕴藏着“吸收性心智”,不知疲倦地主动认识周围未知世界。协和表现:荷花与“和”谐音,教育人心和善,人以和为贵。率性表现:荷花的茎中通外直,教育要顺乎天性,人心本自然。
  二、“荷”文化的教育思想
  荷塘幼儿园以“发展幼儿健全人格,让孩子率性成长”为办学宗旨,以“荷韵致美,和育童心”为办学理念,以“心好奇、个性舒、自信满、合作乐”为办学目标,发展并完善“荷”文化。
  1.提炼“荷美之魂”,凝聚幼儿园主体文化
  坚持以文化立园,以文化育人的理念,弘扬北宋周敦颐传颂千年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花中君子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率性的本质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依托专家团队,借脑引智,进一步提炼荷美文化的教育思想: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下遵循自然、遵循人的本性自然,孩子才能自由健全地发展,才能成为身心健康、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人,逐步完善学校办学思想体系。   2.凸显“荷美之韵”,打造园环境文化
  围绕荷美文化主题对校园环境进行顶层设计,打造具有荷文化氛围的幼儿园环境。以“荷美文化”外墙宣传为起点,到楼大堂、楼层走廊通过师生美术作品完善楼道荷美文化内容,营造荷美文化校园氛围。计划户外改建沙池、新添加戏水池、休闲小厅都以荷花、莲池为造型,丰富以荷文化为特色小桥流水的校园文化景观。环境氛围特色:第一,雅:美好的,高尚的。是一种情操的陶冶,体现荷塘幼塑造高尚雅致的环境氛围。第二,美:用荷元素饰点环境,既可欣赏到荷自然的美韵,也可感受荷高尚精神内涵的美。第三,爱:爱如空气般渲染着园区,滋养着老师、家长、孩子的心田。第四,乐:乐是一种舒心、愉悦的感受,荷塘幼营造和谐、快乐的氛围,让欢乐渲染着园区
  3.践行“荷美之理”,提升学校管理文化
  积极建立管理机制。以人为本,教育人心和善,人以“和”为贵,制度和管理相辅相成。完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四大管理机制:“园长负责与民主参与”的办学决策机制、“分工负责与沟通协作”的实施执行机制、“评价反馈与激励完善”的发展导向机制和“常规保证与研究创新”的动力更新机制,积极探索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幼儿园从制度管理跃升思想文化管理。
  帮助教师成长。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定一个奋斗的目标,搭建一个表现的舞台。新手期阶段(1-2年):以老带新结对子;成长期阶段(3-4年):教研活动中抓住关键事件;发展期阶段(5-6年):在课题组中抓住关键事件。
  创建合作进取、和而不同、品格清正的园风。合作进取的团队,是一个不断精进的生气勃勃的团队;和而不同,旨在教师要包容差异,不盲目附和,沟通和交换意见,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互相促进;品格清正,是指荷花的高洁品格影响着荷塘幼团队的行为,教导做人做事要行为端正,高风亮节,并且保持一颗清正廉明的心,让高尚品格晕染着幼儿园。
  提倡“着眼幼儿的内心需求,用爱予以支持和引导”教风。教师应从幼儿真正的内心需求出发,理性洞悉幼儿内在心智的成长所需,及时提供支持和有“准备”的成长环境,注重完全人格的培养,为幼儿将来的成长提供最大的高度空间;教师应饱含对幼儿的爱,敏感于幼儿真正内心需求,给予幼儿支持及引导,使幼儿自信自主地游戏及支持孩子的率性成长。
  4.砥砺“荷美之品”,构建学校课程文化
  荷塘幼围绕“荷的美之欣赏、荷的精神熏陶、荷的创意美劳、荷的饮食教育、荷的科学教育”按小中大三段梯度,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形成内容充实、体例完整、符合儿童需要的比较完善的荷美文化园本课程。幼儿园主要以《多元材料融入创意美术活动的實践探究》课题为切入点,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
  三、荷美文化课程的创建
  围绕着这特有的“荷”文化,学校创新打造了荷美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励志成才。
  1.荷美文化课程内涵与特征
  第一,荷的美之欣赏。丰富以荷为元素的自然特色的校园景观和用荷关联的素材来饰点环境:荷的四季生长所散发的自然美韵,可培养幼儿从荷的美中学会感受美。开展的活动:比如添置花缸养殖荷;组织幼儿去户外池塘观赏欣赏荷;幼儿园的沙池、新添加嬉水池、休闲小亭,屏风可以以小荷叶、荷花、莲池为元素进行恰当设计等。
  第二,荷的精神熏陶。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生长特点,是高风亮节、纯洁、清正的品质。从关于荷花的高尚品格的诗词画中,可用古诗词意境与文字美陶冶幼儿。开展的广东儿歌童谣语言活动:关于荷的古诗词、童谣等课程,让幼儿感受诗中意境,并给予鼓励,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我国民间童谣儿歌的韵律美,进而培养幼儿对诗词与画的艺术感受,体会诗文内涵,熏染精神,进一步可以拓展到戏剧、表演剧活动。
  第三,荷的饮食教育。园区可以荷的根、茎、花、叶等不同时令季节的自然食材的食用,让幼儿体味美食,感恩自然的馈赠;从食育中养成科学的饮食观念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带出季节与生命的生长的隐喻,让食材引起幼儿对季节时令的感知。教会幼儿认识食物及制作食物的过程,充分体验探究与实验的过程,加深对有劳动与收获的体会。
  第四,荷的科学教育。校园荷花特色的自然景观,让幼儿体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引导幼儿对自然和实际生活的观察、对比、实验等,保护幼儿好奇、探索的心。开展自然科学领域的趣味活动,培养幼儿在一年四季对荷花根茎枝叶等生长规律的观察,认识荷花的自然成长过程;对各种关联素材的认知,了解植物的丰富形态和构成;观察荷塘生态,增加了解自然的认识。
  2.荷美文化课程框架
  荷美文化课程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国家规定和幼儿发展需要。第二,发展目标。一是品格,即文明礼貌、遵守规则、健康个性等良好的品格;二是丰富的情感,如爱的情感、美的情感、自身情感;三是全面的才能,即健康良好、能说会道、热爱探究、创意无限等。第三,五大领域全覆盖:社会、语言、健康、科学、艺术。第四,一日生活全覆盖:晨间活动、进餐活动、个别活动、集体活动、户外活动。第五,教育人群全覆盖:教职工群体、幼儿群体、家长群体、社区人员。
  3.荷美文化课程反思
  荷美文化课程的反思,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孩子:以以孩子为出发点,要顺乎天性,人心本自然。第二,教师:同而不和。这个美妙的童真世界正源于儿童的天性,而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教育来保护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社会性。
