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策划 有效交流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son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探究式学习方式已经在科学课堂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理念也深植广大科学教师的心中,但是科学课堂上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表达与交流却总是流于形式,难以深入,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情况。学会表达与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中应该获得的一种技能,也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科学课堂交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全班集体交流
  1.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课堂中总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时,有几个同学很迅速地就举手了,当这些同学的回答正确时,老师就立刻进入下一个环节了,而没有去关注其他同学的想法。实际上更多的学生还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或把问题想得深入些,老师看似很自然的举动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表达的机会。
  2.学生不能耐心倾听。当教师在请一个同学发言时,仍见其他同学小手高举,口中喊着“我来,我来”,这样的状态怎能让全班有效的交流呢?没有耐心去倾听别人的回答,导致课堂上的很多回答都是重复低效的。
  3.全员参与性不高。课堂上举手的总是那几个同学,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也总是请自愿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久而久之,那些不爱举手的同学就产生了思想上的惰性,他们也就会认为交流与自己无关。这样教师的提问也就丧失了促使学生专注参与的功能。
  4.不敢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多同学不自信,当自己的想法和大多数同学不一致时,也不敢勇敢地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二)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会出现一种情况,即优等生积极思考,有很多自己独到的想法并愿意主动和小组同学交流,在交流中是主角,中等生有时也会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有时也就是一个旁听者。部分学困生有时干脆不交流,也不乐于倾听,甚至捣乱。这样的小组交流只让一部分同学得到了发展,一部分同学都没有真正地参与进来,没有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性及策略
  科学课中的课堂表达与交流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与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考广度与深度。课堂交流是一种集体智慧碰撞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大脑皮层的互动与兴奋,帮助学生激活思维灵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堂交流也有助于集体精神的培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平等的交流,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鼓励、配合、支持等能够感染每一位同学,同时在交流中,也能帮助一些同学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学会替他人着想,从而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意识。
  (一)培养参与交流的情感,让交流成为学生的一种渴望
  1.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乐于交流。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心理安全时,他就不会怕表现,不会怕别人取笑自己,就能自信而大胆地进行思考,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保持思考的独立和自由。有些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是紧张而严肃的,认为这样才能让学生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其实有时这样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学生从心理上更加厌恶学习,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压力。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这样的观念,让课堂里充满鼓励、信任与温暖。首先教师应该在每次走入课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始终让自己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极其快乐和有趣的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能极大地宽容学生。学生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在知识和能力上才会有所提高。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回答得还不够理想的答案,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对于学生回答的错误答案,教师不要急于全盘否定,应该分析其合理的因素,委婉地给学生指出错误,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交流。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可以不断吸引着学生,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从而积极地思考,主动地表达。如在执教《相貌各异的我们》这节课时,为了激发学生交流欲望,在课的导入环节,我结合最近的新闻时事,展示了这样一个新闻视频:2014年的冬天,太仓地区有一个年轻人在开车时不小心将刹车踩成了油门冲进了河里。这时正好有一个中年人路经此处,奋不顾身地救起了这位落水的小伙子,并将小伙子送到了医院,之后好心人就悄悄地离开了。小伙子出院后通过新闻媒体要寻找这位好心人,医生以及周围的目击者都纷纷提供线索,说了这个好心人的很多特点。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这位好心人有哪些相貌特征。学生们都深深地被这个故事吸引了,他们兴奋地说出了很多相貌特征,如眉型、眼睛、头发、脸型、前额发际等。老师利用这个新闻报道,不仅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了相貌特征的含义,而且也让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充分地参与了课堂交流和讨论。
  (二)优化小组合作探究,让交流有更丰实的内容
