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馒头引发的骂战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1593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17日,一段名为“内地游客香港地铁内进食引发骂战”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中,一个内地小女孩在地铁列车内吃东西令周围人不满,由此引发女孩母亲和香港乘客的骂战。
  1月19日,言论一向惹火的北大教授孔庆东在“第一视频”网络电视台《孔和尚有话说》节目中评论香港地铁内对骂事件,口出“香港人是狗”,又指“用法治维持秩序的地方就证明人没有素质”。
  1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回答议员提问时公布四项措施,以遏制内地“双非”孕妇闯关赴港生子的现象。
  2月1日,香港一家报纸出现一则题为“香港人,忍够了”的大幅广告,表达反内地“双非”孕妇赴港产子的立场。同日,部分香港群众组成“唱蝗团”,围观讽刺内地赴港旅客。
  2月10日,香港入境处首次检控一名涉嫌协助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的中介人。近日,北京大学要求每一位北大师生都要以理性、平和、文明的方式,看待香港与内地的社会文化差异。
  ……
  
  
  主持人
  
  相信最近香港和内地之间上演的“骂战”大家已经很清楚了。短短十几天时间,由网络上一段对骂视频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甚至上升到了地域之间的互相攻击,令人关注。
  按照香港的法规,地铁里禁止吃东西,一旦触犯将被罚款2000港元。
  对于这次事件,两位嘉宾怎么看?
  
  大白鲨:首先我想说的是,内地人在赴港旅游时应该注意遵守香港特区的法规。香港与内地在经济、文化、法规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异性。俗话说 “入乡随俗 ”,到一个地方就要尊重那个地方的习俗,更应该遵守当地的法规。
   在某些方面,内地的文明程度与香港还有些差距。比如,对于很多内地人来说,在地铁或公交车里吃东西压根就无可厚非。不仅仅是吃东西,在公共场所吸烟、吐痰等一些在香港有明文规定禁止的事,在内地很多地方则仅仅被视为不拘小节。
  天国的女儿:我也支持 “入乡随俗 ”,应该遵守当地的规定,不过我很同情那个小女孩。孩子的天性,饿了就要吃东西,她的行为并没有威胁到他人,但是她却遭到了如此多成年人的指责。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身在加拿大,是一位父亲。他说加拿大的地铁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地铁,但是如果一个小孩在加拿大的地铁里吃东西,一定不会落得同样的下场。在多伦多某网站,针对 “地铁里应不应该禁食 ”的调查中,60.7%的被调查者对 “禁令 ”说“NO”。“包容 ”是人性的美德,对于未成年人,他们需要更加有爱、有关怀的成长空间。
  
  
  主持人
  
  这件事引发了一场大论战。在一个开放的、平等的、科学的大环境里,一次参与度较高的公共讨论中,理性的参与态度恐怕是入场的第一要素。
  
  天国的女儿:孔庆东教授的言论显然是无法接受的。讨论不是骂战。没有人有权利用侮辱性质的言论去攻击别人。作为中国名校的教授,应该想到自己的公开言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力。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个读者引用孔庆东的书《四十不坏》中的一段话“:现在有很多批评性的文字,其中有很多暴力性的语言,夹杂着很多道德侮辱,人身攻击,这是当前文风不好的一种表现。”她问孔庆东先生自己是不是也在用骂人的方式批评别人。
  大白鲨:人最应该学会的就是平等和包容。在地铁上吃东西,可以客气地提醒,有人在公共场合违反规定,也可以指出来,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即便遇到明知故犯、死不悔改的,大众也会完全支持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处罚。
   看到一位网友的评论:“部分香港人讽刺内地人素质不高,但是那些谩骂一个无意中犯规的小女孩、围着友好的观光客大唱 ‘蝗虫歌 ’的人,其素质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主持人
  这件事让另一个问题浮上水面:内地“双非”孕妇赴港生子。先来解释一下“双非”孕妇:指夫妻双方非香港居民而到港产子的孕妇。这里有一些数据:2001年香港的“双非儿童”有620人,2010年为3.2万人。2011年全港新生婴儿为8.8万人,其中半数来自内地“双非”孕妇。从2001年允许赴港生子后,10年时间,这个数字的增长超过了50倍。
  
  大白鲨:这些数据我也看到过,的确很令人震惊。从个体看,我理解那些做出这种选择的父母。毕竟香港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经过长期以来的发展,有着很多内地无法比拟的优势。孩子在香港出生所获得的永久居港权将会带来一系列极具诱惑力的优势:拥有特区护照,享有终生免费医疗及 12年免费教育,全球 135个国家和地区免签证,在香港接受双语教育,通晓 “两文三语 ”(中、英文;英语、粤语和普通话),参加内地高考可以减分录取 ……人往高处走,任何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试想一下,当这些数以万计的内地新生婴儿到了上学的年龄,香港的教育、医疗等等资源将会被挤占多少。
  设置类似的限制是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所以我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在 “双非 ”孕妇的问题上加以适当限制,在能够保证香港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敞开大门,资源共享,这样既有利于香港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互相交流。就像当首都北京成为 “首堵 ”,北京市政府也会采取限号等措施,如果不这样做,大家只能陷入恶性循环,全都堵在路上,影响出行。
  