  荷塘幼秉着发展幼儿健全人格,以孩子率性成长为办园宗旨,遵行“荷韵致美,和育童心”的办园理念,通过荷美文化课程开展的各种美与自然素材的教程各有特色,把艺术、科学、社会、健康、语言的五大领域相互渗透,相互协调与统一,让“荷”韵犹如空气般在校园中流动,让幼儿和教师能在这文化熏陶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体验中创造,在快乐中成长。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7月13-14日,为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干部后备力量,提升集团领导和校长、园长的管理执行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加强洋洋教育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洋洋教育集团委托华粤文化精心开设的“洋洋教育集团管理人员领导力修炼高级研修班”在广州顺利举办,活动特邀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学、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龔孝华教授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
【摘要】灯谜作为我国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历史悠久。灯谜素有知识小百科、文化大观园之美誉,发挥灯谜传承传统文化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开展灯谜与德育相联系的活动,探讨灯谜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影响。灯谜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弘扬民族艺术、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塑造和培育有利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灯谜对小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灯谜;传统文化  自从党的十八
在我们农村小学,许多学生害怕学数学,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小学生未能在头脑中建构起数学模型,也没有形成空间观念,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单学独练,没有和同学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小组合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使用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领悟到数学学习的方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讨作文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不同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劳动的效率,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作文课;周记簿;点评;自改;互改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新课标下,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写结合活动,促使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模仿式学习能促使学生解决难点问题;迁移式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式学习能让学生展现独特的内心体验;创造式学习能让学生学会新颖表达。这些方式能促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的学习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建构和运用的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
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读《弟子规》 《三字经》《论语》《孝经》,能使学生懂得孝悌之道、良好的行为及仁爱精神;读《大学》《论语》《朱子家训》,能让学生明白立身处世、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学问等。现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就运用国学经典优化小学德育教育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在诵读中优化小学德育教育  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最主要最基本最有效
本报综合消息 7月23日,汕头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比赛活动在艺都大剧院举办。来自全市各区县、市属学校的二千多名中小学生身着盛装,在绚丽的舞台上尽展艺术才华,七十多个艺术节目异彩纷呈。汕头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胡冬,各区县教育局、市属学校分管领导等出席。  经过各区县、各学校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71个优秀节目在历时三天的艺术表演类决赛舞台上竞技,尽展汕头市中小学生吹拉弹唱、能歌善舞的艺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进入我们的课堂,成为我国电化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在广泛的实践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相互渗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重大的突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容量;学习渠道  一、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活力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也是符合因材施教理念的,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构建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模式设计,并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同时也提高了英语教学效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学生更好成长的重要保障。班主任重视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心理和特点,采取有效策略,构建更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理解老师,班主任理解学生,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关爱,对老师产生更多的认可信赖,真正服从管理,从而提高班主任管理效率,也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师生和谐关系;心理性格;原因;策略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为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