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美好的职业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mon3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要成为传道者,教师自身需身正、学高。师德师风建设已然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而此过程却相当艰难。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美好的职业”,但是在社会飞速发展,价值多元的今天,教师对于职业的价值取向,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与评价都众口不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美好的职业”似乎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奢望。对师德师风的共同认知及其核心价值理念的达成成为了我们工作的中心与重点。
  
  一、直面师德师风建设:
  说则容易做则难
  
  理清思路,直面现实,我们发现传统的师德师风建设在新时期暴露出一些引人深思、让人警醒的问题。
  问题一:认识片面,意识模糊
  一提起师德师风建设,浮现于脑海的只是一副框架,其外延很模糊,内涵很单薄。人们对它的理解更多停留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众多法律条文中。对它的诠释更多局限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这些文字性的表述上。师德师风建设虽然一直被摆放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首要位置,但是,在人们的认识中,它更多是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脱节的,形成了师德师风“被建设”现象。
  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角长期由学校管理者担任,教师只是一个被动接受者,对师德师风的认识也更多停留在理性层面。至于师德师风有没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情感,成为教师的职业价值追求,就不得而知了。
  问题二:策略单一,方法简单
  几乎每个学校都能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而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大致采用相同的模式和流程:
  
  教师只需要被动地接受与遵守,在言行上不触碰职业道德底线即可。师德师风建设更多成为了一种“文字过场”。忽略情感体验不重心灵交流的所谓师德师风建设出现了知与行、知与情的严重分离。“底线式的道德灌输”也让师德师风建设失去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引领价值。
  问题三:量化考核,效果尴尬
  师德师风建设可谓长抓不懈。在教师的各种总结材料中,总少不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这样的套话。在每年的师德师风考核中,几乎人人的自评分都是满分。外人很难从简单的分数上去区分教师师德师风的差别。但是,真正从每个教师身上表现出来的师德师风却有着巨大的差异。有的只是一种被动地遵守,有的却是一种主动地坚持。两种教师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发展状态。怎样的师德师风建设才是真正契合教师发展,并能引领教师发展的呢,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二、解读师德师风建设:
  重塑核心价值与发展愿景
  
  (一)定位
  以人为本,关注全面发展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为师德师风建设主体,形成职业核心价值观,促进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活动并达成自身认可,最终帮助教师拥有幸福的职业生涯。
  (二)内容
  1.情感接纳:教师职业情感接纳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充分理解教师职业面临的种种挑战,给予及时的帮助与疏导,让教师感受职业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2.科学认识:科学认识教师职业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辨析教师职业认识中的种种误区,引导教师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关注自身发展,产生发展动机。
  3.体验认同:亲身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只有自主的体验才能激发教师情感,提升教师认识,强化教师积极的追求。
  4.价值引领:价值引领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教师与学校共同的价值与愿景形成稳固的凝聚力和持续的内驱力,引领教师创造性地工作,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保障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性。
  (三)策略:创新制度、创设活动
  修订与完善已有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删除那些不适合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制度,取而代之以能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主动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保障制度,为教师营造良性的氛围与提供优质的土壤,使之能在制度推进与激励下不断完善与修正自己,达成可能的最高境界。
  活动创设源自老师们自身发展需求,源自对职业的崇高理想与追求,唯有能激起教师内心感受与主动参与的活动方能达成良好的效果。
  
