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基本特征的调查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对小学生体育锻炼有促进作用,反之,对体育锻炼有负面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有害。本文关注小学生的生活方式,通过调查对小学生体育态度、体育锻炼的认识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频度、强度和体育锻炼的项目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基本特征
  一、研究目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不同,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也随之改变,从以前简单的生活方式,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而学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质健康有所下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国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孔子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变成习惯。关注小学生的生活方式,了解现代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基本特征,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终成为阳光少年。所以在小学进行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我校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进行调查,探讨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習惯的基本特征,为小学生体育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校一至六年级各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共12个班的526名学生,其中男生293名;女生233名。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找关于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与基本特征的研究相关的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有关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资料,进行设计“小学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基本特征调查问卷”。经校科研组和体育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反复的讨论,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不断调整问卷的内容,最终确定问卷的内容。由课题组成员发放和回收问卷,其中一、二年级的4个班由作者本人进行逐一的解读与填写,最后发放问卷52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卷为520份,有效率为98.9%。
  (3)数理统计法
  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体育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课程,是参与体育锻炼与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要素之一。调查表明,只有60.08%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出现这样的情况与体育课内容及其内容没有学以致用有关,经调查发现,只有52.47%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内容感兴趣。在所学内容再体育锻炼中应用情况来看,有42.97%的学生把所学内容在体育锻炼中应用。所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还要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课程,是参与体育锻炼与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要素之一。调查表明,只有60.08%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出现这样的情况与体育课内容及其内容没有学以致用有关,经调查发现,只有52.47%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内容感兴趣。在所学内容再体育锻炼中应用情况来看,有42.97%的学生把所学内容在体育锻炼中应用。所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还要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体育兴趣。
  体质的课程,是参与体育锻炼与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要素之一。调查表明,只有60.08%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出现这样的情况与体育课内容及其内容没有学以致用有关,经调查发现,只有52.47%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内容感兴趣。在所学内容再体育锻炼中应用情况来看,有42.97%的学生把所学内容在体育锻炼中应用。所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还要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体育兴趣。
  正确的体育锻炼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中。表2调查显示,认为体育锻炼很有价值的学生有79.85%,而很想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分别只有45.25%和52.27%。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是有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把这种认识落实在行动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较差,在调查中发现,这与平时学业繁重有关,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依赖性较强,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提出:5-17岁儿童青少年应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大于60分钟的身体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益;大多数日常身体活动应该是有氧活动。同时,每周至少应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调查显示,每天体育锻炼60分钟有25.86%,大于60分钟的学生有22.62%,还有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少于60分钟,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从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来看,3次以上的学生有71.75%。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来看,多汗有67.30%的学生,显然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强度不够。
  如图1调查显示,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有跑步、羽毛球和篮球,参与跑步锻炼的有262人次,参与羽毛球锻炼的有232人次,选择篮球锻炼的有204人次,这些项目比较多人次选择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在选择项目上,主要是不限场地影响的项目:跑步和羽毛球项目。我校是以篮球为特色的学校,每个学生家里都有一个篮球,学生对篮球比较感兴趣,所以“一校一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有促进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1.小学校体育课内容的设置没有结合生活的实际,导致小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还要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体育兴趣。
  2.大部分小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有价值,但是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较差。在体育课中渗透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进行体育锻炼时的安全知识和有效锻炼的指导,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发掘学生的内在需要,帮其定制个性、安全和有效的体育锻炼计划,进行個性的处方运动指导,帮其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由苦到乐的过程,体验体育锻炼的良好效果,提升其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锻炼,从“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的转变,这样学生才能有持续性地进行体育锻炼。
  3.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较少、体育锻炼持续的强度不够。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营造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学校方面:课堂准备安全场地设施和器材;举办人人参与的体育竞赛;布置体育作业;对体育成绩较好与体育锻炼积极的学生进行奖励。家庭方面:家长多陪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监督学生完成体育作业和组织家庭聚会的体育活动。社会方面:增加体育设施;组织社区体育比赛,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
  4.小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上,主要是不限场地影响的项目和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体育活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练习,让小学生掌握1-2项的运动技能。学生只有掌握了运动技能,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产生持续的兴趣,调动锻炼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课堂中要落实学生掌握1-2项的运动技能,为今后的运动能力和体育活动打下好基础。
  (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课题基于“阳光评价”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研究(课题编号:120157454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邓若锋.积极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学习动因[J].中国学校体育,2014,3.
  [2]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探索[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3][美]斯蒂芬·J·维尔吉利奥.儿童身体素质提升指导与实践(第2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4]肖克凡.董广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应用[J].体育师友,2015,3.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结合笔者《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一课的新教法尝试,对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章节课堂教学,更全面地反映高中化学的实用价值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假想问题;角色扮演  “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如何改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教学内容和思想观点被学生接受并用以规范他们自己的行为,已成为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觉得改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变教学理念  几千年的文明,造就了我国特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也要重视学生的德育,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才需求。小学德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要求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时
本报综合消息 7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7月1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了解读,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指出,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一、素质教育量化了、可操作了,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文件的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设计问题要把握好课文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的设计不在多,尽量要做到少而精,最好是从大处着眼,更要有统领全文的广度,向40分钟要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的时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在平时的常规课和公开课课堂中对于提问的观察,发现在平时的课堂提问中并没有落实真正的主体地位,发挥的作用微乎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错题,这些错题其实就是学习漏洞,是学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减少错题,同时让错题归纳更有效果,对知识进行高度的总结概括并编制高质量的母题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而通过错题归纳和知识总结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更是时代要求。  一份好的母题应该具备基础性、代表性、拓展性三个基本特征.基础性是指母题来源于课本或者平时所做的基础性练习题,难度适中,对于任何一个合格的学生来说,都是
【摘要】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的教学,应该要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的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真正体现语文作为语言的一种魅力。  【关键词】朗读;语文课堂;审美情趣  朗读,就是要大声地、清晰地、用标准的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
【摘要】数学是基础三大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要想学好数学,在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在该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有用的,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乐于思考,从而掌握对数学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不断积累经验,进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课堂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
【摘要】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他们好奇心强烈,他们的想法也是朴实、天真的。不管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他们都会很快地从周边环境吸收进去。所以,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就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与学生的纯净心灵交流。  【关键词】德育;心灵;情感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的,作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变化,现代学生的个性发展复杂,对现代的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当今教师,
【摘要】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然而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把握关键时期,好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当今的孩子由于交往经验不够丰富,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合群、攻击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社会性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为幼儿创设友好交往的环境,教会幼儿一些友好交往的技巧与方法,家园互动,共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关键词】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