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省国土资源整装勘查《贵州五指山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项目中,该区铅锌矿多为隐伏铅锌矿,采用激发极化法,根据铅锌矿具低阻高极化的特征,结合地质等信息圈定异常,后施工钻探工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关键词:激电中梯;激电测深;激电异常;隐伏铅锌矿
1 引言
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多为隐伏矿体,含矿岩系主要为寒武统清虚洞组中白云岩,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选择物探激发极化法,根据铅锌矿石具低阻高极化的特征结合地质等信息圈定矿致异常,为钻孔布置提供依据。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水的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为物性前提,用人工地下直流电流激发,以某种极距的装置形式,研究地下横、纵向激发极化效应的变化,以查明矿产资源和有关地质问题的方法。首先采用激电中梯开展面上测量工作,然后激电异常区的有利部位开展激电测深工作,以确定激电异常及推测矿化体异常的空间形态。根据激电异常施工钻孔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2 地质背景
五指山地区主要发育五指山背斜、较多北东向组断层(如F1、F2)、北北东向组和北西向组断层。区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区内铅锌矿含矿岩性主要为寒武系清虚洞组白云岩,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赋矿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床围岩蚀变较明显、普遍,主要蚀变有白云石化、黄铁矿化,次要蚀变有方解石化、硅化等。
3 物性特征
岩矿石的物理特征是物探方法的应用前提,也是资料解释的重要依据。本次工作选取工作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岩矿石进行了小四极标本测量,通过统计分析,区内铅锌矿的视极化率3.3~11.7%,平均值6.3%,铅锌矿石的视电阻率209~817Ω.m,平均值534Ω.m,随着矿石铅锌及硫化物含量的增高视极化率数值有所增大,视电阻率数值有所减小;区内白云岩的视极化率整体较低,为0.88~2.22%,平均值1.85%,视电阻率为中到高值,996~9258Ω.m,平均值1872Ω.m;断层角砾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变化范围较大,地球物理性质表现为中-低视电阻率,中—高极化率。
表1 物性参数测定统计表
该区铅锌矿体主要产于白云岩中,由以上岩层物性特征测定结果表及物探异常显示可以看出,区内锌矿石的极化率较高,白云岩的视极化率较低,一般锌矿与白云岩视极化率相差4-8倍,具备作激发极化法的物性基础。
4 工作方法
本区物探工作采用方法为激发极化法,使用仪器为继善高科研制的SQ双频激电仪。先采用激电中梯进行扫面工作,为保障具有一定的供电电流,确保深部地质体能充分激发和具有一定的勘查深度,网度为100m×20m,采用AB极距为1800m,MN=40m,点距为20m。然后根据激电中梯测量结果,在激电中梯异常浓集中心开展激电测深点,对面上的中梯异常进行纵向测量,不同深度范围内的垂向电性变化进行探查,观测参数为视极化率ηs和视电阻率ρs。
5 异常影响特征及钻孔验证
通过激发极化法圈定的异常,需结合地质进行判断,因除铅锌矿石具低阻高极化,别的硫化物(如黄铁矿化)等也能导致低阻高极化。
5.1 铅锌矿致异常实例
五指山铅锌矿12号勘探线对应物探测深46线326-332号测深点异常体推断解释图,结合ZK1201钻孔施工验证结果对比。钻孔资料显示,在孔深240m-300m处见Ⅰ、Ⅱ、Ⅲ层矿,激电剖面解释在深部约300m处有一异常体存在,异常体位于寒武系清虚洞组含矿岩性白云岩中,推测为矿致异常,见图1及图2左。
5.2 非铅锌矿致异常实例
在JD2异常横轴上完成的40线激电测深断面图反映出,深部约200m处有一水平状的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分布带,异常中心在292号点附近,此点处施工钻孔ZK3101未见矿,钻孔资料显示,于200m处为一套泥质粉砂岩,非含矿岩性,其泥质粉砂岩中含大量硫铁矿,异常为硫化物造成的高视极化率异常,见图2右。
6 结论
(1)根据激发极化率,利用铅锌矿石具低阻高极化的特征,结合地质信息,获取深部铅锌矿致异常,找矿效果较为明显。
(2)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相互结合,激电中梯能确定异常体平面分布范围,激电测深能推断异常体深部情况,从而确定异常体的空间分布情况,便于钻孔的验证及矿体的控制。
(3)对于深部隐伏矿产特别是金属矿产的找矿工作,传统的"就矿找矿"过于陈旧,钻探找矿风险过高,采用物探激发极化率圈定异常,后施工钻探工程验证,找矿方法较为合理,成果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傅良魁.电法勘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2]傅良魁.激发极化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3]张胜业.播玉玲.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4]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5]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吴才进(1982-),男,200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工作。
