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公德失范的教育研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_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德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大学生公德失范行为日趋严重,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公德行为,探析出了大学生公德失范行为的发生与家庭、学校和自身因素有关。进而找出了减少大学生公德失范的教育策略,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与建设、发挥大学生的心理暗示作用。大学生公德失范的减少不仅对社会环境有益,而且对大学生本身更获益匪浅。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德失范;和谐社会
  一、引言
  社会公德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虽然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仍然有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公德失范行为。这与当前社会对大学生寄予的弘扬社会思想道德的厚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会伤害大学生自身而且也会对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要全面地分析大学生公德失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教育当代大学生,为国家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公德失范的特征
  近些年来,公德失范行为频频发生,本质上是社会主体公德意识淡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因此,公德失范引起社会的注意并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出公德失范具有以下特点:
  (一)公德失范具有普遍性。在新时代下,人们对公德失范行为并不陌生。传统的公德失范行为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现在是网络盛行的时代,网络公德失范行为更为普遍。公德失范行为,如:不讲诚信、不排队、闯红灯等行为。网络公德失范行为,如在网络上肆意谩骂、“键盘侠”、网络诈骗等行为。不管是在现实社会中还是网络上,公德失范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现象,有待于人们解决。
  (二)公德失范具有从众性。从众心理(conformity),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当然,公德失范行为也不例外。人们受社会生活的影响,部分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难免会做出公德失范行为,但是公德失范行为不触及法律,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出于私利人们倾向于公德失范。部分人因为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而受益,大多数人就容易滋生从众心理,所以更多的人做出公德失范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探究
  (一)家校联合教育缺乏科学性
  一是家庭教育观念缺乏科学性。王伟、王娟娟、张娉婷他们认为,现代家庭教育应主动摒弃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中功利性过强的部分。家长给子女传授重利轻义,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扭曲的教育目的要不断进行纠正。
  二是学校的道德教育缺乏科学性。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只涉及传统的社会公德,没有与时俱进。学生们的思想非常活跃,已经超过课堂内容所传授的思想。教师无法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很难把课堂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转换为实际行动品质,学校的这种教育方法严重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
  (三)学生自我公德意识薄弱
  大学生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规范,从自身来看是价值观偏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受价值观的支配,而且受价值观外在的表现形式。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而且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各种社会思潮极大地冲击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太稳定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一些学生价值观念模糊,对社会上的一些行为和现象不能清晰地做出判断。
  三、大学生公德失范的教育策略
  (一)培育大学生的社會公德意识
  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以文化育人的精神财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时代社会公德建设之中,用中华传统美德激发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断解决社会公德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最好的教科书。
  (二)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与建设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校园公德环境将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学校要在重视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公德的日常教育。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熏陶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并从中不断提高社会公德修养。
  (三)发挥大学生的心理暗示作用
  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践行良好的公德行为,就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内因的决定作用。一是自我激励法。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公德现状,对于自身出现的不良公德行为要认真分析原因并积极改正,对于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要继续保持。二是积极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对大学而言,文化素养是其他一切素质的基础,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论
  新时代下,各种社会思潮涌来,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健全,存在公德失范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当前,想要达到无公德失范行为还做不到。虽然公德失范问题是当前社会出现的客观现象,但是对待公德失范不能消极地处理。人们必须深入研究并找到减少公德失范行为的对策,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 学习出版社,2011:87.
  [2]齐亚红.优化社会公德环境:社会公德建设的出路[J].天府新论,2008(02):31-34.
  [3]王伟,王娟娟,张娉婷.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智库时代,2019(48):258-259.
  [4]程思敏. 中德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5]洪霞.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及其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20.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7]文池.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与对策探析[J].新西部(理版),2017(01):127-128.
  [8]乐国安,管健.社会心理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99-305.
  (山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如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是如此。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具体分析与探究,并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现阶段,在新一轮基础课程不断深入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观念也出现了一定改变。与以往相比较而言,如今的教学形式更加重视尊重学生的主
期刊
摘要:将家国情怀理念创新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层次的升华,让学生在学习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对课文内容进行责任感的实时了解与把握。由于很多小学生是在入学后才逐步养成家国情怀意识,因此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强化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责任感是严肃的任务。通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情感教育层面的改革,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家国意识。  关键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的多元化教学成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数学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方向,提高教学实效性。近年来更多的教学模式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体系,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做出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方向;教学策略  高中的数学教学体系建设应该是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教学语言对学生逐步进行引导,帮助全学生逐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作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主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也同等重要。中职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还可培养其优秀品格。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同时锻炼其自强不息的精神。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优秀品质;德育渗透  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作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当代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完善。但无论如何创新,其基础都是在哲学创新之上进行的。因此,只有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创新维度,才能真正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文将从唯物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唯物史观四个维度分析
期刊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重心是培养幼儿的创造、理解、分析及审美能力,促使幼儿能在学习、创造、理解期间学会美术创作。因此,教师应当秉承陶行知学者的教育指导思想,侧重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生活化元素,促使幼儿学会在学习期间认知学习、环境与生活的内涵,激发幼儿创造美的品质。基于此,文章就陶行知思想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幼儿美术教育;创造力  引言:  素质教育理念推行及实践期
期刊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能够使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素养得到十分有效的培养,因此许多小学都非常重视科学课程的教学。为了让小学生逐渐形成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等积极向上的思维和情怀,教师需要基于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和特点,将德育教育内容灵活的融入于科学知识的教学和探究任务之中。本文将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将小学科学课程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德育教学  引言:在小学教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大力改革为当今时代进步及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也为提高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之中重要地位的一项关键措施,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结构也会随之产生较大的改变,而最终的改变则会对国有企业的党建、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较大的冲击,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作为国有企业之中的重点工作,是否能够保障工作的开展质量,会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此情况之下,创新国企改革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重要阵地,在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翻转课堂构建的过程中,逐渐推动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个性化学习特色,在小乐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完善教学课件,不断能够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音乐小乐器教学 作用  引言:小乐器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方向,在不断进行音乐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
期刊
摘要:“我不想死,我想活着。”影片中的这一句台词奠定了整部影片的生命悲剧主题。由文牧野导演导演的影片《我不是药神》的上映,对现实社会有了重大的改变,一部优秀的影片,除了精细的制作以外,影片内容也是广大观众所期待的。所以《我不是药神》出现在了银幕上,影片播出以后,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所以《我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