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缔造帝国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网络写手,从博客起家,越写越红,最终拉了几位“哥们儿”建了一个网站,更加“火”起来,不断引来投资,几年时间成为一个媒体帝国……这样的故事,每每让我们这些苦哈哈的撰稿人想入非非。
  在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的 2012年普利策奖名单中,《赫芬顿邮报》抢得头筹,荣获报道奖。这是第一家盈利性的网络媒体获得这一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同时也展示了网络对媒体的深刻塑造力。
  《赫芬顿邮报》在美国早已大红大紫,但能荣获普利策奖,多少有些令人吃惊。作为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以新闻、博文聚合、明星照片、狗仔式报道著称。普利策奖则意在鼓励严肃、扎实的新闻报道。《赫芬顿邮报》的获奖,反映了这种草根网络媒体崛起后,迅速向严肃新闻转型的成功历程。
  谈起《赫芬顿邮报》,首先要从创建者阿瑞安娜 ·赫芬顿 (Arianna Huffington)本人谈起。这实在是位罕见的奇女,色彩斑斓。1990年代我刚来美国时,在电视上频频看到一位金发碧眼的 “美女 ”讲着口音重得几乎听不懂的英文。开始我觉得这大概是国际事务的评论,要请位相关地区的人来现身说法。等英语听力好一点儿才明白,此女不仅作为政治意见领袖出现在各大电视网中,而且讨论的总是美国核心的政治问题。这让我对美国在文化上的开放性感到震惊:美国人居然会听一位连自己的语言也讲不好的外国人教训自己该选谁当总统、该开什么车 ……
  此女就是阿瑞安娜 ·赫芬顿,1950年出生于希腊,父亲是位新闻记者。她 16岁时移居英国,就读于剑橋,成为剑桥最大的组织 “剑桥联盟 ”(Cambridge Union)的主席。该组织 1815年成立,以言论自由和公开辩论为主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公共生活中的精英,后为其他名校效仿,于是有了“牛津联盟 ”“、耶鲁联盟 ”等等。可见那时她已经非同寻常。 1971年,21岁的阿瑞安娜出现在 BBC的著名节目中,并认识了42岁的英国媒体大腕伯纳德 ·莱文(Bernard Levin),两人迅速相恋。可惜相处 9年,后者拒绝结婚生子,年届 30的她急着要孩子,于是与恋人分手,只身到了纽约。
  在英国期间,阿瑞安娜早就成为媒体的重要人物,在 BBC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中频频充任评论员和主持人。到美国后笔耕不辍,出版了包括《毕加索》在内的多部著作,并迅速进入政治领域。1985年,她结识了共和党人麦克 ·赫芬顿(Michael Huffington),次年两人结婚,生有二女,并助夫君当选为加州的众议员。在这一阶段,她是保守主义阵营中著名的意见领袖。从 1994年金里奇领导的 “保守主义革命 ”到 1996年大选多尔挑战克林顿,她都一马当先地在媒体上为保守主义鸣锣开道。不过,1990年代末期她的思想迅速左转,渐渐成为激进左翼,并在 1997年和丈夫离婚。
  阿瑞安娜 ·赫芬顿涉足网络媒体是在她的保守主义时代。当时她配合共和党人弹劾克林顿,建立了一个叫 “辞职 ”的反克林顿网站。等她左转后,于 2003年发起反 SUV的运动,做出了耸人听闻的广告:“开 SUV就是支持恐怖主义者!”当时耗油的 SUV是美国最为流行的车型。这一广告自然触犯众怒,有些地方电视台拒绝播放。但是,广告的效力相当惊人,SUV很快随着油价的高涨被美国消费者放弃,三大汽车企业几乎因此破产。
  2003年,加州举行州长特别选举。阿瑞安娜站出来和好莱坞明星施瓦辛格对峙。她把这一竞争表述为 “节能电油混合车型与悍马 ”的决战。后因在选民中仅仅获得 2%的支持率而退选。不过,她拥有的丰田普锐斯开始在美国自由派地区大为风行。日本车当时能够在和三大汽车企业
  的竞争中节节获胜,和她领导的这种社会运动息息相关。
