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经典——谈古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渗透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古诗教学这一载体,通过多形式、多渠道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提升。
其他文献
石鼓文砚是以石鼓文为创作题材的文房用品,其整个发展过程与明清时期石鼓文学术发展的时代特点可谓声同气应.明代以前出现的石鼓砚只有鼓形之特征,尚不具备石鼓文砚的文字和文化内涵;明代出现的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因其较为独特的石鼓文版本价值备受珍视,成为这一时期石鼓文研究的重要文献,推动了石鼓文版本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到了清代,一系列石鼓文砚以及相关专题砚谱的出现,则标志着石鼓文砚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小小砚台在此时汇入到时代政治与学术长河之中.
明末清初以来,受官方刻帖影响,私家刻帖活动日趋兴盛,至乾嘉时期达到鼎盛.而此时刻帖活动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最优秀的刻工也都集中在江南地区,北方较为薄弱.本文主要对《玉虹楼法帖》现存石刻情况、编目体例、刻工组成进行学术性考察,进而阐释《玉虹楼法帖》为人们所忽视的文化价值与史学意义.
释文:经纬天地,幽赞神明,故特立庙.褒成侯四时来祠,事已即去.庙有礼器,无常人掌领.请置百石(卒史)一人,典主守庙.春秋飨礼,财出rn《乙曹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一五三)立,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史晨》《礼器》合称庙堂三巨石制.《乙瑛碑》书法高古超逸,气象肃穆,隽利朗润.既有鲜明的隶书特征,又不落程式化,变化于细微处,极耐品味.
期刊
对于书法创作而言,我平日皆以五体兼修同时学习,以此寻找五种书体之间的相同元素和不同元素,同时开拓我对不同书体的认知.其中我最喜爱的是草书的研习和创作.草书作品以黄山谷为根基,借鉴明清章法形式展现.创作中常用黄山谷和历代草书经典作品并参照当代名家作品进行调和,在这样的融合当中,可以让一幅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最终在诸多对比元素当中追求和谐统一.草书创作,并非照猫画虎的描摹某一家一帖,而是立足传统之后,有自己的追求.
期刊
千秋万世汉代用瓦,直径十四厘米,单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区,每区各阳文篆书一字.四字均以当心凸弦纹为天,以边轮内凸弦纹为地,离心书写,文字笔画洒脱,极富韵律,使用拉长笔画的方式将字均匀分布在扇形空间里.『千秋万世』形容岁月长久,是汉人普遍使用的吉语,语出《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 』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郊.
期刊
初学书法,常常关注的是基本点画的书写,诸如怎么起笔、行笔、收笔等,因为我们都知道那是构成一个字的基本因素.孙过庭《书谱》中把学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最初的『平正』是一个夯实基础的过程.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地基如果没打到位,后面的高楼大厦从何建起?而『险绝』经常是诸多习书者关注并不断追求的对象.我们当前接受的观念无非便是书法是需要有变化的,结字的『险绝』亦被囊括其中.凡事都得有个『度』,书法当中的变化也是,什么该变?什么不能变?变的话
期刊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习书已十春秋.回首过往,往事历历,感慨万千.曾记习书之初,漫无目的,如无头之蝇,三日一帖,囫囵吞枣;加之本身愚钝,方向不明,两年间几无收获.犹记二零一二年底,幸得本地一老师欣然指点,师曰:汝之临创皆有误,若想有所突破,须清零,从零开始,择个人喜爱之法帖,习书之初宜专,切勿贪多,专而后博,方为正道.至此方知万物贵在专一!
期刊
二○○三年夏天我第一次接触书法,想来东涂西抹也有好些年头了,但每当面对古人经典,感觉自己仍是学书路上的一个初学者.我的求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高考和考研中都经历过落榜,所以考上之后我也丝毫不敢松懈,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
期刊
中国书法理论有关『心』的论述非常多.在历代理论家看来,无论是观照书迹还是临摹与创作,整个书法审美活动都离不开『心』的作用,有些理论更将『心』视为书法审美活动得以展开的根本依据.笔者认为,『心』之所以对中国书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心』具有认识作用,即『心』的认识作用引导着整个书法审美活动.所以考察书法审美活动中『心』的认识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此,本文主要从先秦哲学论『心』的认识功用、书法创作中『心』的感知与运用以及『心』与书法形态之间的关联三个方面展开考察.应当说,理清『心』的认识作用是
三晋量器“(盒)、市”陶文残片出河北临漳习文乡漳河河滩,直壁沿口上存“市”字抑印,器直壁内见单字抑印,高3.3厘米、宽1.8厘米,释文:“(醇)”,未见著录.黄德宽考“(盒)”字从皿,()省声,錞之异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