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技术的高校教师课时统计系统开发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9816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教师人数多、课程类型多、授课系数多,当量课时计算复杂,传统手工方式统计教师课时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针对这种情况,利用Web和数据库技术,开发应用于空中交通管理学院的教师课时统计系统。该系统界面友好、权限分明、功能实用,并能以饼图、柱形图或折线图表示课时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极大提升了课时统计工作的效率和教学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课时量;课时统计;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9-0084-02
  1 课时统计现状
  高校教师每年的授课学时总数,会决定其课时费或年终奖收入。因为课时统计工作事关每名教师的切身利益,所以马虎不得。在实践过程中,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空管学院)在课时统计过程中,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教师人数多。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院任课教师人数达到了100余名,以及外聘教师每年约数十人。二、课程类型多。空管学院除了开设普通高校都有的本科、研究生课程,还有针对民航从业人员的各类短期培训班和“ 1班”(为获得从业执照,学生需用一年时间学习民航专业知识)课程、“转方向”课程(适用于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方向不符的部分本科大四学生)、其他学院课程,总共近100门各类课程。此外,因为要计入年终奖,课时统计工作往往还要考虑监考、指导“卓越计划”班级的CDIO项目、指导研究生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多种情况。三、授课系数多。在教师课时统计过程中,需要评定每名教师每门课的职称系数、课程系数、学生系数和工作系数。职称系数根据教师的职称评定,课程系数根据课程类别(理论或实践课程、主干或普通课程、专业或基础课程)评定,学生系数由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评定,工作系数由上课时间(是否占用了周末或寒暑假等休息时间)评定。最后,将教师实际上课学时乘以各项系数得到当量学时,实际教师工作量按照当量学时来统计。以上三个特点导致课时统计工作量庞大,计算复杂,传统手工方式统计难以保证数据准确度,往往需要多轮次核对与检查,效率低下。
  2 系统设计目标
  针对空管学院教师课时统计过程中存在的教师人数多、课程类型多、授课系数多、当量课时计算复杂、课时数据检查核对困难等现实存在的难点问题,利用互联网与数据库技术,开发空管学院教师课时统计网络平台,实现教师在客户端填报年度授课学时,系统在服务器端自动统计和计算教师当量课时工作量,并且具备课时数据可视化功能。该系统方便任课教师提交授课数据,减轻教务管理人员对数据核查与统计的工作量,还实现对课时数据的多维度统计与分析功能。
  3系统结构与主要功能
  系统分为前端与数据库两部分,具有普通任课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三种用户身份,包含数据库模块、登录模块、课时填报管理模块、课时查询模块、课时统计模块、课时数据可视化模块、后台管理模块七个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各个模块包含的主要功能如下:
  1)数据库模块。数据库中主要包含用户、教师、课程、授课、汇总5类数据表。其中,用户数据表包含用户序号、用户名称、密码、权限等字段。教师数据表包含教师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类型、职称、所在系室等字段。课程数据表共有13张,每张数据表对应于一种类别的课程,包括本科生理论课程、本科生实践课程、研究生理论课程、“ 1班”理论课程、“ 1班”实践课程、“转方向”理论课程、“转方向”实践课程、其他学院课程、行业培训班课程、指导“卓越计划”班级CDIO项目、指导研究生、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监考。课程数据表包含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标准学时字段。授课数据表存储教师与课程数据表的多对多关系,包含教师序号、课程序号、上课学期、上课班级、学生人数,授课系数、实际授课学时、当量学时等字段,不同类型课程所对应的授课数据表字段略有不同。汇总数据表包含教师序号、13类课程各自的当量学时、总当量学时字段。
  2)登录模块。登录模块为系统的入口,用户输入账号、密码,选择身份后,登录模块进行账号、密码与身份的验证,检查无误后根据用户身份进入对应功能界面,若有错误则禁止登录并提示相关错误信息。
  3)课时填报管理模块。该模块供普通任课教师课时填报、修改和删除使用。课程名称强制用下拉菜单选择,防止手工填写出现不规范问题。统一上课学期为类似“2019-2020(1)”的格式,有助于自然年度学时统计。部分文本框比如学生人数、课时,还会限制字段长度为3位数字,防止用户意外输入过大而不合理的数字。若文本框输入存在遗漏和错误,要求自动识别,并弹出窗口提示。
  4)课时查询模块。该模块提供按照年份、授课教师、课程名称等多种条件组合查询已填报的课时条目。所有课时条目按照时间降序排列显示。
