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妈林斯基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是教育的基础,有了对学生深沉的爱,才有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教育”。后进学生的产生是学生个体在社会和个性化过程中发展不和谐的反映。班集体中存在后进生是客观的现象,班主任要对后进生有正确的认识。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以此为教育、转化他们,要坚持做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断巩固已出现的进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想方设法地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
  差生之所以差的重要原因是学习成绩。由于成绩差,感到前途无望、破罐子破摔,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受非智力因素影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导致成绩差。对这类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选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力求使教学形象生动有趣,把差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所以密切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激发差生的兴趣。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向他们提问,消除他们的自卑感,采用“起点低、步子小”的方法,运用“跳一跳,够得着”的技巧,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差生一般是由学习成绩差进而导致思想品德差。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促成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但是在后进生的进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种反复是经常的,也是正常的。因为一些恶习在他们身上已是一种“顽症”了。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转变过程中的反复,要作深入的调查、了解、分析,坚持不懈地引导他们从反复中总结经验教训,变坏事为好事。在做转变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应该逐步提高,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又使他们不满足现状,向新的目标迈进。教师还可以把工作做在学生出现的反复之羊,力争把反复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可以减少反复的次数,减轻反复的程度。对学生出现的反复的情况,教师切不可态度粗暴,一听学生又犯错就火冒三丈,训骂指斥,甚至以罚代教,要坚持正面疏导,情理并举,坚持榜样示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一定要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在差生身上倾注自己的心血,不管他们在前进的路上出现多少次反复,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满怀信心地把他们教育好。持之以恒地促成他们良好的品德的形成。
  三、用“厚此薄彼”的评价标准激励差生
  学习中我们应淡化结果,重视过程。差生在学习上比其他学生学得吃力些,有时可能他花了时间和精力,但从最后的结果看却不尽如人意。如果这时不问青红皂白对差生进行批评的话,可能他感到的是委屈和失望,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我们不妨把他的以前作为评价标准,发现点滴的进步就及时进行表扬,对他的每一点努力都进行鼓励。
  对待差生,教师一定要从心理上正视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严格要求,通过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技能、方法,不断鼓励,增强差生的学习自信,并时刻做好差生问题的教育预防工作,从而使差生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下课,年轻的英语教师就气呼呼来到我的面前,对我说:“你们班的学生太过分了,今天如果不叫学生的家长给我来道歉,以后这个学生就别想进班上我的课!”又是这个学生,刚才上课前因为这个学生违反纪律刚刚和这个学生谈过话,又是摆事实,又是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得这个学生不住地点头。满以为这个学生一定是理解了我的这番教育,懂得了我的良苦用心,没想到三分钟热度都没保持到,就旧病复发了,在课堂上竟然用言语冲
期刊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小学阶段,主要的学习动机是:(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2)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这表明小学生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受兴趣的左右。  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对学习的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激情是兴趣的开始。学生学习兴趣的启蒙,往往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授。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满怀激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  一、以饱满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教师只有带着这样的情绪才会营造出快乐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比如,让学生用纸条写一写想对班主任说的心里话。教师在阅读学生上交的纸条时,发现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向教师倾
期刊
已是立春过后,却下起雪来,好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而我心中却不为“阳春白雪“而动容,只是心如这雪一般凉。  刚刚想看一会儿《读者》放松一下,却又被妈妈“苦口婆心”了一番,无非只是让我好好学习考上丰中——“恒古不变”的话题。我讨厌这些话题,相信我,这并不代表我有多叛逆,多不热爱学习,我只是认为这些道理我已明白,不需要再重复,它就像一副枷锁,压的我喘不过气。  看见了吗?我已握紧了拳头,手指泛白,我
期刊
爸爸是一名企业家,他生性倔强,遇到困难时,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从未想过低头或认输。  爸爸经常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那时爸爸还是一个小孩子,家庭条件也算不上好,五岁了还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所穿的都是姐姐穿小、穿旧的,为此,他经常被人嘲笑,甚至有人管他叫“傻小子”。嘲笑狠了,爸爸挥起拳头冲上去,也不管对方比他高大多少,要么打趴对方,要么被对方打趴。  别看我爸那时年龄小,但他特别孝顺爷爷奶奶,也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地位,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能力训练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之间更是很少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课文本身就文质兼美,富含丰富的情感,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师若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
期刊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这或许是庸人自扰,但这确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而又慎重回答的问题。韩军认为写作是一种倾吐的快乐,是人的普通生活状态;巴金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史铁生也曾自问自答: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综其一点,写作应该是对自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进一步强调,为实现这个目标,语文课程应承担起“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艰巨任务。  作文,即制造文章,更准确地说是创造文章。在作文过程中,有学生发挥创造力的广阔空间。但传统的统一中心、统一格式甚至划一的表达方式的训练,使学生思维呆板,抑制了不少学生创作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摆脱指导的条条框框,让学生不背包袱,
期刊
世界上本没有末日,传谣言的人多了,便有了末日。——题记  说起谣言,我真的有很多话要说。  1.柿子+酸奶会致死。  这个消息,相信大家可能都看过,甚至有热心朋友还都转发过吧。但,这是谣言!  正文是这样的:“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就喝酸奶,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中毒了……”消息中夹带着视频,很吓人。  但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种种迹象,都无法表明:柿子+酸奶是女孩死亡的原因。
期刊
“细读”就是慢慢地、细致地、反复地阅读,作为一种读书的方法,“细读”不只是一般地停留在文字表面意义的仔细阅读,还要求在读的过程中细细地想,去感受文本,理解文本,领会文本,并对文本做出判断,和人们常说的“精读”同义,也可以等同于古人常说的“熟读玩味”。美学家叶朗在教育青年多读经典、细读经典时就曾指出:“精读,换一种说法,就是细读。也就是放慢速度,反复咀嚼,读懂,读通,读透。”古诗词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