游家贵(1983-),男,200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质调查工作。
关键词:激电中梯;激电测深;激电异常;隐伏铅锌矿
1 引言
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多为隐伏矿体,含矿岩系主要为寒武统清虚洞组中白云岩,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选择物探激发极化法,根据铅锌矿石具低阻高极化的特征结合地质等信息圈定矿致异常,为钻孔布置提供依据。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水的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为物性前提,用人工地下直流电流激发,以某种极距的装置形式,研究地下横、纵向激发极化效应的变化,以查明矿产资源和有关地质问题的方法。首先采用激电中梯开展面上测量工作,然后激电异常区的有利部位开展激电测深工作,以确定激电异常及推测矿化体异常的空间形态。根据激电异常施工钻孔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2 地质背景
五指山地区主要发育五指山背斜、较多北东向组断层(如F1、F2)、北北东向组和北西向组断层。区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区内铅锌矿含矿岩性主要为寒武系清虚洞组白云岩,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赋矿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床围岩蚀变较明显、普遍,主要蚀变有白云石化、黄铁矿化,次要蚀变有方解石化、硅化等。
3 物性特征
岩矿石的物理特征是物探方法的应用前提,也是资料解释的重要依据。本次工作选取工作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岩矿石进行了小四极标本测量,通过统计分析,区内铅锌矿的视极化率3.3~11.7%,平均值6.3%,铅锌矿石的视电阻率209~817Ω.m,平均值534Ω.m,随着矿石铅锌及硫化物含量的增高视极化率数值有所增大,视电阻率数值有所减小;区内白云岩的视极化率整体较低,为0.88~2.22%,平均值1.85%,视电阻率为中到高值,996~9258Ω.m,平均值1872Ω.m;断层角砾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变化范围较大,地球物理性质表现为中-低视电阻率,中—高极化率。
表1 物性参数测定统计表
该区铅锌矿体主要产于白云岩中,由以上岩层物性特征测定结果表及物探异常显示可以看出,区内锌矿石的极化率较高,白云岩的视极化率较低,一般锌矿与白云岩视极化率相差4-8倍,具备作激发极化法的物性基础。
4 工作方法
本区物探工作采用方法为激发极化法,使用仪器为继善高科研制的SQ双频激电仪。先采用激电中梯进行扫面工作,为保障具有一定的供电电流,确保深部地质体能充分激发和具有一定的勘查深度,网度为100m×20m,采用AB极距为1800m,MN=40m,点距为20m。然后根据激电中梯测量结果,在激电中梯异常浓集中心开展激电测深点,对面上的中梯异常进行纵向测量,不同深度范围内的垂向电性变化进行探查,观测参数为视极化率ηs和视电阻率ρs。
5 异常影响特征及钻孔验证
通过激发极化法圈定的异常,需结合地质进行判断,因除铅锌矿石具低阻高极化,别的硫化物(如黄铁矿化)等也能导致低阻高极化。
5.1 铅锌矿致异常实例
五指山铅锌矿12号勘探线对应物探测深46线326-332号测深点异常体推断解释图,结合ZK1201钻孔施工验证结果对比。钻孔资料显示,在孔深240m-300m处见Ⅰ、Ⅱ、Ⅲ层矿,激电剖面解释在深部约300m处有一异常体存在,异常体位于寒武系清虚洞组含矿岩性白云岩中,推测为矿致异常,见图1及图2左。
5.2 非铅锌矿致异常实例
在JD2异常横轴上完成的40线激电测深断面图反映出,深部约200m处有一水平状的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分布带,异常中心在292号点附近,此点处施工钻孔ZK3101未见矿,钻孔资料显示,于200m处为一套泥质粉砂岩,非含矿岩性,其泥质粉砂岩中含大量硫铁矿,异常为硫化物造成的高视极化率异常,见图2右。
6 结论
(1)根据激发极化率,利用铅锌矿石具低阻高极化的特征,结合地质信息,获取深部铅锌矿致异常,找矿效果较为明显。
(2)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相互结合,激电中梯能确定异常体平面分布范围,激电测深能推断异常体深部情况,从而确定异常体的空间分布情况,便于钻孔的验证及矿体的控制。
(3)对于深部隐伏矿产特别是金属矿产的找矿工作,传统的"就矿找矿"过于陈旧,钻探找矿风险过高,采用物探激发极化率圈定异常,后施工钻探工程验证,找矿方法较为合理,成果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傅良魁.电法勘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2]傅良魁.激发极化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3]张胜业.播玉玲.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4]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5]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吴才进(1982-),男,200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工作。
游家贵(1983-),男,200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质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