  5)课时统计模块。该模块按照“实际课时×授课系数=当量课时”基本公式,分别计算每名教师每种类型课程的当量课时,进而得到整个学院全体教师的当量课时。此外,该模块可按系室、职称、年龄等条件对课时分类汇总,以及计算教师在系室和学院课时量排名等。
  6)课时数据可视化模块。该模块将课时统计数据以图形方式呈现。例如使用折线图显示单个教师历年课时量变化,用饼状图呈现学院不同类别课程的课时量比例,用柱状图比较学院不同系室承担的课时总量等。
  7)后台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由系统管理员使用,分为用户、教师、课程、授课管理四个子模块。用户管理包括新建与删除用户,修改密码、设置用户身份与权限等。教师管理包括维护教师姓名、职称、所在系室等个人信息。课程管理包括新建、修改、删除课程信息。授课管理包括修改上课学期、上课班级、学生人数等。
  4 系统特色
  1)实现技术与开发工具。教师课时统计系统采用B/S模式,基于Web技术开发,个人计算机与手机均能方便访问。编程语言使用PHP,数据库利用MySQL搭建,Web服务器使用Apache,开发工具选用Dreamweaver。
  2)人机界面。系统界面以蓝色和白色为基础配色,代表蓝天与白云,充分体现空管学院的民航特色。主界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是导航栏,提供不同功能的链接。右侧是内容区域,个人信息、授课信息、课时量汇总信息和数据可视化图表都在该区域显示。如图2所示。
  3)用户权限。系统分为普通任课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三种不同身份。不同身份的用户登录进入系统会面对不同的界面,具备不同的权限,实现不同的操作。普通任课教師具有填报课时、查看学院全体教师课时、查看自己课时量在系室和学院排名等权限;教务管理员具有核对课时、设定授课系数、按照教师职称、年龄段、自然年度、课程类别、系室等条件分类统计课时的权限;系统管理员具有用户账号管理,教师、课程和课时数据维护等权限。
  5 结束语
  在详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空管学院教师课时统计系统安全可靠,便于访问,功能实用,操作简易,界面美观,现已正式投入使用。实践证明,与传统方式相比,该系统有效减少了任课教师填报课时出现的文本不规范情况,极大提高了教务管理人员核对、统计课时的工作效率,额外提供了对课时数据按照自然年度、系室、教师职称、课程类别等不同维度的统计、分析和可视化的新功能,促进形成了空管学院教师课时统计工作的新模式,切实受到了学院教师和职能部门的喜爱。
  参考文献:
  [1]王泽良.基于WEB技术的课时管理系统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4):91-92.
  [2]孙石磊,杨帆.基于WEB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J].经营管理者, 2017(10):204.
  [3]吕旺力.基于PHP和B/S模式的中职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5.
  [4]薛岚.基于J2EE的高校工作量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南昌大学, 2012.
  【通联编辑:梁书】
其他文献
晋江市池店中心小学创办71910年,坐落于泉州市南门外的池店村。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近50人,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1人。学校占地面积7670平方米,校
目的:建立痹通丸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MADZU VP-ODS(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17:83;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
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对于控制医疗费用、完善采购制度,实现医用耗材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有重要意义。目前以医院为主体的高值医用耗材采购仍以科室需求为主
利用LabVIEW开发环境,参考API-6A标准里的PR2相关试验流程,设计PR2试验平台,用于对井口装置和采油树设备中的闸阀部件进行PR2级性能验证试验.
针对220MW火电机组供油泵存在的超电流、振动大、漏油频繁等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节能技术改造的措施.
针对塑料挤出机控制系统成本高、速度低、精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UniMATPLC控制方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可以说大多数人是谈癌色变,对癌症患者也敬而远之。事实上,90%以上的癌症是由外部环境导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40%的癌症患者与饮食习惯、食物加工、烹饪方法等因素有关,30%的癌
介绍采用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开发柔性转子试验台测控系统,以此为平台可完成转子试验台的各实验项目.
核桃仁烧鸡块用料:净鸡肉250g.核桃100g.料酒、精盐、味精、油、姜片、葱段、白糖、淀粉、花生油、鸡汤各适量。
介绍基于组态软件与PLC的干混砂浆控制系统的设计,重点阐述系统的硬件构成及控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