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无效性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wh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无效性的表现为:重形式轻内容;急于求成,轻视思考;重“主体”,轻“主导”;重个体轻整体。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无效教学
  
  根据新课标,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或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应承担具体的任务,并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通过合作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实效显著,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逐渐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然而,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全面把握,教育倾向的习惯性往往使合作学习“误入歧途”,导致了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无效性。
  一、重形式,轻内容
  笔者曾经听过一堂《宽容序言》的教学公开课,教师设计了两次讨论:“一读课文,讨论了解文章大意,口述主要内容。”“二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两个人物的有关句子,总结出这些形象的特点,并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他们的深层含义?”对于第一次的讨论,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决,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己独立阅读并思考后得出的,而不是让学生讨论出来的。在讨论过程中,其实学生都在自己阅读,很少有学生参与热烈的讨论。在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夸奖时,夸奖的不是学生讨论的结果,而是学生个人思考的结果。第二次的讨论中,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是参与讨论的,可是,在要求某一组同学回答问题时,却是一个代表回答,其他同学也没有发表不同意见,好像没有异议,而老师当然也就是一味地表扬。可是在老师满意地总结结论时,有些表情疑惑的同学只能欲言又止,只为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别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解决问题。没有个别学习这一前提,合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果收效甚微。这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无效性的一个表现。
  二、急于求成,轻视思考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当学生在独立思考中产生错误认识时, 在交流中就会和其他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争执中使问题越辩越明, 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很多公开课上,教师刚提出问题,随着老师“一声令下”,由同桌或邻桌学生组成的自由小组马上“行动”起来,每个学生都在张嘴,各说各的,好不热闹,乍看倒是真有合作学习的样子。而时间不长,只听得老师“啪啪”两声拍掌,学生便又恢复原位,这样学生就很少有时间独立思考问题,导致有些学生根本不开动脑筋,只是听别人的发言或急于在课本中寻找答案,有的则是脱离主要内容进行探讨。如在讲公开课《祝福》时,在讨论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时,老师给的时间不长,有的小组为了答题的速度,根本不加讨论,立刻拿出参考书中的答案,稍加整理一下,便形成答案,竟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时,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在小组内交流,因为选择的内容不一样,甚至每人都选择了不同的段落,学生就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没有选择的段落,他们怎么能讨论呢?
  三、重“主体”,轻“主导”
  在现今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扛着《语文课程标准》这柄尚方宝剑,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退避三舍(尤其在合作学习中)。听同行讲述了一位老师教学苏洵《六国论》的情况:上课伊始,他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翻译全文,而教师自己呢,则坐在讲台上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室里一开始就热火朝天,颇为热闹。约30分钟后,教师让小组长走上黑板写出本组成员不懂的问题,结果一个班的学生提出了近20个问题。自然,问题之中确有问题,但如此放羊式的合作有什么效果呢?
  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后,自己要么倒背着双手站在讲台上,一副欣赏自己导演的好戏的模样;要么蜻蜓点水般地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象征性地在这一组插一言, 在那一组提一句,或弯下身子做做样子(给听课者看的);要么时而看看学生,时而看看手表,无所事事。只待此环节所预先设定的时间一到,便迫不及待地命令小组开始汇报?
  乍一看,这种做法尊重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重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实质上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将自身当作合作交流过程的局外人。这样的合作学习失去了“教师”这一参与学习的主角,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急需的帮助不能得到及时的给予,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四、重个体,轻整体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中,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成了“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千姿百态”,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或窃窃私语,自得其乐;或自己读读课文;或静坐一言不发……当教师确定的时间一到,便请小组代表(均为优生)汇报,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只有尖子生在唱独角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他小组成员,于是小组讨论让少数人“垄断”。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指导、引导学生合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义务和天职。合作的宗旨和归宿是在学生“个人钻研(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改变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无效性的现状,努力提高“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是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2]王鉴.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关于合作学习的课堂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8月1.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
其他文献
店长是门店的灯塔,灯塔的所有光芒都聚集在营销上再反射出来。所以店长无论是面对上级的考核还是下级的期待,唯有销售数据的稳定和持续提升才是金字招牌,店长要成为店面营销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有精确的内容,精湛的形式,精巧的方法,精美的语言,精当的引导和精密的整合,还必须变化有致、和谐流畅的节奏来调度,方能使它像 Classroom teachin
期刊
思政课程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体系当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品行及未来的社会发展,高中阶段亦是如此.作为影响极大的一个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以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工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中概念的掌握,而且还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在明晰思维导图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并举例说明了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维导图 教学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发明。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这样定义:“思维导图是
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以问题带动阅读”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问答式”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低效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基于对以上现象的分析,笔者提出建立“精问善学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学反思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查,着眼于 F
期刊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某些过于划一,对学生束缚过紧的相对封闭的教学而言。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建立开放的系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兴趣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
中外文学名著是我国古代文人智慧的结晶,初中语文教材中开设“名著导读”板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人文
目的观察声带息肉的临床形态和病理特征。方法选择在海军总医院进行手术储存图像清晰的156例声带息肉患者的喉内镜图像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88例,女性68例;年龄14~76岁,中位数43.0岁;病程1~132个月,中位数6.5个月。右侧声带息肉57例,左侧61例,双侧38例。患者有单个声带息肉的118例,2个声带息肉的36例,3个声带息肉的2例。无蒂型声带息肉129例(声带息肉的基底长度大于或
阐述了生产铝电解电容器的化成箔腐蚀的微机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软、硬件设计方法,并介绍了比容的在线测试方法。 The composition,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