  1.加强小组探究活动,提高实验效率。探究活动是交流的基础,学生只有开展高效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实验呈现最佳的效果,才能让交流更有素材,学生在严谨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发现更多的现象,也能让自己的表达更自信。那如何让学生的实验更扎实呢?首先要为学生准备合理有效的材料,“材料”是科学课的灵魂,没有精心准备的实验材料,探究只能是纸上谈兵。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二)》这课时,本课的第一个实验是要求学生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数量的关系,由于我事先没有考虑充分,就让学生随便从家里每人带了一节电池,课堂上要求学生组装电磁铁,然后分别接1节、2节、3节电池后,用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可是这时大多数的小组都发现了一个现象:电池用的越多,吸大头针的个数就越多,电池用的越少,吸大头针的个数就少。有一组却发现:接2节电池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个数少于接1节电池的电磁铁吸大头针的数量。这时我才意识到有可能他们接电磁铁的那2节电池的不是新电池,是已经用过的,导致这一组出现异样的结果,从而影响了小组的交流。因此教师在准备实验器材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尽量让学生的实验达到良好的效果,得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自信。否则建立在失败实验基础上的交流是低效的。此外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短短40分钟,科学探究更应该在广阔的课堂外,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学生也会有更加丰富的表达内容。   2.指导学生养成边实验、边记录的习惯。实验记录是学生开展实验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捕捉到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数据或者重要现象,为后续的提炼结论、发现规律奠定重要的基础,也为实验后的表达与交流提供了有效的素材。如在教学三上《哪种材料硬》这一课时,其中有一个实验是:比较金属、木头、塑料、纸条这些材料的软硬情况,教师提前指导学生要边做实验边记录,大部分小组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做一次记一次,而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急于操作材料,大家争抢着把各种材料一个个地试了一遍,谁都不愿记表格。在交流时,其他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实验的结果,轮到这组同学时他们却支支吾吾,回答得一点都不自信。他们只能凭着自己的一点记忆来交流,因此出现了一些错误,交流也很被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边实验边记录,为交流提供足够的素材,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多观察、多思考,除了老师要求记录的以外,还可以记录一些自己独特的发现。这些发现将成为全班交流中的闪光点,这些独特的发现也能更好地激励学生主动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在实验中边观察、边记录,找到独特的发现,感受交流的乐趣,体会独有的成功感。
  (三)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让表达更简便易行
  学生的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也不同,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可以给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因此在科学课堂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的表达,而应该鼓励学生多运用一些书面表达方式,如绘图、信息交流与发布会、过程记录、数据采集与分析,以及动作表达或表演之类的形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下面举其中三个方面的例子:
  1.表格数据说明。科学课中很多的探究实验都离不开表格数据的填写,只有绘制相关的表格,采集相应的数据,才能更好地证明实验结论,从而增强自己表达的准确性。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这一课时,最终要让学生认识到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多少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数据的记录,才能让学生从有规律的数据中得出结论,从而帮助学生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结论。
  2.直观图像表达。如在教学《昼夜交替的现象》这一课时,教师提出:“昼夜交替现象很有可能和地球与月亮的运动关系有关”,然后要求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试着将各种有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情况逐一表现出来。学生通过画图可以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找到一些可能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情况。然后在交流时学生只需要出示自己画的图像就可以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思维,代替了语言表达的抽象,其他学生也都能较好的理解。这种直观而形象的表达方式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3.信息发布会呈现。让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在全班同学面前,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个人或小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可以以询问者的身份提出疑问,在相互解疑问难过程中,以欣赏的眼光、询问的话语进行自主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精神享受与乐趣。如在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时,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我要求学生课前分小组去收集与月亮相关的资料,然后我们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开展了课堂教学,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异常高涨,都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同学。因为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所有学生交流的欲望都比较强烈,这样的课堂交流让学生真正主宰了课堂,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四)培养倾听的习惯,让学生交流更具针对性
  1.教师要有倾听的表率作用。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为学生树立耐心倾听的榜样。课堂上,教师常常要倾听学生表达想法的声音,这声音里包含着学生的想法和困惑。有效的倾听更需要老师拿出耐心去理解学生的语言,去体悟学生的独特想法。有时教师会因为赶时间而打断学生还未表达完的话;有时教师发现学生的答案是错的,就草草把他的答案否定了,也不给他解释自己想法的机会;有时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些凌乱,教师却不能耐心地听完,帮他整理出关键点来,而是快速地否定他的答案。老师的这些做法,一方面在无形中打击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一方面也在暗示着学生对于我不想听的东西,我可以不听,随意地摒弃和拒绝。长此以往,教师又怎能去要求学生耐心的倾听,并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呢?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倾听者,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相信我们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2.强调学生之间的倾听要抓住几个点。不管是和老师的交流,还是生生之间的交流,都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之上的。但目前课堂上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时,其他学生不管不顾,有的一心只想自己说,有的不屑倾听,导致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低效或者无效的交流。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听别的同学回答时要掌握以下三点技巧:一是听表达的整个过程,边听边思考,找出发言者发言的要点;二是听发言者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怎样的;三是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正确的地方,自己随时准备提出质疑或补充,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相信学生若能坚持做到以上几点,课堂上的交流必将是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学生将真正享受到因交流带来的乐趣。
