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而民族民间音乐就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在迈进21世纪后,外来文化逐渐在我国兴起,人们对西方音乐产生的强烈的好奇心理,加之多元化音乐表现形式的出现,更是增加了民族民间音乐所受到的冲击,有着民族民间音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要重视起名族民间音乐保护,并在保护中对其进行传承,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时代使命。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传承
  中国的音乐艺术是以民族民间文化为基础的,是我国数千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在我国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现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科技带动发展,人们对流行音乐的喜好超过了传统音乐,有些民族民间音乐甚至为了迎合当下进行了不伦不类的改变,音乐原有的韵味丧失殆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当下实现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呢,这是我们急需探讨的问题。
  1. 新时代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但是在精神生活上却带来了一定影响,物质充裕并不意味着精神充实,社会的快速发展既需要经济发展作为基础,还需要文化发展作为补充,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在当前社会中党中央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就是为了避免物质丰富精神贫瘠现象的发生。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与当前快节奏的现代音乐有着各自的受众群体,表达的内容与表现形式都有着巨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应当将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等与民族民间音乐放在对立面上,它们在本质要素上有着同一点——对情绪或情感的表达,能够让听众在音乐中发生情感的变化,受到音乐的熏陶,只要能够对人产生积极地影响,它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如今音乐工作者在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上面临着一大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将人们带入到了快节奏的生活中,思想观念随之发生改变,传统的音乐模式无法与现代人的音乐审美相一致。例如我国的京剧艺术,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瑰宝,很多老年人深爱着京剧表演,而年轻人则对其了解甚少,听京剧的也寥寥无几。为了让京剧受到青年人的喜爱,传承这一国粹,就需要做到吐故纳新。在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中,我们不应当只是保守的继承,更是要对其进行弘扬与发展。传统不是一个静态属性,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的“传”就是传递、流传,是变更迭代的过程,有“传”才会出现“统”,总而言之,“传”也就是扬弃,让精华的部分被保留下来,而糟粕的部分剔除出去。在这样开放的过程中,才能吸纳更多元素,让传统得到传承,让传统的生命绵延不绝。
  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音乐
  在民族音乐中大多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与精神,能够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灵魂,这类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民族音乐形态鲜明。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多音乐形式的出现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巨大威胁,青年一代对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的喜爱远胜于民族民间音乐,这就需要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让它在新时代中熠熠生辉。
  2.1 顺应时代发展
  社会向着新媒体时代迈进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对音乐的欣赏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当前我们所谈论的保护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留,更多的是在保护其原有精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贴合时代特色的创新,以实现民族民间音乐的与时俱进。从本质上来说,传承就是发扬与放弃的综合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这就需要秉承着开放的原则进行借鉴与吸取,将新鲜的血液注入到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中,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协调发展,让民族民间音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2.2 保护与培养传承人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属于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别样体现,为了使其得到保护与传承,就需要重视培养与保护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人。国家相关部门应当从政策的角度入手来保护传承人,保证他们的基本权利,提高他们的社会与资金待遇,解除传承人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用以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政府还应当重视宣传工作的开展,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来带动我国年轻一代加入到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中,让他们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注重参与到保护中来。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的应用提升名族民间音乐的流传度,多管齐下的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音乐。
  2.3 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长久以来都处于无意识传播中,自娱自乐,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在当前社会中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民族民間音乐传播上应当从无意识过渡到有意识,可以将学校作为根据地,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向青少年进行讲解,这就实现了音乐的有意识传播。任何文化都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进行传播与传承,在实践中可以将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学院教育相结合,在课堂上增加民族民间音乐类内容,从根源做起强化民族民间音乐自信心,让年青一代喜欢上我国的传统音乐。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与社会传播不同,它有着完善的影响体系,能够更直观更有效的对受众体产生作用,该方式的效果非常显著。如果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就能更好的对其进行整合与重组,让它变得更加系统化,并形成文字化信息用于课堂教学。
  结束语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积淀,能够直观简洁的呈现出中华文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种丰富的类别,例如戏曲、歌剧、乐器等,透过它们我们能够看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民族民间文化也受到了巨大影响,有些文化甚至失传,这就需要我们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让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得以保留,让不同时代智慧的结晶在当今社会仍然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 周洁.浅析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J].黄河之声,2010(12)
  [2] 韩雪冰.论新时代背景下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J].北方音乐,2018(08)
  [3] 付鹏.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转化研究[J].戏剧之家,2018(01)
  作者信息:孙娜,女,汉(1991.02--) 籍贯:山东淄博 学历:硕士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钢琴
  课题类型:2021年度聊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专项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聊城市民间歌曲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
  课题编号:NDYB2021123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山东聊城)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重心是培养幼儿的创造、理解、分析及审美能力,促使幼儿能在学习、创造、理解期间学会美术创作。因此,教师应当秉承陶行知学者的教育指导思想,侧重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生活化元素,促使幼儿学会在学习期间认知学习、环境与生活的内涵,激发幼儿创造美的品质。基于此,文章就陶行知思想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幼儿美术教育;创造力  引言:  素质教育理念推行及实践期
期刊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能够使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素养得到十分有效的培养,因此许多小学都非常重视科学课程的教学。为了让小学生逐渐形成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等积极向上的思维和情怀,教师需要基于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和特点,将德育教育内容灵活的融入于科学知识的教学和探究任务之中。本文将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将小学科学课程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德育教学  引言:在小学教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大力改革为当今时代进步及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也为提高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之中重要地位的一项关键措施,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结构也会随之产生较大的改变,而最终的改变则会对国有企业的党建、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较大的冲击,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作为国有企业之中的重点工作,是否能够保障工作的开展质量,会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此情况之下,创新国企改革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重要阵地,在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翻转课堂构建的过程中,逐渐推动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个性化学习特色,在小乐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完善教学课件,不断能够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音乐小乐器教学 作用  引言:小乐器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方向,在不断进行音乐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
期刊
摘要:“我不想死,我想活着。”影片中的这一句台词奠定了整部影片的生命悲剧主题。由文牧野导演导演的影片《我不是药神》的上映,对现实社会有了重大的改变,一部优秀的影片,除了精细的制作以外,影片内容也是广大观众所期待的。所以《我不是药神》出现在了银幕上,影片播出以后,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所以《我不是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德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大学生公德失范行为日趋严重,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公德行为,探析出了大学生公德失范行为的发生与家庭、学校和自身因素有关。进而找出了减少大学生公德失范的教育策略,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与建设、发挥大学生的心理暗示作用。大学生公德失范的减少不仅对社会环境有益,而且对大学生本身更获益匪浅。  关键词:社会公德;
期刊
摘要:在高中阶段,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生活上学习上都是面对较大的压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需要一定的正确的引导。面对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中,作为班主任如何在多元化的大环境中引导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是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首要课堂,也是整个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围绕高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智慧教育策略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班集体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班
期刊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必学课程,2014年以前,南宁市中考科目中道法与法治以开卷形式考察学生的能力,因此在中考中相比重要性不大而被忽视或者占课,没有展露其优势和作用。随着南宁市教育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道法与法治课程在农村这个教育程度不高、受旧思想影响严重的地方,开设该课程就显得意义重大。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诠释,以文化自信的态度审视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纵深融合的价值意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文化教育的重要论述与指示探索出一种以教法革新为基础、以空间延伸为依托、以实践育人为核心的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模式,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化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价值的发挥提供思路。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创造了熠熠生辉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开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重要的资源,既能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又对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高校应站在育人的高度,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德育教育赋能。  关键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高校、德育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以道德教化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伦理与德性的文化。高校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