  阿瑞安娜从政失败,但她的言论深刻地塑造了美国的社会生活。此时,她已经不甘心当一个媒体大腕了。2005年,她把自己的 “话语权力 ”作为软性资产,办起了《赫芬顿邮报》,利用自己多年在媒体经营的人脉求助于各派名人。她在政治上的变身也帮助她在保守和自由派双边都建立关系。
  可以说,《赫芬顿邮报》大致是个写手的博客集合,外加网络媒体上流行的新闻集合,即把其他媒体的报道转发。所不同的是,阿瑞安娜本人一直作为社会运动的领袖,有大量粉丝,媒体大腕们也纷纷帮忙,把各自的粉丝也带来。集合来的新闻虽非原创,但网站这一平台给读者提供了发表评论的互动空间,加以大腕评论员的引领,影响不断扩大。2006年,成立一年后,网站吸引来 500万美元的投资,得以雇用专职人员进行 24小时更新。2008年又融资 150万美元进行扩张,开始招揽自己的新闻记者。到 2011年,AOL以 3.15亿美元收购,条件是阿瑞安娜本人必须担任“赫芬顿邮报媒体集团 ”的总裁和总编。AOL直言不讳地说,这笔钱就是阿瑞安娜本人的身价。获得普利策奖后,阿瑞安娜说:“AOL的收购使《赫芬顿邮报》有资源雇用记者、撰写严肃的独家新闻。”
  如今的《赫芬顿邮报》正向地方化和全球化两个方向迈进:《芝加哥赫芬顿邮报》、《纽约赫芬顿邮报》、《丹佛赫芬顿邮报》、《洛杉矶赫芬顿邮报》、《旧金山赫芬顿邮报》、《底特律赫芬顿邮报》、《迈阿密赫芬顿邮报》等多种地方版已经全面铺开。另外,不仅英国版的《赫芬顿邮报》已经问世,法文版的《赫芬顿邮报》也在法国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出现。短短几年,阿瑞安娜几乎是单枪匹马地把《赫芬顿邮报》塑造成了一个王朝的模样。
  在某种意义上,《赫芬顿邮报》好比新闻业中的谷歌、脸谱,其崛起之迅速,让早年筚路蓝缕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也显得格外苦悲。不过,和谷歌、脸谱不同的是,《赫芬顿邮报》靠的是思想内容而非技术,完全是由媒体的意见领袖一手缔造。在网络时代,自办媒体越来越不是个梦了。我们不时能读到这样的新闻:某家长把女儿可爱的照片贴到网上,一下子招揽了众多点击,分享大量的广告收入,索性辞职专营此业了。当然,这不过是小打小闹。功成名就的阿瑞安娜 ·赫芬顿掌握着巨大的媒体和政治资源,身手就格外不凡了。
  阿瑞安娜创造的奇迹再次说明,媒体的新产业和 IT的新产业一样,人才与创意的价值远远高于资本和组织。
其他文献
风,带走了我们关于春天的记忆,将夏天送到了我们的身边。转眼,五月已至。  命与运,俱如满天星斗,循环往复。仰望星空的人们,是否更该用心行走人世,活在当下,静待盛夏的生机勃发?    白羊座 3.21 ~4.20  桃花满天  心情阳光指数 ★★★☆☆  健康状况指数 ★★★★☆  本月幸运贵人 水瓶座  让你头痛星座 巨蟹座  本月防范星座 狮子座  本月开运场所 电影院  开运色 绿色  
期刊
哪个女子不希望能在一个如天堂般的地方,和心爱之人情定终生。  不过哪里才是这个星球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三亚依然充满了铜臭味和拥挤的人潮;马尔代夫如今充满了动荡和不安;普吉、巴厘已经逐渐流俗……其实在南太平洋之上,就有这样一个被称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它让高更、毛姆、马龙白兰度、妮可基德曼……都迷醉于那里的阳光和海水之中,也因为那里的浪漫风光被人们称为“爱之岛”——它就是大溪地(塔希提岛)。  很
期刊
大約二十年前,我在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买了一个紫檀大方凳,因为仅是单只,还迟疑了一下。今天听起来价钱的确不贵,三千美元,但当时我也咬了一下牙。待方凳运至北京,我才得以细细端详,发现这只方凳还真是不错。首先尺寸大,六十厘米见方,宫廷风格,连一般不做工的座面边框也都精心雕刻了回字纹;腿足处做工独特,变形如意云头外翻;牙板类似玉器的雕工延续至腿部,十分少见。我心里美滋滋的,只可惜另一只失散,仅得一只。  
期刊
