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中国铝加工业的发展

来源 :新材料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不仅仅是一个加入某国际组织的问题,它还是一个攸关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方式和程度、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国际地位的确定等的战略课题。长远来看,加入WTO将会对我国的经济走势、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铝及铝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电力、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石化和耐用消费品等各个领域,是消费量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材料。世界铝的进出口贸易量约占原铝产量的45%,是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世界主要铝业公司如美国铝业公司、加拿大铝业公司、美国雷诺兹金属公司、法国普基铝业公司、日本轻金属公司等,均已实现了国际化生产和经营,并已经进入中国市场。这些跨国公司的进入,大大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内市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国际铝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和方式将会更多,国内铝加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1 我国铝加工业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1.1 现状
  从我国第一个铝加工企业东北轻合金加工厂于1956年正式投产至1999年底,全国拥有包括达到世界铝加工业经济规模和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铝板带轧制与铝箔厂250多家,大小轧机约880台;铝型材生产企业1 150家,挤压机超过2 500台,铝材生产能力约350万吨/年。可生产板、带、箔、管、棒、型、线、模锻件、自由锻件、铝锂合金、高温合金和粉等25个大类、210多种合金、2400多个品种、14 000多个规格的铝及铝合金加工材,形成了较完善的铝材加工体系。
  市场方面,我国铝的消费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铝的消费量从1990年的83万吨猛增到2000年的3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4%。据“有色金属工业十五规划”预测,到2005年,铝的需求量将达380万吨,铝加工材需求量约280万吨,市场前景看好,其中增长最快的将是包装、建筑和交通运输3个行业。除了国内市场之外,我国铝产品对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出口优势。
  
  1.2 贸易状况
  近10年来,我国铝材进出口呈高速增长趋势,进口增长高于出口增长。进口量由1990年4.38万吨增长到2000年的45.70万吨,出口量由1990年1.75万吨增长到2000年的13.01万吨。由于国家采取鼓励进口的政策,长期以来,中国铝材进出口贸易处于进大于出的状况,且进出口贸易逆差呈逐年上升态势。2000年我国铝材净进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13.4%、消费量的11.8%,其中板带材净进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49.5%、消费量的33.0%。
  
  1.3 我国铝加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铝加工业结构不合理“小、散、低、重”严重。突出表现在铝加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过小、过散,生产集中度差,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设备利用率低。2000年产能超过350万吨,产量仅217.15万吨。铝板带材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以上的只有西南铝,铝箔产能达到经济规模的只有华北铝。
  (2)铝加工项目的投资冲动十分强劲。尽管目前产能明显过剩,但各地仍然在大干快上铝加工项目,特别是国外大公司大举进入中国收购控股铝加工企业,国内几大铝加工企业不断投资进行技术改造等,带动一些地方企业一哄而上。
  (3)铝材产品档次不高,成材率低。由于生产能力低水平盲目增长,技术进步滞后,对引进设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不够,致使目前铝材的品质、档次不高,高新技术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需求。如高压阳极铝箔,铝易拉罐板材,汽车用铝材等,国内产量很小或不能生产。成材率低,生产效益低下抑制了企业生产能力的发挥,造成人力、电力和原材料资源的大量浪费,产品成本上升。
  (4)铝加工业面临国外铝材及资本的竞争。国外铝材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对国产铝材市场造成极大冲击,特别是一些高性能铝材,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已占垄断地位。早期的“三资”企业规模比较小,多为港、台客商,对国内大中型铝加工企业构不成真正的威胁,但近年来,国际大型铝业集团陆续进入中国,美国四大铝业公司已经把中国市场纳入了它们的全球战略之中,把市场竞争移到中国。
  (5)铝加工业面临其它行业的竞争。在包装领域,铝材受到镀锡特薄钢板、PET塑料、玻璃及纸的强烈挑战,近几年塑料包装容器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铝制容器。建筑装饰材料的多样化使铝型材的使用受到限制,其中塑钢门窗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目前,我国建筑塑料制品的发展很快,有塑料型材生产线1000多条,已形成3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塑料门窗组装线2000条,组装能力3000万平方米。销售量已占建材市场份额的30%。
  中国铝加工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铝业大国,铝材产量列世界第3位。但我国仍不是一个铝业强国,没有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企业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等均不合理;企业数量过多,结构趋同,无序竞争现象突出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主要发达国家铝加工业概况
  
