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网络安全靶场设计与研究

来源 :铁路计算机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396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国内外网络安全靶场的建设现状,结合我国铁路网络安全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需求,采用网络仿真与复现、网络流量行为模拟、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安全隔离与控制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构建“两库五域”的铁路网络安全靶场设计方案,并对预期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该靶场,可开展网络安全科研创新、攻防对抗演练、安全效能评估、教学实训等科研和试验任务。
其他文献
铁路联络线引入既有运营线的扰动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相对空白,亟需对该领域展开进一步研究。依托鲁南高铁曲阜东站联络线引入京沪线工程,开展管桩、微型桩及灌注桩挤土变形试验,研究群桩地基加固对邻近场地的扰动变形影响,进而为新建联络线地基加固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建立接轨段路基三维数值模型,研究新建联络线不同路基填料对既有路基的附加沉降影响。研究表明:联络线帮填路基地基加固时,选用灌注桩要优于微型桩和管桩;既有线路基附加沉降随轻质混凝土重度增大呈线性增加。鲁南高铁曲阜东站联络线采用灌注桩地基加固对既有京沪线路基扰动影响微
部分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速已达160 km,特殊减振地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为深入研究浮置板轨道的动力学特性,建立列车-轨道-隧道-土体一体化振动分析模型,分析各种行车速度及隔振器刚度条件下车辆通过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时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减振特性,并计算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度等相关指标。计算结果表明:(1)列车运行速度为160 km/h时,采用较大隔振器刚度(7.5 kN/mm及8.0 kN/mm)可满足浮置板位移限值要求;(2)浮置板轨道结构振动控制效果为20 dB,隔振器刚度越小,减振效果越好
为解决传统路基工点排水设计操作繁琐、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以工点出水口信息和路基横断面为基础资料,提出路基工点自动划分排水方案的方法,并针对小里程排水、大里程排水、两侧排水、平坡晾晒等4类水沟,研究自动设计、交互设计的流程;基于该理论研究成果,采用C++语言和AutoCAD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通过研发路基工点排水设计程序,实现利用出水口信息和横断面地面高程的排水沟设计,并在路基横断面中完成排水沟的自动化绘图与标注。研究表明:该路基排水自动化设计思路简单快捷,程序操作简便,研究成果已在包银、沈白、集大原、潍
目前适用于客货共线铁路的常用跨度简支梁有简支T梁和简支箱梁两种形式,梁型选择不仅影响桥梁自身的结构设计,也影响接触网、护轮轨等相关工程的设计,以及梁场设置、施工组织等问题。结合我国西南某山区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对两种桥梁形式的梁部、桥墩、基础等进行对比,并分析接触网、护轮轨、梁场设置、运梁过隧等相关因素的经济技术指标,深入探讨山区单线客货共线铁路简支梁梁型的选择问题。研究表明,平原地区双线铁路及设声屏障的区段宜选用箱梁;山区单线铁路桥梁不集中,且箱梁过隧困难,声屏障设置段落少,景观要求低,宜选用T梁。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4次下穿京沪高速铁路,为确保高铁运营安全,需要对铁路下穿引起的高铁桥梁变形进行影响分析。研究表明:(1)采用桩板结构下穿高铁可有效减少新建结构对高铁的影响,合理设计后下穿方案可行;(2)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4处新建工程下穿京沪高铁引起的高铁桥墩最大位移和变形均小于1 mm,满足高铁安全运营变形控制要求;(3)现场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存在少许差异,应加强监测,以确保高速铁路运营安全。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规模及对盾构施工功能需求,微型管线隧道建设不断增多。浅埋微型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下穿施工过程对于地表沉降控制尤为关键。本文依托长春市西安桥改造工程,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对下穿施工过程所遇重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从既有线路加固、顶进参数及预防措施等方面提出泥水平衡微型盾构顶管施工下穿既有铁路和城市轻轨沉降控制优化方案,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盾构顶管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提供借鉴。
列车编组顺序表是车站与机车乘务员间交接车列的作业表单,一直以来由人工完成纸质表单传递。以覆盖全路客运和货运车站、为全路客货列车机车乘务员提供高可用列车编组顺序表电子化信息传递服务为目标,提出列车编组顺序表电子化传递系统方案;系统采用集中式双中心架构,由中央子系统、移动作业子系统和外部信息接口3部分构成,具有高可用性、高吞吐量、低延迟及良好的可伸缩性;重点描述系统车地信息传输网络构成和技术架构,详细介绍实现电子化列车编组顺序表信息安全、可靠、正确传递的技术要点。该系统已在全国铁路试运行,运行稳定,性能满足设
新建通苏嘉甬铁路是一条兼具沿海通道和地区城际路网功能的南北向高速铁路,以桥梁方式跨越杭州湾。结合国内外跨海工程建设经验,通过收集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等基础资料开展经济社会分析预测,通过收集影响区域内综合交通运输路网现状及规划资料开展现状综合交通分析及未来交通展望,通过收集相关道路交通量等基础资料并基于OD调查资料进行交通量分析与预测。基于此分析公路通道在区域路网及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然后对跨杭州湾大桥可能的建设方式进行比选、论证,最终选择符合通道和路网规划、满足社会经济和交通需求、投资节省的单建铁
本文针对预应力管桩在软基处理过程中对既有铁路线的影响规律开展研究。将管桩压入过程由高度非线性问题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并通过强制位移来模拟压桩过程,从而建立结构数值模型。该数值模型具有建模简单、计算快速的特点,并通过实际工程应用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通过该模型计算不同压桩顺序对既有铁路线的影响,得出不同压桩顺序对既有路线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有限,必须采取额外措施来减小对既有路基影响的结论。
四川西部是我国地质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在该地区建设隧洞工程将面临复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以川西某引水隧洞工程为背景,从隧址区数千公里到数十公里范围的不同视角,分析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范围工程区的地质构造和环境特征,分析表明:(1)大尺度上,工程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南部青藏高原南缘碰撞东构造结区域东侧,受印度—欧亚大陆板块"楔-顶-挤-压"作用及周围盆地的约束作用,区域宏观地质构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