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越雷池”之“雷池”在哪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j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不越雷池一步”,本指原地坚守,不要越过雷池地界,引申为做事不超过一定界限。但是这里的“雷池”究竟在哪里?
  据史书记载,雷池由雷水积地而成。古雷水从今湖北省黄梅县东流,经今安徽宿松县至望江县东南,积而成池,称为雷池。面积有100平方千米左右,约形成于三国时期,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江防重地。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峻起兵造反,时任江州刺史温峤急欲率兵东下保卫京城(今南京),与大臣庾亮共同推举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击灭苏峻。后庾亮在《报温峤书》中曰:“吾忧西随(今九江西面),过于历阳。足下勿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叫温峤坐镇原防,不越雷池而东。“不越雷池一步”即由此而来。
  古代雷池不仅是江防重地,而且也有碧波荡漾、渔舟晚歌的胜景,古代一些文人雅士曾为之倾倒。陶渊明、李白、陆游等都曾写诗赞美过雷池。自明朝天启年间,古雷池已被浮沙所覆盖,渐渐地变为盛产粮棉的平原沃野。
  猴年马月确实难等
  俗语“猴年马月”系由“驴年马月”衍化而来,二者常被视作同义词。不过,考究其来源,二者还是有不同的。
  先说“驴年马月”。中国古代是用十二个地支同十二种动物的生肖匹配来记录人的出生年代的。不过,十二生肖中并没有“驴”,因此,“驴年”成为不可知的年岁,所以这才有了泛指遥遥无期、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之语义。
  再说“猴年马月”。值得一说的是“马月”。古人还用生肖来纪月——正月:万木凋零,虎啸震野,称“虎月”;二月:大地复苏,小草新绿,称“兔月”;三月:春雷阵阵,神龙作雨,称“龙月”;四月:天气转暖,蛰蛇出洞,称“蛇月”;五月:草长莺飞,骏马奔驰,称“马月”;六月:水草丰茂,群羊遍野,称“羊月”;七月:山林树茂,群猴出没,称“猴月”;八月:中秋月圆,杀鸡饮酒,称“鸡月”;九月:秋收时节,养狗防盗,称“狗月”;十月:秋意微凉,肥猪满圈,称“猪月”;十一月:冬雪初降,室内多鼠,称“鼠月”;十二月:寒风凛冽,老牛归棚,称“牛月”。每12年才能轮到一个“猴年”,而猴年的12个月中只有农历五月才是马月。要等到这一年月,的确是望眼欲穿,颇费时日。尽管如此,却总归还能等到。这同“驴年马月”的语义显然有别。
  “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真正来历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家喻户晓的话从何而来?答案就在贵阳息烽县的养龙司乡堡子村。
  那是在20个世纪50年代的农业大生产热潮时期,养龙司乡堡子村在1954年年底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的许多男社员轻视女性的旧思想还未扭转,不赞成妇女出门干活,导致全村23名女社员只有三四人出工。她们和男社员干同样的活,但以当时的工分制来算,男社员每天记7分,女社员只记2.5分,这就严重影响了女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村里劳动力不足导致群众吃饭困难。这时,任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妇女主任的易华仙提出:“毛主席都说男女平等了,女社员也应该出工,并且工分要和男社员一样多。”就这样,易华仙带领妇女和男社员一起下田犁土、插秧,调动了全村妇女的积极性,使农作物产量增加了三成。
  1955年,贵州民主妇女联合会刊物发表了《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酬》的文章,表彰实行男女同酬的第一村——堡子村。毛泽东看到文章后亲批:“建议各乡各社普遍照办”,之后又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红遍大江南北。
  帽子最初只是装饰品
  冬天,人们往往要戴上帽子防寒保暖。但是,人们开始使用帽子时,并不是为了保暖,而是为了装饰。帽子在我国很早就发明了,成语“冠冕堂皇”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冠”,并不像今天的帽子把头顶全部盖住,它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两旁用丝带在颌下打结固定。古代的男子20 岁开始戴冠。戴冠时,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的开始。在汉朝,冠分10 多种,供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
  “冕”出现得比“冠”更早。这种“冕”前低后高,表示恭敬,前面用丝线垂面,使目不斜视,两旁用丝线遮耳,表示不听谗言。这种“冕”是帝王专用的。皇子继承皇位,才能加“冕”。古代劳动人民则戴头巾。后来,帽子才逐渐成为人们所喜爱的必需品。
  敦煌莫高窟为何建在断崖上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遗址,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那么这座令全世界瞩目的艺术宝库为何要建在中国西北戈壁荒漠的一处断崖上?