  目前,全球大的跨国铝业公司主要有:美国铝业公司、A.P.a.公司(由加拿大铝业公司、法国普基铝业公司、瑞士铝业公司合并而成)、美国凯撒铝及化学公司(Kasier Aluminum & Chemicals Co.)、德国联合铝业公司(VAW)、日本轻金属公司、澳大利亚科马尔科铝业公司(Comalco)等。
  
  2.1 美国



  美国是铝的消费与生产大国,2000年消费量583.32万吨(不包括再生铝),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3.54%。有3个大型跨国铝业公司:美国铝业公司、雷诺兹金属公司、凯撒铝及化学公司,它们控制着美国原铝及铝材产量的60%左右。
  美国铝业公司2000年拥有总资产316.91亿美元(2001年为283.55亿美元),经营范围极其广泛,除铝土矿采掘、氧化铝(冶金用与化工用)冶炼、原铝电解、铝材加工及其深加工、废铝回收及再生利用、货物运输、技术转让、工程设计和咨询、服务等外,还从事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塑料制品、光缆等的生产与销售。2000年经营总收入229.36亿美元,利润14.84亿美元,2001年经营总收入228.59亿美元,利润9.08亿美元。
  美国铝业公司在许多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拥有空前绝后的大热轧生产线,所属的达文波特(Davenport)轧制厂热连轧生产线的四辊可逆式热粗轧机的辊面宽度为5588毫米,可生产厚200毫米、宽5200毫米、长53 500毫米的热轧板,并有大厚板热处理设备与精整生产线;该厂的单机架四辊可逆式冷轧机,可生产目前世界上最宽的3 500毫米冷轧板带。拥有世界机架最多的(1+6)式的φ660/1300×1524毫米热连轧生产线,还有一条全球唯一的6机架φ580/1400×1524毫米冷连轧生产线,最后机架的最大速度可达2400米/分,是全球最快速度。
  
  2.2 德国
  德国的铝工业较为发达,其最大的铝业企业是联合铝业公司(VAW),掌握着90%的电解铝与38%的铝加工业生产。
  联合铝业公司在铝电解技术方面居世界前列,在铝轧制方面也名列前茅,仅次于加拿大铝业公司与美国铝业公司居世界第3位,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铝板带生产厂,生产能力达150万吨/年,有两条热连轧生产线,一条(1+3)式,一条(1+4)式,最大锭坯质量达31吨,产品以罐料等软合金产品为主。现有5条冷轧生产线,生产能力95万吨/年,带卷最大质量30吨,最大外径2700毫米,冷轧带板最大宽度2150毫米。其中铝箔的生产能力12万吨/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箔生产企业。
  
  2.3 日本
  日本铝的消费量很大,1998年为354万吨,人均居世界前列;日本虽然没有特大型的跨国铝业公司,但企业规模也相当大,生产很集中,7家大的板带材公司(神户钢铁公司、昭和铝业公司、斯凯铝业公司、住友轻金属公司、古河铝业公司、日本轻金属公司、三菱铝业公司)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7%。日本有(1+3)式热连轧生产线3条,分别属卡尔公司(KAAL)、住友轻金属公司与日本轻金属公司。卡尔公司(也被称为神户钢铁公司真冈轧制厂),是目前日本也是亚洲最大的铝板带轧制企业,拥有一条双机架冷连轧生产线与一台2100毫米六辊不可逆式冷轧机,最大速度1650米/分,最大卷重21吨。该厂的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50%为罐料。
  
  3 加入WTO对中国铝加工业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市场将进一步放开,主要是继续减让进口关税,减少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管理的商品。和国外相比,我国铝加工企业明显处于劣势,且不具备技术开发能力,因此,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能满足国内市场对技术含量高的铝加工产品的需求。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铝加工工业将成为受进口冲击较大的领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3.1 成本的较大差异使国内铝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失去关税保护后,国外低成本产品将极大冲击国内市场
  我国铝加工业的生产能力虽大,但它是由众多的小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加而成,企业的平均产能规模仅0.29万吨/年,产能最大的西南铝从世界范围看也只能算中型企业。通过与发达国家铝加工企业的对比不难看出,国内企业普遍没有形成规模,加上成材率低,在成本环节上缺乏竞争力。
  
