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学视域下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比较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k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职业动机是引导个体从事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力源泉,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现有的调查研究发现,源于中西文化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更注重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回馈社会,而影响我国教师职业动机的主要因素是工资、工作安全、职业地位等外在因素。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激发教师职业的内部动机,应完善教师薪酬保障制度、扭转教师职业认知偏差、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关键词:教师职业动机;文化心理学;中西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A-0003-04
  教师职业动机是推动教师选择从事教师职业行为的内外部动机的整合,它能反映个人的内在需求、不同社会体制下物质文化发展的水平和不同文化语境中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职业动机对教师职业认同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从教的愿望越强,选择这一职业的动机越强,他在从事职业活动时热情与兴趣就会越高。比较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的差异及其所蕴藏的不同文化内因,对引导师范生树立合理的择业动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之比较
  教师职业动机是指直接推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满足教师某种心理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也是激励教师选择教学工作、致力于教学事业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因素。[1]分析、整理西方研究教师动机的文献,发现大部分是基于教师动机理论框架对教师动机问题进行探究。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动机的研究和认知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成为当今动机问题研究的主流。[2]由于教师职业动机与教师流动性问题、教师职业满意度和专业发展密切相关,200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法语区)、加拿大(魁北克)、荷兰、斯洛伐克、英国等国家对教师职业动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影响职前教师入职的动机因素依次是:跟孩子们在一起、为社会做贡献、满足知识发展的潜力、工作安全、工作福利、兼容家庭生活和自我教育等。其中,和孩子们在一起、为社会做贡献和满足知识发展的潜力是最主要的职业动机。随后,澳大利亚学者沃特等人以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挪威等国家的2290名中小学职前教师为被试,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同一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家职前教师入职动机差异性不大。[3]影响美国职前教师职业动机的因素包括:为社会做贡献、增加社会平等、实现个人价值和喜欢孩子,其他西方国家职前教师职业动机亦主要包含这些因素。可见,西方大部分教师会把精力放在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和自我实现上,更注重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回馈社会。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在心理和行为特征上是有差异的,进而导致其职业感知和价值选择立场的不同。在发展中国家,影响教师职业动机的因素更多的是工资、工作安全、职业地位等外在因素。[4]我国有研究者专门针对师范生职业动机进行调查,发现43.9%的学生选择师范专业是因为“老师或家长的建议”;39%是由于教师职业“稳定”;20.8%是因为师范专业“就业容易”,仅有27.3%的学生是因为兴趣而选择师范专业。[5]影响我国教师职业动机的因素依次是工资待遇、住房条件、工作环境、工作量、安全保障问题等,教师的职业回报、稳定性及其附属效益仍在教师职业动机中占据主导地位。薪酬水平低成为教师从教动机不强和教师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6]可见,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教师职业动机的最主要的因素,进而也导致我国教师职业动机呈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特征。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教师职业动机偏向于功利化,使得教师无法从职业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无法将为社会做贡献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的最终追求,更无法转变将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的观念。[7]进而,也就造成教师队伍质量难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普遍偏低的窘境。
  二、文化心理学视域下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不同之根源
  文化与心理或行为是相互构建的关系,人的心理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既构成文化,又由文化来构成。[8]职业动机是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产物,不同社会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文化嬗变首先影响人的思想,使人形成或改变其价值取向,并且塑造了人们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在众多事务包括教育中产生新的激情和动力。[9]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投射在其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要理解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的差异,就必须从文化本身出發进行解读。
  (一)物质文化水平不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
  文化对人心理的影响分为表、中、深三个层次,其中表层即物质文化,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会对人的行为方式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会形成其特有的文化特征,进而影响国民的价值选择和职业动机。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较完善。人们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较好保障的前提下,会寻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因而在职业选择时会站在“利他”的角度衡量,会根据兴趣、个人价值追求及为社会做贡献等因素来抉择。我国由于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还处于初级的阶段,个体对教师职业价值期待更多基于外部物质效益的考量。中西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反映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同,造成个体在选择教师职业时行为方式的不同,同时也形成不同的教师职业动机,使其在追求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这种职业动机的差异最显著的表现是:以职业收入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舒适度为主要动机的教师更容易安于当前的职业现状,对工作表现出较低的热情;而以满足个人兴趣和追求个人社会价值为动机的教师,则更容易进入职业角色,不断追求自身专业发展,修炼教育教学的艺术,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价值观念殊异导致职业选择的不同
  价值意识是文化世界与人的心理机制两个不同开放体系特殊交互作用的天然契合。它不仅是文化世界的价值、意义在人的心理机制中积累、凝聚的过程,更是凭着先天知性、悟性、思维能力和道德本性集义明心、以是相蕴的过程。[10]从整体来看,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可从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两个方面去探析。   参考文献:
  [1]阮守华.教师职业动机探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35-38.
