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赏析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ing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尔虞我诈”“野心勃勃”这些词是大部分人对于曹操的定位,但是究其文学作品鉴赏,可以发现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高中阶段曹操诗词品读较多,教师基于《短歌行》一篇做出教学赏析,带领学生走进曹操的内心,领会其三国时期的雄心霸业。
  [关键词]短歌行;曹操;雄心壮志;求贤若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13-02
  每一位诗人在作诗时,都是基于一个时代背景和内心思想的阐述有感而发。历史上曹操是一个存在争议颇多的人物,三国描述的曹操为图霸业“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是“心狠手辣”。而从诗词鉴赏角度来说,曹操是一个满怀抱负,求贤若渴的贤君。本文将通过《短歌行》赏析教学,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曹操人物剖析。
  一、赏析思路
  《短歌行》按照时期、题材划分为汉乐府乐曲类,整曲以忧愁曲调贯穿,凸显曹操对贤才的重视以及渴望。其中涉及多种手法和引用,在赏析的过程中应基于时代背景,重点培养学生的诗词赏析之法。通过教学目标设定,总结教学思路,以思路贯穿课堂,达到有序有效的课堂质量。
  赏析思路即课堂教学思路,首先应该从创作背景入手,创作背景能够极大地凸显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以及创作这首诗歌的具体缘由。曹操传世的《短歌行》有两首,课文是第一首。创作背景是在赤壁大战之前,曹操率领八十万水师南下讨伐东吴,在这期间创作了这首诗歌,所以可以这样说,《短歌行》就是一首“求贤歌”。因为采用了诗歌的形式,所以有丰富的情感在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感染力。介绍完背景之后,接着分析、鉴赏文中重点的字词,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然后学生通过诗歌内容了解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最后简要分析文章整体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本篇诗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诗歌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
  二、字句释义
  《短歌行》有六个乐段,按照其具体的诗句内容,可以分为四节进行欣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感叹人生短暂,日月如梭。就像那朝露一样转瞬即逝,失去的时光实在太多了。宴席中的歌声慷慨激昂,忧愁的思绪在心头难以忘怀。靠什么才能解除我心中的忧愁呢?只有饮酒方可解脱。愁这种情感本身是无法用语言来评价的,能够诉说的也只有这种情绪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为什么愁。曹操在这里是为得不到贤才而发愁,这种愁绪是一种有着进步意义的愁,是一种积极的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穿着那青领的人才,你们令我朝思暮想。因为你们的缘故,让我沉痛至今。鹿群在欢快地鸣叫,啃食着路边的艾蒿。一旦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宴请你们。这八句诗歌虽然没有明确写出“求才”二字,但是用用典的方式,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人才的渴望。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那夜空的明月,什么时候才可以得到。忧伤正从中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穿过乡间的小路,希望您来拜访。久别重逢畅欢饮酒,重温着旧日的恩情。天上的明月依然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的,我的求贤之心正如那天上的明月,不会断绝。这句话也是曹操用心周到的表现,贤才可能会感觉你已经招纳了那么多的贤才,会不会“人满为患”?所以曹操在这里就表示,我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一样运行不止,你们不要有顾虑,早来晚来一样会受到优待的。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亮皎洁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绕着大树徘徊不止,哪个树枝才是可以依附的呢?高山不满足自己的高大,大海也不满足自己的宽广。我愿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天下贤才都归顺于我。这八句诗在最后又昭示了主旨,表达出作者渴望贤才的决心。
  三、咬文嚼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去日”指的是已经流失的岁月。作者感慨人生苦短,何日才能建功立业,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朝露”指的是早晨的露水,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去日”指的是过去的日子。“慨当以慷”是指宴会时歌声慷慨激昂。通过对宴会欢乐情景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人才来临之后的喜悦之情,也间接流露出作者内心对人才的渴望之情。“何以解忧”指的是用什么来解除忧愁。这里运用比兴手法,将人生比作朝露,形容人生的短暂,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够将作者渴求建功立业的情感真实地流露出来,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实现自己的抱负。“杜康”是最初酿酒的人,在这里指代美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衿”同“襟”,指古代衣服的领子。“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饰,这里指代贤才。“悠悠”长的意思,形容思虑连绵不绝。这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作者通过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之情。“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君”是指思念的贤才。“沉吟”在这里指整日在心头回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指的是鹿鸣之声。“苹”这里指代艾蒿。“瑟”“笙”是古代两种乐器的名称。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意指的是对宾客的欢迎,在这里作者用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掇”停止的意思,用来指贤才可求而不可得。“中”内心深处的意思。这四句诗用比兴的修辞手法,将贤才比作夜空中皎洁的明月,进一步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人才的渴望。“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越陌度阡”指的是客人远道而来。“阡”“陌”都是指田间的小路,南北走向的称作“阡”,东西走向的称作“陌”。“枉用相存”指枉劳存问。“枉”指屈驾。“用”指以。“存”指问候。“契阔”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讌”同“宴”,指的是宴会。“旧恩”指昔日的情谊。以上四句表面上是作者希望以前的老友能够远道归来,实际上则流露出作者对贤才的渴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乌鹊”这里指的是贤才。“匝”指周、圈。此四句诗采用比兴的手法,将贤才比作乌鹊,作者希望贤才们不要再犹豫了,赶快来我的麾下为我效劳吧,体现出作者对人才的渴望之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指姬旦,周武王姬发之弟,广纳天下贤才,辅佐成王治理天下。曹操以周公自比,通过用典的表现手法,表达出内心深处对人才的渴求之情。
  四、情感分析