可以穿裙子的季节,是女人最美的时间。其实这个时候也最容易让男人浮想联翩,谓之“意淫”,这是现代的说法,在古代中国文人的嘴里叫做“看景”或者“赏花”。把女人看作景致,比作一朵鲜花,应该是中国男人的创意。  类似的浪漫发明还有很多,有的还成为过去女性的标志之一,比如小脚。  小脚,文雅的说法叫“三寸金莲”,我曾亲眼看过这样的三寸金莲,前年仙逝的95岁大妈便是一双小脚,尖尖的,小小的。这双脚,据说是大妈
期刊
很多年前看舒淇刚出道时拍的三级片,觉得十分不喜欢她,甚至讨厌她。  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接受她的,已记不清楚,只记得在《改变1995》里,黄舒骏念道:“老外说,台湾的女人,舒淇最美。”当时看到她的一张照片,深以为是。  在赵文卓和甄子丹的争端中,舒淇被卷了进去,网络上一片谩骂之声。令人想不到的是,很多人攻击舒淇的方法和对她表示不满的原因,竟然是挖出了她早年的艳照。  这本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  
期刊
微博  dolce小裁缝 http://weibo.com/dolcemay/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377519201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爹可真有远见。自小他就期望儿子别从事音乐,去做个不至于挨饥受饿的老师似乎更靠谱。他说,尽管两者都穷,但如果教书让人死气沉沉地活着,那么搞音乐却会让人生气勃勃地死去。  然而,慈父的意愿却被高度近视、瞎得像只
期刊
他是全美“最著名的广播电视记者”,他被称作新闻“巨人”,他用“华莱士式提问”塑造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4月8日这一天,他停止了向世界发问。    迈克·华莱士在93岁时停止向世界发问。  过去半个世纪里,他的名字一度让骗子和流氓头疼。他所服务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播出的广告称,如果有四个单词让这些人从心里害怕,那一定是“迈克·华莱士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因为这
期刊
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大多数美国产品在中国的售价高于美国,使得星巴克在中国具有在美国没有的某种奢华和自我放纵意味。许多中国消费者之所以去星巴克,为的是体验某种生活方式而非喝杯咖啡。星巴克懂得如何利用中国人的优质体验需求,将其在美国的大众形象转变为在中国的高档形象。  星巴克只是紧盯中国的西方消费产品企业之一。美国服装零售商盖璞、美国鹰等公司也已宣布将中国新兴中产阶级视为实现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这
期刊
如果说商业院校是男人的世界,那么中国女性对这点断然不予理会。  GMAT是全球商业院校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组织该考试的管理硕士入学考试协会(GMAC)的报告称,过去 5年来,年轻女性的积极参与令参考的中国学生人数激增逾 200%。GMAC亚太地区主管茱莉亚 ·赫瑞丝说,“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工作被视为稳定的长期职业选擇。”  该领域顶尖院校学费高达每年 8.7万美元,但收入增长让更多的中国父母有
期刊
深夜,又一次应酬结束。当我把自己疲惫的身体拖到沙发上之时,视线突然触碰到了茶几上摆放的那张几年前拍的照片:温暖的阳光下,一只慵懒的猫伏在斑驳的灰墙上回头张望。原来,自己也曾经痴迷过这种无用的闲事,拎着相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这座城市之中,只为拍下一张瞬间让我感动的场景:也许是一间颇有情调的咖啡馆;也许是路边行色匆匆的异乡人;也许是隐藏在时光中的一栋建筑 ……没有任何目的,却有十分快乐。  可是现在,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