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书如择偶》阅读训练

来源 :中学生读写·考试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u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择书如择偶
  易中天
  
  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选错郎”。
  当然,这是从前。现在不怕了。选错行可以改行,选错郎也可以离婚么!不过,改行毕竟费事,离婚也很麻烦。能不改不离,最好。
  何况还有改不了离不掉的。就算改得了离得掉,那损失也无法追回,那影响也无法消除。
  读书也一样。
  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更没有什么道德问题。但这绝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
  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要了解认识一个人(当然是指那些断文识字多少读点书的人),只要看他平时都读些什么书,也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甚至能猜出他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如果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分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相反,如果终日里尽读些不三不四的玩意,则其人也难免会有些不三不四。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
  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这就要有所选择。
  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人与书之间》)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好歹和通常所谓雅俗不一回事。自命风雅者,往往其实是“恶俗”;向为专家学者流不屑一顾的“俗物”,却没准反倒“大雅”。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没有品位,便是《浮士德》或《红楼梦》,也能让他讲得俗不可耐。
  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的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文学的趣味》)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褊狭。想想看吧,山间小溪固然清纯,却何如泥沙俱下的江河、广纳百川的大海?一个读书人,如能有此胸襟,大约也就不怕“选错行”或“选错郎”了。
  那么,就不怕看花了眼,或者变成“野狐禅”么?不怕。择书如择偶,又毕竟不是择偶,其实不妨寻花问柳,见异思迁,“阅尽人间春色”。何况,“野狐禅”也是禅么!只要能悟得“无上正等正觉”,修成“正果”,管他什么禅呢!
  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如之何呢?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择。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有爱情,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
  当然,最好是,每个时期都有新朋友,却也有几个可以终身交往的老朋友。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到晚年,能有几本心爱的书为伴,而且常读常新,该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
  那可真是“幸甚至哉”!
  (摘自《小品美文》)
  
  【实战演练】
  1.作者为什么说读书如择偶?
  2.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3.“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没有品位,便是《浮士德》或《红楼梦》,也能让他讲得俗不可耐。”你如何理解句中“品位”一词的含义?
  4.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妙语,请你选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我最喜欢的妙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它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
  
  【参考答案】
  1.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
  2.先要多读书,提高判断力和鉴赏力;然后再选择性地读;最后“博览群书”。
  3.是指读书过程中的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
  4.例:我最喜欢的妙语:山间小溪固然清纯,却何如泥沙俱下的江河、广纳百川的大海?我喜欢它的理由:用比拟的手法,告诉我们博览群书的重要性。
  5.略
其他文献
第一次与华老师见面是在高一第一次返校的时候。当时正在领新书,一个高高瘦瘦30多岁的男人走进了教室,戴着副金框眼镜,很斯文的样子。等同学们都意识 The first time I met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不近肉色  王大锤来了。他骑着他的那台小电驴在门口等我,说是买足彩中了五百元,要带我去吃香喝辣。坐在他的车后座上,我习惯性地抱住他,而他每一次总会不厌其烦地说:“包子,你又吃我豆腐!”他这么一说,我就掐他的肚子,不过才毕业几年,他肚子上的肉起码多了十斤!  别误会,我是个素食主义者,不近肉色,我和王大锤也只是比一般朋友要更亲近,哪怕我对他动手动脚,他也不会真的在意,谁让他是我老大呢!  叫我老大 
北安河过去叫北安窠,此地有一条河叫长乐河,这地方古代属幽州,因为这里风水好,一千五百多年前曾出来过一个大官。这个大官名叫刘海,传说他帮助一个姓王的在幽州聚众起兵,后来在幽州自立为皇帝,让他当了宰相,还赏给他一大笔钱。人一旦有了钱和权,就想衣锦还乡显摆一番。刘海一边在幽州当官,一边在家里大造工程,把他的家盖得如皇宫一样富丽堂皇,还在山下盖了一座大庙。有庙就要有高僧来主持,于是刘海派人四处寻访有道高僧
2013年春,我与三联书店编辑叶彤应邀去邵燕祥先生家,把酒论文章。  那天邵先生详细对我的《北大回忆》作了评说。  那天还有一些闲聊,也很重要。  原来,燕祥先生伉俪都熟悉我的作品,从《青春祭》就开始了。  有一年,他们二位到水库边上去小住,还专门带着《西南联大启示录》去看。  他和我谈起发表在香港《明报月刊》上的那篇文章《季羡林——追念与思考》。  “老秘对季是有真情的。”说到这里,他抹了一下眼
圈圈绕绕,还是回到了你的门前,只是这一次,我更淡定和虔诚。没考上大学的人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有人曾经这么问我。这个时候,我会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物理成绩不好,语
今年2月27日,司法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律师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最近,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就此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意
十七岁的一天,我听到了破壳而出的声音。——题记 One day when I was 17 years old, I heard the sound of breaking the shell. --Inscription
[原文]  改造我们的器官  朱 宏    周日如果没有什么事,我还是要去办公室一趟,哪怕是开窗通通风,或者给几盆花浇浇水。  那个周日,天气很好,我的心情也很好,所以当魏博士溜进我办公室后,我很耐心地听他阐述了他的学科理论。魏博士这个人很了不起,喝过洋墨水,回国后在肿瘤医治方面很有造诣。他同情病人,常常因为没能挽救一个病人的生命而痛心疾首。魏博士认为当今肿瘤发病率较高源于环境的恶化,因此,在业余
从小到大经历过无数次的体检,单从过程来说,都差不多。不过从细节上来看,是项目越来越少,技术也越来越高超。小学的时候体检,老师觉得医生的态度很糟 I have experienced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