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镇财政所作为联系国家和农民群众的桥梁,是财政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其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三农”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其正常运作与否是影响基层财政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基层政权建设的关键。如何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成为基层财政的重中之重,本文仅对乡镇财政标准化建设有关问题结合尤溪实际作一粗浅地探索。
一、尤溪县乡镇财政所现状和问题
尤溪县下辖6乡9镇,共有15个乡镇财政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轮机构改革,目前尚保留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人员编制、机构牌子和公章。目前乡镇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虽然财政所的财务管理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工作学习制度、办公制度等也有,但是存在着更新不及时、陈旧落后的问题。最主要的还在于乡镇财政所对于制度的落实不到位,许多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在岗人员少,职责分工不明确。尤溪县15个乡镇财政所在编人员57人,这其中还包括因特殊情况没有从事财政工作的人员。大部分乡镇财政实际在岗只有1-2个人,并且由于近年财政招录人员较少,存在“一人多岗”、职责分工难以明确的现象。乡镇财政人员配备不足、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和年龄梯度不合理,业务素质下滑、工作压力加大等问题,制约了财政自身的发展和职能的发挥。
(三)办公软硬件落后,网络信息化较弱。目前由于财力所限,办公地点较小、设施比较陈旧、办公条件简陋,与当前日益繁杂的工作不相适应。乡镇财政所处于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最底层,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软件使用、办公自动系统实施不顺利,县乡财政管理信息化不畅、技术维护不到位问题,影响乡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建设。
(四)涉农资金多,监管不到位。随着财政对“三农”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等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乡镇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目前,乡镇财政服务与监管仅限于财政所直接管理的财政资金,部门下达乡镇与村级的资金还无法全面监管到位,覆盖面偏窄,抽查巡查制度还没完全常态化,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二、多管齐下,推进乡镇财政标准化建设
为加强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增强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必须多方面、多途径地实施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
(一)规范机构设置,打牢建设基础。
在各乡镇内设机构挂“尤溪县××乡(镇)财政所”牌子,履行行政管理相关职能。财政所实行乡镇管理为主的体制,县财政局指定农改股或乡财管理站为乡镇财政所管理工作牵头单位,具体负责乡镇财政职能定位、机构队伍建设、标准化建设、资金监管、经费保障和人员培训等业务工作。按照精简高效原则,以责设岗、以岗定人,设置所长、预算经办员、专项资金专管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等4个岗位,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二)规范业务管理,夯实基础工作。
1.完善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
乡镇预算编制实行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和标准定额预算的编制方法,编制内容完整、结构科学、格式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文本,使用统一的预算编报软件。按县乡政府支出责任,根据年度收入计划测算财力,统筹安排支出,自求平衡,独立编制乡镇年度预算。同时按规定做好预算执行和调整、预算执行分析、预算收支月报,年度终了,如实编制年度财政总决算。
2.强化惠农资金发放和管理
乡镇财政严格执行县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惠农资金发放和管理工作流程”,对各项惠农资金的申报、审核、公示、发放等实行“流程式”管理;将乡镇财政惠农服务事项整合到服务大厅,提供集事项受理、审核上报、答复办结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各项直接补贴农民的惠农资金,全部采取“一卡通”或“一折通”方式发放,做到及时、准确。
3.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对乡镇财政安排或上级财政直接下达到乡镇财政的各种资金,乡镇财政所对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上级财政或其他部门直接下达到乡镇、村的资金,没有经过财政所的,分配资金的部门将政策信息及资金落实情况书面通知乡镇财政所,乡镇财政所对资金的使用主动进行监督,及时报告,确保国家政策的落实。
4.加强国有资产和财政票据管理及其他相关工作
建立健全乡镇国有资产台账和明细账,完善资产购置、保管使用、报废核销、变卖等手续,定期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理,做到账证、账表、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执行“凭证核发,限量供应,核旧领新,限时缴存,票款同行,定期清理”的原则;完备票据领、用、销手续,做到领用发放有记录,结报缴销有手续,专柜保管、专人负责、填写规范、缴款及时。
稳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对所有统计报表要求做到及时、准确、规范;加强乡镇债权债务管理,建立化债激励约束机制,制止新债发生。
(三)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为使乡(镇)财政标准化建设有章可循,应统一制定规章制度。一是各乡镇对财政所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别细化并监督执行;二是各乡镇和县财政局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制定乡镇预算管理制度、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财务监督核算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业务管理制度;三是乡镇分别制定财政所印鉴管理制度、干部职工职业准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AB 岗工作制度、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考勤考核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