  总之,我们要努力让学生爱上表达与交流,利用教师创设的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欲望;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表达与交流;通过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让学生的表达更充分;利用倾听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表达。相信促进学生有效表达、乐于表达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科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开拓自己的教育视野,找到更多的促进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健康有效的方式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燕,太仓市明德小学,215400)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其开发建设所走过的历程,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成功缩影,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探索。苏州工业园区教育顶层设计“倒‘Y’路线”“双动力模型”“教育‘四化’”的发展战略,遵循“深化教育改革,理顺管理体制”“达标升级,主动融入”“优质发展,高位均衡”的发展路径,创新工作举措,经过二十年的开拓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从全面普及到
十年中,我第三次上《轴对称图形》公开研究课。十年,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下,我们同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不是也要发生变化?设计发生变化的依据应该是什么?当下的数学教学,应该给孩子留下的到底是什么?  回顾十年前的设计,我的教学侧重在对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属性的寻找和内化上。从立体图形转化到平面图形后,就开始动手操作,通过对折发现折痕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然后就开始用这个方法验证字母、图形、交通
绩效工资正式实施近两年了,教师待遇普遍提高,学校之间的待遇差距基本消除,对优质师资的流动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促进了区域优质教育均衡。但是,在学校内部,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一些教师只愿意做好“分内”工作(与绩效挂钩的工作),还有一些教师“小富即安”,专业发展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当务之急是寻找并消除不利因素,放大绩效工资的正向效应,促进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折射出的
摘要: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开展了中高职衔接“3 3”分段培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试点项目。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方案有具体衔接内容。要积极更新职教观念,明确中高职学校办学定位,充分发挥高职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合理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3 3”分段培养;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摘要:教师职业动机是引导个体从事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力源泉,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现有的调查研究发现,源于中西文化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更注重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回馈社会,而影响我国教师职业动机的主要因素是工资、工作安全、职业地位等外在因素。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激发教师职业的内部动机,应完善教师薪酬保障制度、扭转教师职业认知偏差、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
摘要:划片入学政策背景下,因生源层次的变化而导致学生更加多样化。个体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实践又丰富了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对教学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学生多样性给教师一贯的教学信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要求教师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悦纳学生的多样性,并实现实践的公平性,最终成就学生的发展性。  关键词:划片入学;文化敏感型教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志
摘要:开展扎实有效的人格养成教育的序列研究,是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从“八五”到“十二五”课题实施的轨迹。文章在简要解读课题的内涵,回顾近20年的研究历程,以及探寻课题研究价值的基础上,从生活指导、社团活动、课堂教学三个维度对操作实施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旨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命关怀;人格养成;生长力量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
摘要:本文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环境艺术系与校办企业“南京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合作为例,阐述了深度的校企合作,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校企双方人才的交流与成长,带动了产、学、研之间的联动发展。为探索互利共赢、长效合作的深度校企合作方式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校办企业;实训基地;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54-03  ?鄢本
有学者认为,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运用对话形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或者辅之于其它的形式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对话都能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课堂现象,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了解课堂对话的精神实质,掌握课堂对话的操作技巧,实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与质量的提高。  一、“对话”激活历史课堂的基本原则  什么样的“对话”可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我们不仅要利用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和和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还要将其引进消化吸收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形成校本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2-0064-04  一、国际化办学是经济发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