  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天下动荡,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曹操统一了北方,希望有更多的仁人志士能够为自己服务,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短歌行》本质就是一首求贤歌,也是一首政治诗歌,是为曹操当时所制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而服务的。作者将其想要表达的政治内容巧妙地融入这首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诗歌中,通过借物言志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伟志。曹操自从平定北方之后,一直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以周公自比,表现出不断进取的壮志豪情。本诗开头抒发出时光易逝,建功未成的苦闷,但是这种情绪不是消极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有着充足的决心能够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虽然全诗的基调比较深沉,但是细细品味却发现其中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不愧为曹操传世的一篇佳作。
  曹操一生都在征戰中度过,虽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说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话,但是他依然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从这篇《短歌行》中就可以看出他对建功立业、招贤纳士的渴望,值得后世所敬仰。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深化中等教育的重大改革,使体育成为选拔合格毕业生人才的条件之一,自从体育考试成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立定跳远也成为体育考试的一个主要必考项目。据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中考的选项素质测试训练中,感到必考素质项目立定跳远采用多种辅助的练习项目进行训练,学生成绩都提高得很慢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物理自主探究学习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信息化时代下,传统的教学资源已经不适应学生物理自主探究学习的需求,随着数字化资源的出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也应变革。基于此背景,教师对利用数字化资源引导学生物理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论证,以期为物理教学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高中物理;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
[摘 要]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形象由浅入深地学会描述而深刻地走进作品、认识作品;以作品的几个鲜明特色为突破口,增强学生各种情感,获得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以及审美愉悦和审美想象;欣赏和临摹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美感。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兴趣;主动参与;美术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0-00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环境描写细致入微,但由于篇幅的局限,教师往往对其只作简单的梳理,主题诠释得随意肤浅,导致学生难以领略作品内涵,使小说教学发挥不出应有价值。教师应结合教学实例,从导入、方法、解读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小说教学要领,以达到提升课堂实效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需要教师深入对班级学生性格特点的了解,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适应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教学增强学生严格遵守班级制度的意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引导作用,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使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意识加强,在学习中遵守班级管理制度,并且发挥自身能力,为班级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5
[摘要]  目前,多数人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需或者只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然而,在一线课堂中积极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会损伤教学效益,反而能够从根本上打造一个长期的高效课堂。主要论述心理学理论支持下的教学策略与高效课堂的结合,实现一线课堂传授科学知识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举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5
[摘 要]因为亲情处于缺位的状态,留守高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教育、安全、心理与健康等多种问题。留守高中生的问题不仅仅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与新农村时所必须重视的,同时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必须化解的。在最近几年中,农村留守高中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已引起国内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教师应分析同伴教育的概念,分析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安全问题的当前情况,促进同伴教育对策的具体落实。  [关键词]同伴教育;农
课堂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恰当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是设计前提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教师首先应熟知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这些都是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乃至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这些内容要在熟知的基础上烂熟于心,这样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
[摘 要]文章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教师应该通过简洁、朴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情思,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体会汪曾祺这一篇散文的语言特点并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  [关键词]《端午的鸭蛋》;散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4-0004-02  《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欣赏·评述”模块的有效教学需要学生在学科本色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渠道很多,在教学中以“同课异构”的模式改变实现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必经之路。“同课异构”的模式改变有利于实现学习单元化,也有利于实现欣赏内容相关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其要求教师首先强化深度学习的意识并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保障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