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策略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激发行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影响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这一现象,论述了激发学习动机对于教育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性,针对现状分析了激发学习动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策略。
  【关键词】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激发;培养
  一、学习动机在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是指唤起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对此种学习活动加以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一种内在历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从教育学的角度,人们更乐意将之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联系起来。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动机,人们更乐意将之归于非智力因素,认为它是对人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动力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持之以恒的决心、增加坚持不懈的毅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不可忽视。现在一些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面临一些经济压力,这迫使他们到校外从事家教以及其它兼职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保证学习。有些教育硕士研究生自制力和自我意识不强,从而使他们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不够。作为一名教育硕士研究生,在面对各方面压力和困境时,调动和激发自我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二、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存在的问题
  学习动机的多元化。所谓学习动机的多元化是指研究生学习动机是复杂而多样化的,即学习活动往往受多种动机的支配。有的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是由于自己对某一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有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将来能谋求一个理想的工作;有的则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将来能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几种动机同时存在,但在一定时期总有一个主导性动机起支配作用。
  内部学习动机明显不足。依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由个体内在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操纵的愿望等引起的活动动机,它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学习活动的推动作用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优先培养其内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有一定可变性。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会促使研究生学习动机在内容、强度、类型等方面,随着间的推移、社会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个人的经历及家庭等因素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另外,研究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学习动机表现为由近景性学习动机逐渐向远景性学习动机发展的趋势。
  三、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策略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在学生没有或很少有学习动机时,教师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这种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已经具备了潜的学习动机,在没有表现出来,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它转入活跃状态,把学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才是。
  (一)创造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
  这是从动机产生的外在原因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外部条件包括优秀的导师队伍、浓厚的学习风气、活泼创新的学习环境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反馈等等。这些条件的满足会激发我们的学习需要和兴趣,从而使自己产生比较强烈的学习动力。但是这些外部条件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寄望于这些外部条件就能直接提高研究生学生学习动机,而是在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的指引利用下,充分发挥这些外部条件对于学生的正面积极影响,这样才不会显得生硬,让学生不是刻意的从中获得学习动力,才会让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变得自然而富有生命力。
  (二)利用内部因素,激励学习动机
  运用自我教育法强化研究生学习的意识。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的方法。”它是在主体意识基础上产生的自觉的教育方式,是一种觉、主动型的教育方法,是研究生本身的内在动力起作用。这种内化作用比外力作用的效果更佳,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更高层次,发挥着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等被动式教育方法所难以发挥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强化研究生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培养研究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是培养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关键环节。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保证学习取得成功。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一,热爱学生。“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态度和蔼可亲、充满爱心”的教师上课。教师爱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学好功课就对不起教师辛勤栽培的内心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和自觉性。第二,满足学生合理偏要。当学生某些学习需要如自尊的需要、认知的需要、成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学习需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第三,调节学生情绪。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情绪状态对学习效果也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着启动和激励的作用,能提高智力活动的效果。因此,导师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善于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取得优异学习成绩。
  作者简介:邱坤(1992-),女,陕西理工大学经济与法学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2015级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黄超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2]王毅,王文靜.浅谈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的激发[J].法制与社会,2008.3(上).
其他文献
【摘 要】現阶段,我国企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金融会计专业的相关学者也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企业进行经济决策时,会计信息作为决策的直接参考,其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及其特征进行概述,进一步提出创建会计行为合理化的标准制度。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现状  众所周知,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也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危机感,从而造成信息和信用
期刊
【摘 要】在3~6岁这段时间里是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抽象的理性认识仅仅开始萌芽,情感在幼儿心理生活中占有了主导地位。因此,幼儿情感的发展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而在开展劳动体验时,效果特别突出。同时幼儿良好的情感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劳动意
期刊
【摘 要】在贯彻实施《纲要》、《指南》的今天,也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管理的规范与优化”大背景下,基于PCK理论,聚焦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之核心经验,如何让大班幼儿在户外体育集体活动中更具自主性,成了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点睛之笔”。我们立足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资源自主,内容自主,策略自主,评价自主,充分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使他们玩时自主、玩得快乐、玩出健康。  【关键词】核心经验;户外体育;集
期刊
可以对教育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吗?这是基于教育概念所包含的若干组成部分而引发的思考,旨在探讨广义“教育”中各组成部分教育思维逻辑的不同、教育思维逻辑的实际主体以及教育思维逻辑问题产生的症结等问题。通常情况下,所谓“教育”,实际上是广义“教育”的复合词,在广义“教育”中,包含“教育”(狭义)和“教养”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以及与教育(狭义)和教养有所区别的“教-学活动”。正因为如此,就广义“教育”而言,势必难以展开合乎逻辑的论证,但就其中的狭义“教育”“教养”和\"教-学
【摘 要】近些年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党的十八大也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本文主要结合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高校学生主体多为90年后出生的人,其成长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1]。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对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学生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高校劳动教育由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缺位,使其在劳动认识、劳动实践、劳动体验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从真、善、美三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行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感受性解读,进而提出劳动价值、劳动选择、劳动主体三种教育,对于有效开展高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和反思实践者,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动态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实现着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普遍存在着反思内容浅显、反思行为被动、反思效果不佳等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推动着一线教师通过深度教学反思促进其专业成长。转化学习是以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为起点,着重破解教学实践中的难题,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强调与他人的理性对话,着眼于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为教师的深度教学反思提供重要的学理基础。在对国内外转化学习过程要素和教学反思基本流程的系统梳理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凸显了学生“形式主义的学习”这一棘手问题。该问题是早期的机械化浅层学习及碎片化假装学习等现象在大规模在线教育时期的规模化叠加。问题成因包括教育质量的带动不足、教育仪式的营造失败以及教育话语的意义迷思。后疫情时代,“形式主义学习”可能导致育人虚化,造成治理烟幕,阻滞质量提升。“学习者中心”是线上教育时代标榜的鲜明理念,后疫情时代须对其进行澄清,从而规避“形式主义学习”的风险。一种“文化身份”的标识与建构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必要。“学习者”是教育场域学生、教师、家长、研究
优化基础教育教师结构、提升教师质量不能不关注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的发展走向。在就业去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了解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特征及变化情况对推动师范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陕西省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对2016届至2019届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特征及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普通院校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师范教育目标达成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师范类升学比例趋于稳定;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局单位的就业比例逐年下降,基础教育产业就业比例逐年上升;薪酬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机
教学评价中存在两种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和管理价值取向。但当前管理价值取向遮蔽了教育价值取向,导致教学评价走向管理中心主义,影响了教学评价的本质功能发挥。第四代评价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旨在促进教育活动质量的提高,其核心理念与重塑教育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是一致的。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为兼顾、平衡教育价值取向和管理价值取向,教学评价范式必须进行转向:评价目的应转变为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形式应从单向管理转向共同治理;评价主体应注重多元利益主体参与;评价过程应从“自上而下”转向“上下结合”,从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