(四)建设一流队伍,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抓好素质建设,提升财政形象。建立乡镇财政所人员上岗资格认证制度,确保乡镇财政队伍专业对口、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熟悉财政政策和财务管理规定,业务精通,所有工作人员具有会计从业资格。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学历教育、计算机培训和网络学习;建立健全培训教育制度和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提升财政人员专业素质。
二是落实廉政建设,为民服务。落实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基层财政工作大局之中,做到廉洁从政。做到“五心服务”和“五个不让”:热心诚恳对待群众,虚心礼貌沟通交流,耐心和蔼解答问题,精心调研掌握情况,用心高效反馈意见;不让工作在自己这里延误,不让文件在自己这里积压,不让纰漏和错误在自己这里发生,不让群众在自己这里冷落,不让财政所形象在自己这里受到影响。
三是完美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完善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制度,严格按照用人标准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建立起县乡之间和乡镇之间的干部正常交流机制;建立健全县级财政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共同对乡镇财政所进行年度业绩考核的机制,分值权重分别为70%和30%,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乡镇调整财政所长、预算经办员应书面征求县财政局意见,保证人员相对稳定,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强硬件建设,改善服务环境
一是乡镇财政所办公场所以整合现有资源为主,适当维修改建,使之具备便民服务厅、会议学习室、档案室、办公室等功能。便民服务厅办公区配备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每个窗口放置岗位责任桌牌,墙体布置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服务承诺、岗位分工等,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和实施监督。在财政所醒目位置安置政策宣传栏和公示栏等,对项目资金、补助资金和财政政策进行公开公示。有条件的在财政所设置 LED 显示屏,对各项财政政策及业务流程进行滚动宣传。设置服务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搭建信息平台,每个所至少有一台计算机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信息共享和即时监控。保证财政信息通达,实现财政上下级之间数据、资料传输快捷高效;能够应用各项财政财务和项目管理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构建乡镇财政资金动态监控体系,对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管,农村基础信息和补贴类资金全部纳入动态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一、尤溪县乡镇财政所现状和问题
尤溪县下辖6乡9镇,共有15个乡镇财政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轮机构改革,目前尚保留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人员编制、机构牌子和公章。目前乡镇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虽然财政所的财务管理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工作学习制度、办公制度等也有,但是存在着更新不及时、陈旧落后的问题。最主要的还在于乡镇财政所对于制度的落实不到位,许多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在岗人员少,职责分工不明确。尤溪县15个乡镇财政所在编人员57人,这其中还包括因特殊情况没有从事财政工作的人员。大部分乡镇财政实际在岗只有1-2个人,并且由于近年财政招录人员较少,存在“一人多岗”、职责分工难以明确的现象。乡镇财政人员配备不足、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和年龄梯度不合理,业务素质下滑、工作压力加大等问题,制约了财政自身的发展和职能的发挥。
(三)办公软硬件落后,网络信息化较弱。目前由于财力所限,办公地点较小、设施比较陈旧、办公条件简陋,与当前日益繁杂的工作不相适应。乡镇财政所处于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最底层,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软件使用、办公自动系统实施不顺利,县乡财政管理信息化不畅、技术维护不到位问题,影响乡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建设。
(四)涉农资金多,监管不到位。随着财政对“三农”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等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乡镇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目前,乡镇财政服务与监管仅限于财政所直接管理的财政资金,部门下达乡镇与村级的资金还无法全面监管到位,覆盖面偏窄,抽查巡查制度还没完全常态化,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二、多管齐下,推进乡镇财政标准化建设
为加强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增强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必须多方面、多途径地实施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
(一)规范机构设置,打牢建设基础。
在各乡镇内设机构挂“尤溪县××乡(镇)财政所”牌子,履行行政管理相关职能。财政所实行乡镇管理为主的体制,县财政局指定农改股或乡财管理站为乡镇财政所管理工作牵头单位,具体负责乡镇财政职能定位、机构队伍建设、标准化建设、资金监管、经费保障和人员培训等业务工作。按照精简高效原则,以责设岗、以岗定人,设置所长、预算经办员、专项资金专管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等4个岗位,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二)规范业务管理,夯实基础工作。
