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青少年行为失范的表现和对策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f1s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青年行为失范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青少年行为失范的表现和对其行为提出了一些对策,为矫正青少年不良行为提供借鉴,从而达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青少年行为失范;表现;对策
  一、青少年行为失范的表现
  青少年行为失范指的是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生活準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1]。它包括二层含义:第一,它违反了社会的共同准则,既包括道德规范,也包括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第二,它具有危害性。
  (一)不重视学业成绩,违纪现象较多
  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逆反”心理开始膨胀,对于家长和老师的教导总会不耐烦和产生抵触心理,他们渴望身心自由,不受束缚。然而,由于学业负担和难度逐年加重,部分青少年学业开始厌倦学习,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成绩下滑。有专家认为,逃学旷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病理现象”,它有以下几个特征:厌学,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具有习惯性和持续性;对老师的教育有抵触情绪;出入不适合青少年的活动场所,如游戏厅、网吧等;常常出现暴力和违法犯罪行为。
  (二)盲目攀比追求物质,违法现象增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少,为了弥补对孩子的愧疚心理,他们对子女提出的要求也一一满足,导致许多青少年养成了盲目消费和攀比的心理。他们花钱如流水、浪费惊人。甚至有些青少年为了和同学攀比,不丢所谓的“面子”而盲目追求名牌,攀比的风气在学校愈演愈烈。这也导致贫穷家的孩子自卑心理泛滥,演变成偷窃的行为非常有可能。偷窃是一种非常常见不正当行为,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窃取少量公私财物的违法行为。同盗窃犯罪的主要区别是窃取财物的数量和价值比较小、社会危害性小。如果不采取行动及时干预,偷窃行为容易演变成更大的犯罪行为,这会给个人、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三)生理、心理成熟不同步,暴力行为增多
  青少年时期处于人生由幼稚迈向成熟的时期,部分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格缺陷,容易导致青少年走上歧途。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2]。青少年暴力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在学校中引起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从生理的角度看,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迅速,在遇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非常容易冲动,不会理智思考问题,也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往往采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从认知的角度看,青少年阅历有限、看问题也不够全面,容易偏激。青少年时期既是“新生期”也是危险期,如果没有外在力量的引导和干预,青少年青春期也许就不可能顺利度过。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顺利度过青春的叛逆期,及时预防违法犯罪行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矫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7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格尔贝说:"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就要先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父母,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已有的教育理念,坚决抵制专制作风,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好朋友,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必须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在家里,要让孩子看到和谐的爱,千万不能再孩子面前争吵或者打架,以免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阴影。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父母与邻里相处要融洽,平日里互相帮助,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教育是一门永恒的艺术,我们的探索也将永无止境。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的教师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型的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增加知识的贮存,大胆创新将新的教育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实践证明,知识渊博、品德修养高的教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校不仅要有知识渊博的教师,还要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因为学生更多的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成立一个小小的图书室,放入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平日,也可以举办小型的文化知识活动,引导他们参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了家庭和学校要做出一定的努力之外,社会各方面也应积极配合,共同预防和纠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各级政府部门积极配合,特别是公安机关要不定期地进入校园,传播有哪些违法犯罪行为,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参加健康有益的各种社会活动;另外,公安机关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新闻出版社、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对互联网上传播的不健康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信息要及时根除,坚决查处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图书,保证青少年能够拥有一个好的文化环境,让未成年人能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里茁壮成长。由于现在的文化传播途径多种多样,青少年对于网吧、娱乐场所和黄色音像制品等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容易受到诱惑深陷其中。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大打击力度,铲除滋生不良行为的土壤。将"扫黄”行动进行到底,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坚决查处暴力、封建迷信等非法出版图书。同时,严格审查含有暴力、色情等内容的游戏产品。加大对网络的监督,从源头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隔离不健康的网页,使青少年远离不良信息的影响。
  作者简介:周小雪(1990-),女,汉族,湖北襄阳人,学术型研究生,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
  参考文献:
  [1]吴宗宪.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心与防治[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些年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党的十八大也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本文主要结合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高校学生主体多为90年后出生的人,其成长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1]。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对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学生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高校劳动教育由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缺位,使其在劳动认识、劳动实践、劳动体验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从真、善、美三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行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感受性解读,进而提出劳动价值、劳动选择、劳动主体三种教育,对于有效开展高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和反思实践者,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动态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实现着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普遍存在着反思内容浅显、反思行为被动、反思效果不佳等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推动着一线教师通过深度教学反思促进其专业成长。转化学习是以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为起点,着重破解教学实践中的难题,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强调与他人的理性对话,着眼于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为教师的深度教学反思提供重要的学理基础。在对国内外转化学习过程要素和教学反思基本流程的系统梳理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凸显了学生“形式主义的学习”这一棘手问题。该问题是早期的机械化浅层学习及碎片化假装学习等现象在大规模在线教育时期的规模化叠加。问题成因包括教育质量的带动不足、教育仪式的营造失败以及教育话语的意义迷思。后疫情时代,“形式主义学习”可能导致育人虚化,造成治理烟幕,阻滞质量提升。“学习者中心”是线上教育时代标榜的鲜明理念,后疫情时代须对其进行澄清,从而规避“形式主义学习”的风险。一种“文化身份”的标识与建构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必要。“学习者”是教育场域学生、教师、家长、研究
优化基础教育教师结构、提升教师质量不能不关注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的发展走向。在就业去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了解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特征及变化情况对推动师范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陕西省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对2016届至2019届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特征及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师范教育目标达成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师范类升学比例趋于稳定;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局单位的就业比例逐年下降,基础教育产业就业比例逐年上升;薪酬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机
教学评价中存在两种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和管理价值取向。但当前管理价值取向遮蔽了教育价值取向,导致教学评价走向管理中心主义,影响了教学评价的本质功能发挥。第四代评价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旨在促进教育活动质量的提高,其核心理念与重塑教育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是一致的。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为兼顾、平衡教育价值取向和管理价值取向,教学评价范式必须进行转向:评价目的应转变为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形式应从单向管理转向共同治理;评价主体应注重多元利益主体参与;评价过程应从“自上而下”转向“上下结合”,从而更
【摘 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激发行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影响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这一现象,论述了激发学习动机对于教育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性,针对现状分析了激发学习动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策略。  【关键词】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激发;培养  一、学习动机在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
期刊
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时代命题。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应遵循三大逻辑: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逻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处理好终极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技能学习与价值引导的内在关系;二是遵循新旧融合的内容逻辑,处理好新旧两种劳动形态的关系,重新定义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广度与深度;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逻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框架包括目标一体化、内容一体化与
【摘 要】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高校贫困生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大,贫困生问题也已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和我国高校普遍面对的热点问题。在充分分析了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的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现行资助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伴随中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贫困生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壮大,这些贫
期刊
【摘 要】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必须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以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突出“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