  三、实践师德师风建设:
  一种新的视角与新的操作
  
  (一)搭建师德师风建设新平台
  基于以上的认识,学校发现需要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来拓展和改革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因此,根据学校长期的发展积累和需要,学校选用“教师发展学校”作为新时期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平台。
   “成都市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学校”于2004年11月27日正式成立,它是学校为促进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自主发展而搭建的一个崭新的平台。
  “实小教师发展学校”以“一日不学,一日不教。一日不学,一日不长。一日不学,一日不乐” 为校训,以“立己立人,达己达人。智慧而快乐地工作,清新而优雅地生活”为目标,主要设置了九个站点关注教师的自主发展,九个站点分别为魅力课堂、精神家园、健康快车、网络空间、艺术殿堂、五彩驿站、阳光地带、雅园起跑线、雅园讲坛。所有的站点主持人都由一线的普通教师自主担任,自主开展活动。
  (二)组织师德师风建设新活动
  1.温润情感
其他文献
著名哲学家李德顺先生在他的著作《生命的价值》里,对人的价值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人群共同体,他所提供的价值是满足他自己需要,那么这种价值就是他的‘为我’价值。‘为我’是指自己既是价值客体,又是价值主体的情况。这种类型的价值,叫做‘人的自我价值’”。“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人群共同体,他所提供的价值是满足自己以外的他人和社会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就是他的‘为他’价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政策的日渐完善,“普九”任务基本完成,人们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但对于精神层面的研究提及甚少。本文主要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入手,通过对学校精神面貌的塑造、人文环境的熏陶,以期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并最终实现学校的主动发展。  关 键 词 校园精神文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简介 顾沁麟,西
如果说人生都为成就一件大事,那他的一生只为教育而来。站在教育发达地区的前列,他依然认为“教育‘短腿现象’仍较为明显”,他坚持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理念的更新,主张教育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他就是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  :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创新,近几年宁波教育改革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发达地区的前列,请问宁波市教育局是如何促进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  沈剑光:近十年
虽然并不指望它能够走量,但作为一种态度的表达,大众e-Golf还是能够代表目前插电式纯电动车的前沿技术。和之前的混动高尔夫GET相比,我们眼前这台e-Golf是纯电动车,它的外观造型保持了汽油版高尔夫的样子,不同之处就在于e-Golf前格栅内部增加了象征新能源身份的贯穿式蓝色装饰条,并与两侧LED大灯相连,而日间行车灯挪到了原来雾灯的位置,括号型的日间行车灯识别度很高。  出乎意料的是,和去年中期
广汽本田首款纯电动轿车绎乐EA6上市  2021年3月10日广汽本田首款纯电动轿车绎乐EA6上市。本次绎乐EA6共推出两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6.78万~18.98万元。绎乐EA6基于广汽埃安S打造,同时汲取了广汽本田先进、年轻化的品牌内涵,结合了广汽新能源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行优化与升级。车头使用“点阵式”下进气格栅配合上“L”型的导风式集成雾灯,尾灯同样采用“L”型设计,和车头形成首尾呼应。内部运用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了多项教育政策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98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和风气”。这一通知的颁布,有效地加强了我国中小学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一改“家长很少参与学校教育、学校很少指导家庭教育”的“双少”状况。2010年6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
反腐倡廉建设,教育是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廉洁教育对于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事业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发[2005]3号)明确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近年来,教育系统切实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在中央纪委的有力指导
课题类别:国家一般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负责人:王定华  工作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100816    目前,学校德育研究成果很多,也很有价值,然而这些研究并未全面触及问题之核,究其原因,一是经验总结性的成果依然数量很大;二是面对操作性极强的学校德育问题,有些研究者缺少应对问题的实际路径;三是研究者的视点较为分散,尚不能很好地集中攻克某一问题;四是与政府决策联系不多,未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这些实地预习《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孩子,  将保持终生仰望的姿势,  和父母温习一部大书。  母性般柔软的章节,  追寻着木勺中流漏的,  似断还连的线索,  我读出一种净朴似水的主旨。  源头,  在低处,  更在高处。  ……”    2011年4月18日,在辛卯年赣州(瑞金)第28届谷雨诗会上,面对一幅孩子仰望父母喝红井水的照片,一位老师朗诵了这首名为《井仰》的诗歌。  在这次诗会上,江西瑞
明亮、简朴、雅致,3月29日,我们《中国德育》杂志社的同事到滕纯先生家拜访,他和老伴亲自到门口迎接,满面笑容地把我们迎进客厅。  滕先生离休前曾担任过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副所长,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  《中国德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中国德育》是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全国德育重点刊物,滕先生一直对它关爱有加,我们刚一落座,话题就从这儿打开了。  “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强调育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