  
  主持人
  
  最近曾荫权表示:将从源头上打击非法中介公司。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已经采取多项行政措施,阻止非法“双非”孕妇赴港。舆论认为,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是可以理解而且应该支持的,毕竟任何一座城市自身的资源都有承受极限。
  
  天国的女儿:我理解 “双非 ”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过我觉得 “冲关 ”生子的准妈妈有些不负责任,这样做的风险也很大。作为女性,在关注这件事 “公共 ”层面的同时,我也为孕妇母子的健康平安担心。留港待产的准妈妈因担心滞留被遣返而精神紧张,加大了生产风险。一些中介公司让准妈妈在深圳待产,即将临盆时再仓促过关,如此生子对自己和腹中的小生命都无异于 “冒着生命危险 ”。另外,很多人与中介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到生完孩子就终止,后续问题很多,比如在香港的生活成本比内地高的问题,比如带着 “港仔 ”回内地上学的借读费问题。
  大白鲨:前不久读到邱立本先生一篇题为《张爱玲洞悉香港焦虑》的文章,介绍了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北方人和南方人在语言与地域文化方面的冲突,张爱玲通过编写《南北和》系列喜剧电影,用美女俊男来包装地域之争的荒谬,剖析透彻精准,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就是在这样戏剧化的提炼与升华中,香港五六十年代的族群之争与语言冲突,就在一片笑声中化解于无形。这位文坛的祖师奶奶当年可以做到,为何今天的香港文化界和媒体不可以做到?”
  
  
  
  主持人
  
  最近看到《人民日报》一篇题为“内地香港应善待‘差异’”的文章,我觉得分析得非常对。香港与内地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经济的、文化的、习俗的、教育的……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不是因为这种差异,每年浩浩荡荡赴港旅游的内地大军便荡然无存了,相信那才真是所有香港人都不愿意见到的。因差异而吸引,自然也会因差异而排斥。不应把个别现象或者问题上升到普遍的“你们香港如何如何”或者“你们内地如何如何”。
  最后我想用《人民日报》文章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善待差异,对于主场一方是体谅,对于客场一方是尊重,体谅与尊重都是素养与文明的表现;虽然现实不是童话,当体谅与尊重缺位时,可以循现成的渠道比如管理部门投诉解决。就像流行歌曲唱的,因为了解相爱,也会因为了解分手。内地与香港日趋紧密的今天,因为了解而生出的差异不仅于‘吃面’,两地管理部门如何正视差异、引导善待差异,两地百姓如何学会与差异相处,这考验着两地的智慧与素养。”
  
  链接
  
  遏制“双非”孕妇赴港产子的四项措施
  1.
  特区政府会与内地政府合作,联手打击协助运送无预约内地孕妇入境的中介公司和跨境车辆,遏止被遣返的孕妇再度入境。
  2.
  在入境管制站加强截查非本地孕妇,增加医护人手配套,把试图绕过预约制度的孕妇尽快遣返。
  3.
  民政事务总署加强取缔无牌经营旅馆,打击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令已入境的内地孕妇更难觅得非法居所。房屋署加强巡查和宣传,防止公屋单位被非法使用。
  4.
  医管局检讨非本地孕妇在急症室分娩的收费,尽量减少滥用急症室的行为。
  
