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全覆盖 提质量创品牌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央7号文件明确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广州市花都区努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落实相关要求。在花都区教育局指导和帮助下,花都区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将其作为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也将其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花都区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局面,实现了区内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全覆盖,并涌现出众多设计科学、内容恰当、结构合理、形式新颖、音乐协调、运动量适宜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受到学校、师生、家长的好评与欢迎,成为学校素质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诠释。不少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师生体质,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而且对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十分有益。同时也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与进步,是学校素质教育极好的抓手与平台。”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被打造成为花都区学校体育的品牌。
  一、统一认识,明确意义和要求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立德树人、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神圣使命。因此,推进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着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重大而深远。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花都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落实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每学期都召开所属学校主要领导和体育教师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传达学习相关要求,宣讲工作意义,统一各校思想认识。要求每一所学校树立“健康是人生的基石”的底线意识,全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落实,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打造学校体育品牌,从而影响和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外引内挖,提高能力和水平
  花都区农村学校居多,受认识水平、专业能力、视野眼界的限制,各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校的实施能力较为不足。因此,要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水平,尤其是一些条件比较薄弱的学校要办出有质量的大课间,就需要引入校外的专家团队力量,从整體方案、课程开发、活动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甚至要具体到路线图、时间表及活动方案,便于学校和体育教师直接操作。为此,区教育局从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学校提高实施能力:一方面聘请国内外的专家、教练到区内讲学培训,如跳绳王胡平生教授,健身操啦啦操专家葛志斌和简妮娜,定向越野国内领军人物辛延军,英超教练保罗·休斯等。通过专家、教练的讲课培训和悉心指导,提高了花都区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水平、实施能力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立足区内、校内,充分挖掘区内与校内潜力,搭建多种平台,组织学习、研讨、观摩、交流和结对等活动,实现相互交流促改进,共同发展助提高的目标。
  三、科学评价,促进发展与进步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客观、科学的发展过程,非一朝一夕能见成效,也没有现成的经验与做法可以照搬,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实践证明,科学全面、及时到位的评价,是引领大课间体育活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学校和体育教师真正理解与懂得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在规律、发展要素、规范标准和要求,才能让大课间体育活动枝繁叶茂,健康发展,进而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花都区十分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建设,明确要求全区各校需要在制订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自评机制。一方面通过科学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数据,对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实施有效监控,分析与评价每学期、每年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质量,不断优化和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过程和标准,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是及时做好师生参与情况的总结,引导教师与学生积极投身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成长。与此同时,作为学校主管部门的区教育局充分发挥组织、引领、评价和督导的作用,在教研、培训、检查、视导、评比、表彰、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不断宣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要求和最新动态,深入学校发现亮点,解决问题,及时帮助研究和调整,引导学校不断增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使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在科学的轨道上不断前行。
  四、培育亮点,细心指导与呵护
  随着各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地实施与推进,一些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生机勃勃,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不乏一些偏远、各方面条件都非常欠缺的农村学校。值得肯定的是,花都区正在着力改变的学校有着非同寻常的学习和推广价值,对于落实和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有着现实意义。因此,深入典型的学校进行考察和调研,在学校已有的工作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把不同凡响的地方擦亮,并适时搭建展示平台,带领所属学校前去参观学习,向上级主管部门积极推荐,媒体上大力宣传和表彰。教育主管部门及时跟进,在物质上及时给予大力支持,让学校更加坚定地投入到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创建和打造中,使其不断发展超越。
  大课间体育活动工作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一直在路上,需要不断砥砺前行。有理由相信,在全区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花都区大课间体育活动工作一定会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新发展、新进步!
其他文献
截至2018年3月8日,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主办,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校园足球》编辑部、北京完美和金运动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体育教师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我是体育教师》初评阶段的评审已經结束。在初评阶段,组委会制订了严格的评审规则。最终,经专家评审团评审和网络投票,全国16强正式揭晓。根据评审规则,初评阶段评选出的16名体育教师将入围总评阶段。届时他们将深
一、指导思想  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充分体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合理地开发、创新、使用器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投掷是小
编辑完2018年第1期《中国学校体育》一线话题栏目的内容,已是深夜。掩卷而坐,不禁有些欣喜,这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闭目沉思,悉数2017年一线话题栏目组,如涓涓细流在心里潺潺而过,我们与全国的体育同行在一起,以仁者的胸怀成就大爱,保有匠心的情怀不负初心。畅想未来的一年,扎根操场共生共荣,争取高位发展。  一、仁者胸怀,大爱无痕  有人说非仁者不能成就教育。词典中“仁者”被
一、案例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国家立法保护身体、智力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龄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江苏省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实施了“随班就读”政策,这是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有效形式,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社会、适应
体育教研活动是推进体育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增强体育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基层体育教师解决在课改推进和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本文将从激发教研动力、优化教研方法和增强教研能力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质量,实现有效参与教研的目的,让体育教师站在教研活动的正中央,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和主人,同时让教研活动服务体育教师成长。  一、明确教研目的
2016年11月6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精准扶持’研究”(课题号:BLA160067)开题论证会在河南省信阳市举行,原北京师范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纯献、《体育學刊》副主编李寿荣教授、中国教育报李小伟、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王小美五位专家以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会议。课题主持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从“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
我国学前教育模式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学前教育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智力成长和学习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家、园、校互动教育模式作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新型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幼小衔接,以及家、园、校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意见,旨在进一步促进家、园、校互动教育模式的应用,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  幼小衔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帮助幼儿顺利度过
幼儿有着充沛的精力,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念渗透到幼儿美术教育中,让幼儿自由发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依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后,自然会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并深化对活动的印象,促使自身思维模式得到发散。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时不要过于注重成绩和评分,而是尽可能让幼儿根据个人想法,自主尝试绘画和练习,通过作品进
本次研讨的案例虽然说的是立定跳远,但涉及的内容却很多,如,“空间意识”“平衡能力”“重心转移”等概念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太关注但又时刻都在运用的技能,为什么学生在运动中凸显了分化呢?这不仅仅牵涉到单个动作问题,还牵涉到技能形成本身的问题。根據Richard A.Magill的动作和运动技能概念来看两者的区别时,就会发现案例研讨中所说的“空间意识”“平衡能力”“重心转移”等内容既是动作要求,更是技能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其教育的起点。与家长相互理解、共同合作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点,更是每位幼儿园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积极创新搭建家园共育平台,助力幼儿健康成长。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境  1.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组织实施“我为幼师代言”教师节活动。教师节之际,围绕“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的主题,策划举办“我为幼师代言——庆祝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