1.完善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
乡镇预算编制实行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和标准定额预算的编制方法,编制内容完整、结构科学、格式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文本,使用统一的预算编报软件。按县乡政府支出责任,根据年度收入计划测算财力,统筹安排支出,自求平衡,独立编制乡镇年度预算。同时按规定做好预算执行和调整、预算执行分析、预算收支月报,年度终了,如实编制年度财政总决算。
2.强化惠农资金发放和管理
乡镇财政严格执行县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惠农资金发放和管理工作流程”,对各项惠农资金的申报、审核、公示、发放等实行“流程式”管理;将乡镇财政惠农服务事项整合到服务大厅,提供集事项受理、审核上报、答复办结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各项直接补贴农民的惠农资金,全部采取“一卡通”或“一折通”方式发放,做到及时、准确。
3.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对乡镇财政安排或上级财政直接下达到乡镇财政的各种资金,乡镇财政所对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上级财政或其他部门直接下达到乡镇、村的资金,没有经过财政所的,分配资金的部门将政策信息及资金落实情况书面通知乡镇财政所,乡镇财政所对资金的使用主动进行监督,及时报告,确保国家政策的落实。
4.加强国有资产和财政票据管理及其他相关工作
建立健全乡镇国有资产台账和明细账,完善资产购置、保管使用、报废核销、变卖等手续,定期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理,做到账证、账表、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执行“凭证核发,限量供应,核旧领新,限时缴存,票款同行,定期清理”的原则;完备票据领、用、销手续,做到领用发放有记录,结报缴销有手续,专柜保管、专人负责、填写规范、缴款及时。
稳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对所有统计报表要求做到及时、准确、规范;加强乡镇债权债务管理,建立化债激励约束机制,制止新债发生。
(三)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为使乡(镇)财政标准化建设有章可循,应统一制定规章制度。一是各乡镇对财政所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别细化并监督执行;二是各乡镇和县财政局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制定乡镇预算管理制度、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财务监督核算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业务管理制度;三是乡镇分别制定财政所印鉴管理制度、干部职工职业准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AB 岗工作制度、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考勤考核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
(四)建设一流队伍,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抓好素质建设,提升财政形象。建立乡镇财政所人员上岗资格认证制度,确保乡镇财政队伍专业对口、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熟悉财政政策和财务管理规定,业务精通,所有工作人员具有会计从业资格。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学历教育、计算机培训和网络学习;建立健全培训教育制度和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提升财政人员专业素质。
二是落实廉政建设,为民服务。落实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基层财政工作大局之中,做到廉洁从政。做到“五心服务”和“五个不让”:热心诚恳对待群众,虚心礼貌沟通交流,耐心和蔼解答问题,精心调研掌握情况,用心高效反馈意见;不让工作在自己这里延误,不让文件在自己这里积压,不让纰漏和错误在自己这里发生,不让群众在自己这里冷落,不让财政所形象在自己这里受到影响。
三是完美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完善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制度,严格按照用人标准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建立起县乡之间和乡镇之间的干部正常交流机制;建立健全县级财政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共同对乡镇财政所进行年度业绩考核的机制,分值权重分别为70%和30%,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乡镇调整财政所长、预算经办员应书面征求县财政局意见,保证人员相对稳定,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强硬件建设,改善服务环境
一是乡镇财政所办公场所以整合现有资源为主,适当维修改建,使之具备便民服务厅、会议学习室、档案室、办公室等功能。便民服务厅办公区配备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每个窗口放置岗位责任桌牌,墙体布置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服务承诺、岗位分工等,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和实施监督。在财政所醒目位置安置政策宣传栏和公示栏等,对项目资金、补助资金和财政政策进行公开公示。有条件的在财政所设置 LED 显示屏,对各项财政政策及业务流程进行滚动宣传。设置服务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搭建信息平台,每个所至少有一台计算机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信息共享和即时监控。保证财政信息通达,实现财政上下级之间数据、资料传输快捷高效;能够应用各项财政财务和项目管理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构建乡镇财政资金动态监控体系,对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管,农村基础信息和补贴类资金全部纳入动态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