  3.2 技术装备及工艺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使国内企业难以占据市场制高点
  以板带材轧制为例,由于国内没有多机架热连轧生产线,因而有一些高精板带材与特种板带材尚不能或难以大规模生产,如易拉罐料、小轿车蒙皮板、“三高”PS版基板等。(见表1)
  
  3.3产品的质量差异使国内铝加工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见表2)
  
  3.4 随着服务贸易体系的开放,国外金融资本进入我国期货交易市场,对国内铝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将有难以预料的影响
  我国铝工业虽然基本上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接轨,但是国际化经营程度不高,缺乏国际运作经验。国际市场铝价在受供需关系影响的同时,也受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国际金融资本能将其价格搅得畸高畸低,甚至完全背离价格规律。随着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程度的提高,将使我国铝工业对国内外铝价走势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对铝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高科技的替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对铝加工业有潜在的威胁。
  
  3.5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目前世界铝业跨国公司和商业公司凭借其资本实力,占据了世界相当一部分铝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他们或是采取投资参股控股,或是签订长期购买协议,将世界铝产品贸易置于控制之下,我国进口和出口的相当部分铝产品也是通过这些公司安排的。由于我国铝加工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在短时间内无力扭转这种局面。我国加入WTO后,铝材进出口贸易的形势会更加严峻。
  
  3.6 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目前,我国较大的铝加工企业多为国有企业,WTO对国有企业的限制将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WTO的“国营贸易企业”规则对国有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形成制约,WTO对维持和使用国营贸易企业的成员国规定了三项基本义务,其中特别是公开国营贸易资料,对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不利。二是WTO的补贴和反倾销规则对国有企业不利。WTO关于补贴和倾销问题的一般性规则,均是针对私营企业的,WTO不存在关于国有企业补贴问题的规则,实践中,许多WTO成员国把我国的国有企业视为公共机构,并回避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反补贴调查,不把我国的国内价格作为商品正常价格,而是用一个替代国价格作为商品正常价格,只要我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低于替代国的同类商品价格,就被判定为倾销而征收反倾销税。三是国民待遇原则冲击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与地位。国民待遇原则是WTO最基本的法律原则之一,“入世”后要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进口产品、外国服务国民待遇,使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之间待遇平等,公平竞争,国有企业既有包袱,又难以继续享受“特殊角色”的待遇,压力很大。
  
  4 中国铝加工业发展策略的建议
  
  加入WTO对中国铝加工业带来挑战,但也有诸多机遇和有利因素,如有利于我们利用国外的技术、设备、资源和资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使我们对经营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等都有积极意义。面对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铝加工业有能力通过改革和发展在竞争中占一席之地并不断壮大。
  
  4.1 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加大压缩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通过重组、联合等方式组建若干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在产品结构上坚持精品战略,今后推动中国铝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应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特别是适用于交通运输、包装等行业,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技术产品,如:汽车用铝板带、交通运输用大型薄壁扁宽铝型材、制罐料、电容器用高中压高纯铝箔、复合铝箔、铝塑复合板、铝扁管、铝合金压铸件等。
  
  4.2 加强行业整体规划,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合理布局
  工业发达国家的铝加工企业都已成为特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具备完整的加工体系,并在国内外设有多家专业工厂、子公司或合资企业,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铝加工业整体水平不高、实力不强、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小型和分散,或大而全,或小而全,条块分割,各行其是。行业中既缺乏资金多、后劲足、能与国际大型铝业集团相抗衡的大型企业集团,又缺乏技术装备先进、能提供大批量、高质量产品的现代化专业企业,形成不了规模效应。因此,中国铝加工工业要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必须尽快改变行业中单体企业多、规模小、资金散、竞争力弱的结构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具有综合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和专业化程度高的骨干企业,形成合理的企业、产品布局,从而充分发挥出整体优势,带动全行业竞争力的提高。在板带轧制上可形成以中国铝业公司为主的热连轧坯料供应及部分高精冷轧产品加工中心,以资产为纽带,集中国内优质铝加工资产,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有效提升我国板带轧制水平。
  