  经过专家长期研究,莫高窟的开凿、修建绝非偶然,而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生活隔离、与大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窟洞前宕泉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风沙主要是从洞窟背面的西方刮来,经过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东风盛行,但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风沙无法直接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
  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责任编辑/叶 筱)
其他文献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革命军的战略性决战。  台湾学者、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纂修蒋永敬认为蒋介石的失利,在于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占。天时即时机,蒋永敬认为,共产党非常会利用时机,比如战败时就争取时间养精蓄锐,而蒋介石“有利时不利用时机,不利时想争取时机却没有机会了”。1946年5月林彪战败后,毛泽东建议其争取时间休备补充,而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钱学森和郭永怀之间的交往堪称伯牙子期之交,在当代中国科学界被视为典范,传为佳话。2013年6月6日,我们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采访了郭永怀遗孀李佩先生,就钱学森和郭永怀在美国的结识、科研、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回国后在创建力学研究所、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诸问题进行了口述访谈。  李佩,祖籍江苏镇江,1918年出生于北京,193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41年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非语言符号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信息传播活动也从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化逐渐向视觉化转变。在此背景下,仅从语言角度无法全面探究复杂的意义建构过程与信息传播活动。本文基于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以新冠疫情大规模暴发阶段的CNN代表性报道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并探讨语篇特点。我们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三个维度
摘要: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水平的高低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自党的十八大创造性提出“生态文明”后,基于生态文明理论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高校少数民族,针对现阶段思政教育教学现状,对其优化处理对策进行了系统化剖析,为高校少数民族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校少数民族;高校
摘要:虽然汉语和维吾尔语属于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但是研究这两种语言间的词汇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两种语言间的词汇对比涉及的内容特别广泛。维吾尔语是形态变化十分丰富的语言,具有丰富、能产的后缀,这也是维吾尔语属于黏着语的重要特点之一。维吾尔语和汉语在此方面大不相同,但维吾尔语名词后缀在汉语中的对比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汉维词汇对比的一个细节。这篇文章通过整理列出维吾尔语中的名词后缀及它们在汉语中
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出一条新闻稿,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在头版头条刊出。这条新闻稿的标题,主要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在“四人帮”被粉碎后,许多同志为争取“天安门事件”平反做出了很大努力。从1976年10月起,到1978年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达两年的过程。上述新闻的发出,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然而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这标志着人们奋斗的
摘要:经济水平的提升促使我国不动产行业迅速发展,尤其以房地产行业发展最为迅速。各类型不动产档案的登记、查询以及利用等管理问题相继出现,很难满足群众对不动产档案查询与利用的需求,服务社会的效能偏低。因此,需要对不动产档案查询利用展开全面分析,在了解其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做好不动产查询利用工作,提升服务社会效果。  关键词:不动产档案;查询利用;服务社会;效能  中图分类号:G271 文
摘要:黄洋先生的《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希腊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同古代中国社会一样,是一个以农业而不是工商业为特征的社会。笔者认同黄洋先生的观点,并在下文中通过希腊的地理环境、古希腊人对农业和其他职业的不同态度、公民权、梭伦改革、典型例子分析等角度来论证此观点。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较为显著,这不代表工商业经济在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发挥作用,只能说与农业经济相比它的
摘要:蹇先艾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专注于描写贵州的本土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力图全面具体地刻画出贵州的风土人情,勾勒出贵州社会的整体面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文章采用异质文化分析的新视角来研究蹇先艾小说中的贵州异质文化及其背后的内涵和影响。  关键词:蹇先艾;乡土文学;异质文化;贡献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2-0035-02
20世纪80年代中期,“饶茂书”这个名字曾让无数青年热血沸腾。这位高校老师为夺得长江首漂权,长国人志气,抢在美国漂流探险家肯·沃伦之前进行长江漂流,但不幸遇难。第二年,一支临时招募组建的科考探险漂流队在付出11条生命的代价后,终于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首漂”。一时间,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但对于置身其中的成员来说,“首漂”究竟意味着什么?征服?超越?荣誉?抑或死亡?本文作者,一位刑警出身的彝族女子就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