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的都是谎言——冯娜《雾中的北方》赏析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娜出生在高原,在强紫外线的光照下生活长达二十年,直到外出读大学至今,辗转蛰居于平原雨林十来年。从云南到岭南,浓厚的阳光到丰沛的雨水,都是一种浓度极高的自然之境。由此生养出来的性格中,也必定有其浓烈的成分,无法消化的时候,文字充当了最合适的过滤介质。滤下来的那部分成诗成文,成为诗人呼与吸之间最活跃的符号.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其着力点在于关注学生把握情境素材在字词、句式、修辞等语言知识,立意与选材、结构与思路、表达方式与写作手法等文章学的知识,题材与体裁、文化与思潮、作家
高中生经过一定审题及写作技法训练,普遍会遭遇写作瓶颈:审题基本合格,思路基本清晰,语言基本通顺,但作文始终徘徊在三四类卷水平上,难有上升。高三学生在这方面的困惑尤其明显,对提升的要求也更迫切。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超越既有的平俗,更上一层?   不妨换位思考,作为读者,我们何以评价一篇文章优秀?经验告诉我们,优秀文章必有拔俗之处,或内容,或意蕴,或语言,或构思,超越庸常,给了读者别样的审美体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德性文化,讲究天地合德,讲究“正其义不计其利,谋其道而不计其功”,“以和为贵”。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优秀典例,调动学生读的思考和写的实践,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根植于学生心中,将传统文化美的外在形式传承下去,就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命力,开出更为娇艳的花朵。本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让传统文化中“义”的思想和优美的形式载体的继承与发扬。  “义”是我国传
思辨性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对培养批判性思维大有裨益,学生的怀疑、判断、评价、猜想、反驳等思维得到启发,思辨性阅读活动中主动性更强,无形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文言文典雅简练,意蕴丰厚,字词较为深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难点内容,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对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课前预习,在自学能力的培养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时不能无目标、无要求,要有一定的方法指导。首先让学生读文题,揣摩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再读课文,来印证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