  4.3 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力度,通过引进生产工艺,新建现代化生产线,彻底解决一些产品的品种、质量问题
  特别是在板带轧制上,应充分发挥西南铝在国内具有的领先优势,以西南铝热连轧项目为中心,在热轧能力提高后,配套进行冷连轧及精整设备投入,形成年产60万吨~80万吨高精铝板带的能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4 寻求以资本营运方式建立企业战略联盟
  目前国际上大的跨国公司志在建立全方位的竞争构架,以此为鉴,我们应当考虑上下游企业间的联合,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方式,通过合资、合作、参股、入股以及企业间的长期协定建立跨冶炼、加工、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或构筑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相互间整体利益,共同抵御国际竞争者的冲击。
  
  4.5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特别是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
  国内企业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引进资金、技术、管理,迅速扩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既避免受其冲击,又实现“借船出海”。此外,加快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适应全球竞争的企业经营模式。
  
  4.6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熟悉国际化经营和WTO规则的人才队伍
  由于我国铝加工业受长期计划经济和以国内经营为主的影响,缺乏“世贸”人才,尚未认真研究“入世”对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以及经营战略的调整等问题。因此,急需培养和造就相关人才,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任用和激励制度。
  综上所述,加入WTO后,中国铝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是:转换经营机制,以增加企业效益为中心,进行战略性调整,向大型化、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坚持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创新的步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组织专业化生产;搞好引进设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文献
展会时间:2003年5月18日~21日  地 点:长春国际会展中心  批准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贸促会吉林省分会  中国国际商会吉林商会  支持单位:中德友好协会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  澳大利亚国际商会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中国腐植酸协会  中国农药协会  承办单位:吉林省当代会展商务有限公司  展会规模:展出面积5000平方米,分为国际和国内展
期刊
2002年12月26日,广州市科技局主办科技成果技术鉴定会,对广东高科力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共同研制开发的“高科力”纳米复合涂料进行了鉴定。由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广东省建材研究所、中山大学化工学院、广东省涂料产品质检站等从事纳米材料和高分子的研究员、博士组成的鉴定小组,一致认为:高科力纳米复合涂料采用了经过表面改性、分散等技术处理的无机纳米粒子,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性能优越,是高性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逐步完善,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可喜地看到,有些企业的经营活力很强,在市场经济中如鱼得水,经营有方,经济效益显著;但同时却有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的会在某个时候或某些环节出现由内部或外部引发的问题,导致企业陷入了危机。因此,企业必须正视危机的存在,并妥善进行处理。所以,建立企业危机预
期刊
  
期刊
摘 要 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能源短缺和环保的要求推动了纯电动汽车(EV)、混合电动车(HEV)、燃料电池汽车(FCEV)及动力电池的发展。未来10年~20年将是HEV、EV高速发展的阶段,而高性能、低成本的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研究开发又将对其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本文对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市场和技术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的最新进展情况。   关键词 动
期刊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电子材料的探索已从宏观深入到微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永世不竭”,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朴素的物质可以无穷分割的思想。但限于历史条件,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原因在于没有适合的制备手段和观测仪器。20世纪中期,德国物理学家格雷特首次获得纳米块体材料,此后纳米材料引起人们极大关注。1986年,横向和纵向分辨率可分别达到0.1nm和0.01nm的
期刊
2003年6月17日, 由科技部召集,科技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建设部、中科院的有关司局和江苏、广东、浙江、江西、北京、上海6省市科技厅(科委)的领导组成的“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科技部高新司邵立勤巡视员主持,科技部高新司李健司长在会上分析了世界和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面临的形势及国家科技部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迫切性
期刊
由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和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计划支持的“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研制及并网运行”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在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及项目合作单位的积极努力下,一套完整的4 m长、额定电流2000A的超导电缆系统于近日在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完成组装调试试验。这套完整的电缆系统包括了电缆本体、电缆终端、制冷系统及在线监测系统等4个部分,是我国第一次完成整个高温超导电缆系统的研制,并
期刊
根据科技部的统一部署,为切实做好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由科技部高新司牵头成立了“我国材料领域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工作。7月1日该课题组工作会议在北京铁道大厦召开。会议由科技部高新司材料处处长刘久贵主持。科技部高新司李健司长到会并讲话。来自科技界、企业界、经济界、地方科技厅、海外及留学归国专家等近百名专家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李健司长传达了国务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