  
  香港关于内地人赴港产子的政策变迁
  1997年.香港《基本法》第三章第二十四条赋予了赴港生子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权利,使内地赴港生子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合法化。其中规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2001年.2001年的 “庄丰源案 ”,香港高等法院和香港终审法院五位法官一致裁定,不论其父母是否已在港定居,在港出生的中国籍子女均享有居港权。此案例为内地孕妇在香港生子打开了大门。
  2005年香港医管局推出 “非符合资格人士香港生孩子费用 ”,有针对性地将赴港产子费用调至 2万港元套餐,规定入院须缴付按金。这项政策一出台,“非符合资格人士 ”来港产子由各方默认转变为公开允许。
  2007年1月香港特区政府出台了非香港孕妇赴港在公立医院生子的预约制度等一系列新政,非香港孕妇须持香港注册医生介绍信到公立医院预约并交费才能取得“预约纸 ”,以便日后入境。
  2007年 2月 1日.“非符合资格人士产科套餐服务收费 ”增至 3.9万港元(经预约入院)和 4.8万港元(未经预约入院),进一步将 “双非 ”妈妈香港生子合法化。
  2009年10月8日.香港医管局发出 “限制令 ”宣布,因港妇生育高峰为年底,10月 9日至 12月底,香港公立医院取消内地孕妇分娩床位预约服务。
  2011年 4月 8日.香港医管局再发 “限制令 ”,即日起到年底暂停公立医院接受内地孕妇分娩床位预约。
  2011年 6月 24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公布,2012年香港公私营医院合共提供 34400个名额,给非本地孕妇来港产子。公营医院会拨出 3400个名额,一旦饱和,医管局便会停止非本地孕妇的预约登记,而 10家提供产科服务的私营医院则会有 31000个,比 2011年减少 7%。
其他文献
可以穿裙子的季节,是女人最美的时间。其实这个时候也最容易让男人浮想联翩,谓之“意淫”,这是现代的说法,在古代中国文人的嘴里叫做“看景”或者“赏花”。把女人看作景致,比作一朵鲜花,应该是中国男人的创意。  类似的浪漫发明还有很多,有的还成为过去女性的标志之一,比如小脚。  小脚,文雅的说法叫“三寸金莲”,我曾亲眼看过这样的三寸金莲,前年仙逝的95岁大妈便是一双小脚,尖尖的,小小的。这双脚,据说是大妈
期刊
很多年前看舒淇刚出道时拍的三级片,觉得十分不喜欢她,甚至讨厌她。  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接受她的,已记不清楚,只记得在《改变1995》里,黄舒骏念道:“老外说,台湾的女人,舒淇最美。”当时看到她的一张照片,深以为是。  在赵文卓和甄子丹的争端中,舒淇被卷了进去,网络上一片谩骂之声。令人想不到的是,很多人攻击舒淇的方法和对她表示不满的原因,竟然是挖出了她早年的艳照。  这本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  
期刊
微博  dolce小裁缝 http://weibo.com/dolcemay/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377519201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爹可真有远见。自小他就期望儿子别从事音乐,去做个不至于挨饥受饿的老师似乎更靠谱。他说,尽管两者都穷,但如果教书让人死气沉沉地活着,那么搞音乐却会让人生气勃勃地死去。  然而,慈父的意愿却被高度近视、瞎得像只
期刊
他是全美“最著名的广播电视记者”,他被称作新闻“巨人”,他用“华莱士式提问”塑造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4月8日这一天,他停止了向世界发问。    迈克·华莱士在93岁时停止向世界发问。  过去半个世纪里,他的名字一度让骗子和流氓头疼。他所服务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播出的广告称,如果有四个单词让这些人从心里害怕,那一定是“迈克·华莱士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因为这
期刊
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大多数美国产品在中国的售价高于美国,使得星巴克在中国具有在美国没有的某种奢华和自我放纵意味。许多中国消费者之所以去星巴克,为的是体验某种生活方式而非喝杯咖啡。星巴克懂得如何利用中国人的优质体验需求,将其在美国的大众形象转变为在中国的高档形象。  星巴克只是紧盯中国的西方消费产品企业之一。美国服装零售商盖璞、美国鹰等公司也已宣布将中国新兴中产阶级视为实现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这
期刊
如果说商业院校是男人的世界,那么中国女性对这点断然不予理会。  GMAT是全球商业院校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该考试的管理硕士入学考试协会(GMAC)的报告称,过去 5年来,年轻女性的积极参与令参考的中国学生人数激增逾 200%。GMAC亚太地区主管茱莉亚 ·赫瑞丝说,“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工作被视为稳定的长期职业选擇。”  该领域顶尖院校学费高达每年 8.7万美元,但收入增长让更多的中国父母有
期刊
深夜,又一次应酬结束。当我把自己疲惫的身体拖到沙发上之时,视线突然触碰到了茶几上摆放的那张几年前拍的照片:温暖的阳光下,一只慵懒的猫伏在斑驳的灰墙上回头张望。原来,自己也曾经痴迷过这种无用的闲事,拎着相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这座城市之中,只为拍下一张瞬间让我感动的场景:也许是一间颇有情调的咖啡馆;也许是路边行色匆匆的异乡人;也许是隐藏在时光中的一栋建筑 ……没有任何目的,却有十分快乐。  可是现在,那
期刊
一个网络写手,从博客起家,越写越红,最终拉了几位“哥们儿”建了一个网站,更加“火”起来,不断引来投资,几年时间成为一个媒体帝国……这样的故事,每每让我们这些苦哈哈的撰稿人想入非非。  在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的 2012年普利策奖名单中,《赫芬顿邮报》抢得头筹,荣获报道奖。这是第一家盈利性的网络媒体获得这一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同时也展示了网络对媒体的深刻塑造力。  《赫芬顿邮报》在美国早已大红大紫,但能荣
期刊
日本男性有着一项似乎让很多国家男性羡慕的福利:带薪休“产假 ”,且“产假 ”很长,还是必须的,因为有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不仅如此,让更多的男性休 “产假 ”,俨然已成日本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进行了目标规划。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 “2011年度平等就业基本调查 ”显示,日本男性休 “产假 ”比例达 2.63%,比上年度上升了 1.25个百分点,创下 1996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新高。  目前,日本
期刊
我最近一次出差是到美国西北华盛顿州最大的城市西雅图地区。一个人拍电视节目,吃好很重要,星期五的晚餐叫作 “微型海鲜组合 ”,包括两片鳕鱼、三只虾、烤土豆和附带的一小份沙拉,共 18.99美元。这家餐馆提供手工精酿啤酒,16盎司一杯  4.5美元,税后总价格为 25.42美元,结账的时候为了凑个整数,我给出 4.58美元小费,晚餐的总开销 30美元。当天的中餐是一份沙拉,加上小费后花了 15美元。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