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法视角下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豁免权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2d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豁免权以国家对等原则为基础,是外交代表和国际组织在驻在国顺利完成工作和任务的重要保证,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所以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本文从国际法视角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豁免权进一步分析,为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司法豁免权的相关规定不断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法视角;民事诉讼法;司法豁免权
  司法豁免权即一个国家以本国法律或本国参加、缔结的国家条约为依据,对在本国的外国代表或组织赋予的免受司法管辖或审判的权利,现阶段人们通常将此项权利视为司法领域主权国家平等元祖的具体体现,从国际法视角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豁免权进行分析,对协调国家关系、保障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法视角下民事诉讼中司法豁免权的发展和侧重点
  由于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豁免权与国际法强调的独立、平等、国际礼让等原则高度一致,所以现行国际法对司法豁免权予以肯定的态度,例如在国际法中规定一个国家的法院不应在另一国家不同意的情况下,将其作为诉讼案件的被告进行受理;在另一个国家主动向某国家提起诉讼的情况下,某国可以受理案件被告针对案件提出的反诉;在另一国向某国法院提起的诉讼败诉后,仍不可强制执行判断等[1]。国际法中针对民事诉讼中司法豁免权的主张经历了长期的调整,例如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大陆国家和英美司法实践对其采用不同的态度,前者提倡只针对政府行为采取豁免政策而商业性质行为并不具有司法豁免的权利,而后者强调绝对豁免。随着国际法的不断完善和民事诉讼中司法豁免权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现阶段人们将司法豁免权视为国际法的一种公认原则,肯定其出发点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独立权以及国家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所以国家法中并不能对司法豁免权给予否定,但是在司法豁免权的具体运用方面,现阶段在国际法上并未进行明确的规定,因为司法豁免权的运营要与国家的政策和利益作为衡量的主要依据。现阶段部分国家选择对主权豁免进行独立的专项规定,例如英国的《国家豁免法案》等[2]。现阶段主权豁免已经成为国际法的一项内容,双边、多变国家在缔结批准后都将受到主权豁免相关规定的约束,结合近年来针对的国际公约可以发现现行国际法下的司法豁免权利并不是对传统相对豁免和绝对豁免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两者进行了有效的这种,允许国家间通过互惠对等的国际原则或双方自愿签订双边协议等方式对司法豁免权利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即使部分国际公约约束的国家以国际法的相关原则为依据,也可以自主的进行司法豁免,可见从国际法的视角看待民法诉讼中的司法豁免权,其更加倾向于国家政策和利益的维护。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积极的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所以在运用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豁免权时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相关原则的前提下灵活的应用。
  二、国际法视角下,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豁免权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239条明确指出,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代表和组织或国际组织提出的民事诉讼,要以1986年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等相关法律,以及1946年我国参加的1946年的《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1949年的《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特权与豁免公约》,1961年的《维也纳外交公约》以及1963年的《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等相关规定进行办理,并针对刑事司法豁免权、民事司法豁免权以及司法豁免权中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规定[3]。2007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人民法院受理涉及特权与豁免的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民事诉讼法》上述条款进行了补充,明确指出,在我国享有特权与豁免的主体以被告或第三方责任主体的角色向我国人民法院提起民事案件诉讼,人民法院应先向本辖区高级人民法院报请,由其进行审查和决定,并将结果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由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具体的受理决定,在其答复前不应进行直接受理,通过逐级报告使我国针对司法豁免权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通过我国对民事诉讼中司法豁免权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司法豁免权予以高度关注,这是我国法律响应国际法相关规定的具体表现,我国民事诉讼法中针对司法豁免权的规定与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和整体态度高度一致,彰显出我国肯定主权国家的独立性、自主性,这对我国更好的处理外交关系、充分利用国际积极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见,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并不是所有外国人在民事诉讼中均享有司法豁免权,例如与我国不存在外交关系、不具备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不存在双边协议或原本享有司法豁免权的代表或组织宣布放弃司法豁免权、从事非职务行为引起的民事诉讼、享有司法豁免权的代表向驻在国起诉引起反诉等情况均不具有或不再享有司法豁免权,这是我国民事诉讼中国司法豁免权具有自主性的具体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我国作为主权国家的自主管理。但结合国际法视角下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豁免权的倾向性可以看出,我国现行司法豁免权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主权豁免的强调仍不强烈,而且缺少相关的司法解释,使其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我国在相关法律健全的过程中,应针对此方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豁免权其以国家主权原则、主权国家地位平等原则等为基础,强调主权国家之间不存在管辖和裁决的问题,其与国际法的相关规定高度一致,可以视为国际法在各国司法体系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郭玉军,王卿.对国家做出缺席判决的风险及其预防措施——以现有国家豁免立法和司法实践为中心[J].学习与实践,2011,09:66-72.
  [2]莫世健,陈石.AIIB协定下国家豁免原则与中国法的冲突与协调[J].政法论丛,2016,01:29-36.
  [3]郭玉军,刘元元.国际强行法與国家豁免权的冲突及其解决——以德国诉意大利案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3,01:24-32.
其他文献
劳动合同没有纳入统一合同法进行规定,劳动合同与普通民事合同的差异成为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作者从合同目的,合同性质,合同效力,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违约责任等11个方面进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但是新课改在农村学校实施很难,课堂教学质量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调动起来了,通过调查我感到现状令人担忧。  【关键】农村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方法  新课程
摘 要:与民事侵权的损害侵权不同,专利侵权属于边界侵权,最大限度地扩大专利保护范围,以使被告的产品落入保护范围之内,是专利侵权诉讼中作为原告的常举与必然动作。相应地,与专利文件的撰写与审查中的利益博弈不同,专利诉讼中,作为权利基础的专利文献已然确定,因而所有扩大或缩小的努力都只能是寄希望于对专利权利要求作不同解释来实现。  关键词:专利侵权;诉讼;保护范围  一般民事侵权以行为结果为出发点,属于损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大好时期,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他们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求知欲更强,记忆力也特别好,这正是奋发读书、给自己补充能量的大好时机,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能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慣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建议
摘 要:IPO审核制度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制度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股票发行要实行注册制,标志着已经实施15年的核准制将退出历史的舞台,IPO注册制被看作是“市场治市”的开端。本文首先介绍我国的IPO审核制度现状,对我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基本现状,指出当下面临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IPO;注册制改革;法律风险  2013年我国正式确定了“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新方向
律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在执业活动中会了解到当事人的一些隐私和秘密,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各国法律大都规定了律师负有保密的义务.但是关于律师保密义务的范围,我国法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这是一个战略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危机易发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对危机和政府危机管理的概念
【摘要】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可行性的探讨、实践性的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在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中,赞成派与反对派各抒见己,但目前已趋于达成一定的共识,即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开展教育与研究。在实践性研究方面的初获成果,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上,已有相关的文献报告,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理论性研究方面尚属较薄弱。  【关键词】
【摘要】一堂课要有数学味儿,就要关注数学的本质特征,有效的数学课堂,必须凸显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中渗透着基本数学思想,它们是基础知识的灵魂,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有效渗透  小学阶段主要渗透化归思想、符号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集合思想、类比的思想、对应思想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力,培养和提高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小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