  [2]田里.发展中国家教师动机研究现状与策略推荐[J].外国教育研究,2014(4):30-40.
  [3] Watt,H. M. G.etc. Motivations for choosing teaching as a career: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using the FIT-Choice scale[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2,28 (6):791-805.
  [4][16]韩佶颖,尹弘飚.教师动机: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J].外国教育研究,2014(4):21-29.
  [5]于康平.师范生职业动机的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3(10):253-256.
  [6]张媛.淺谈教师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7-98.
  [7]傅廷奎,付婧.小学教师择业动机调查报告——从与新教师择业动机的比较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2(22):26-29.
  [8]李炳全,叶浩生.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辨析[J].心理科学,2004(1):62-65.
  [9]冯青来.文化与教育——教育理念的文化哲学沉思[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47.
  [10]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关于文化建构价值意识的学说[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4-5.
  [11]原理.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8-55.
  [12]侯玉波.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211-216.
  [13]夜阑.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77-79.
  [14]王南浞.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意蕴析论[J].天津社会科学,2011(5):43-52.
  [15]Helen M.G. Watt, Paul W. Richardson. Motivations, perceptions, and aspirations concerning teaching as a career for different types of beginning teachers [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8(18) :408-428.
  责任编辑:杨孝如
其他文献
【人物档案】  施建平,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南通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被聘为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成员。2009年被评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科研型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南通市人民科教奖、南通市英才奖、南通市园丁奖、南通市名教师、感动南通十大教育人物
近年来,很多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校长都在积极探寻学校发展路径,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政府加大投入、能够聘到优秀教师和招到“资优学生”上,这些虽然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都是“外来因素”。事实上,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和教育均衡的高位推进,在一定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已大致均衡,教师轮岗使学校之间的教师素质也逐步均等。学校在缺少外来有利因素介入的情况下如何求得更好发展,这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
一、课前思考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过氧气实验室制法,已具备了气体制备的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及实践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习能力上分化较明显,小组间合作学习既能形成竞争,小组内合作又能形成“优生帮差生”的共同提高,这些都为本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课堂环境。  2.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研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首先探究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然后提供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
生长思维力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语文的听说读写都是在思维转换下实现的。听与读,是理解他人思想为核心的思维过程;读与写,是表达自我为核心的思维过程。听说读写既是语言和思维的交互作用下信息转换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水平的思维操练。由此,语文课是实现学生思维力转换的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毋庸讳言,当下的很多课堂或已有了较浓的“学”的意识,但远没有抓住“学”的本质,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被极大挤压。刘坚教授在阐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评价任务既能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推进教学进程。因而,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开始关注评价任务的设计与运用。然而,课堂评价任务的设计与运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高质量的评价任务就必须关注任务的目标性、层次性、可测性以及拓展性。下面笔者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案例的描述,谈谈评价任务设计与运用的问题与重构。  一、避免过于追求任务内容的趣味性,关注任
摘要:南京市宁海中学坚持先进的美育理念,建构了特色化、体系化、品质化、品牌化的校本美术课程,并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规范课程管理,促进文化认同,提升了美术校本课程的品质,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美术教育之路。  关键词: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品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9A-0064-04  品质,原来主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其开发建设所走过的历程,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成功缩影,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探索。苏州工业园区教育顶层设计“倒‘Y’路线”“双动力模型”“教育‘四化’”的发展战略,遵循“深化教育改革,理顺管理体制”“达标升级,主动融入”“优质发展,高位均衡”的发展路径,创新工作举措,经过二十年的开拓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从全面普及到
十年中,我第三次上《轴对称图形》公开研究课。十年,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下,我们同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不是也要发生变化?设计发生变化的依据应该是什么?当下的数学教学,应该给孩子留下的到底是什么?  回顾十年前的设计,我的教学侧重在对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属性的寻找和内化上。从立体图形转化到平面图形后,就开始动手操作,通过对折发现折痕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然后就开始用这个方法验证字母、图形、交通
绩效工资正式实施近两年了,教师待遇普遍提高,学校之间的待遇差距基本消除,对优质师资的流动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促进了区域优质教育均衡。但是,在学校内部,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一些教师只愿意做好“分内”工作(与绩效挂钩的工作),还有一些教师“小富即安”,专业发展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当务之急是寻找并消除不利因素,放大绩效工资的正向效应,促进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折射出的
摘要: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开展了中高职衔接“3 3”分段培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试点项目。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方案有具体衔接内容。要积极更新职教观念,明确中高职学校办学定位,充分发挥高职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合理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3 3”分段培养;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