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有生气。本文探讨了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几种策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语,创设教学情境
  巧设导语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因素,好的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在理解课文内容与获得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到达彼岸。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中,所以无论是教学语言的内容,还是教学语言的形式,都应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目的。
  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笔者先用愉快的语调讲述了几百年前的罗布泊:“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这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看着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中,笔者话锋一转,用悲痛惋惜的语调描述如今的罗布泊:“如今,罗布泊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在罗布泊的天空中,再也看不见一只鸟,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强烈的对比、饱含感情的叙述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学生的情感也随即被调动起来。课堂上,学生一直沉浸在愤怒与悲痛之中,情感强烈、体验深刻,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仅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各种各样的云,更何况就连教师也未必能分清课文中描述的云。但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各种各样的云的图像,直观地告诉学生云的分类,如“日晕”“月晕”“日华”“月华”“虹”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图像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从图上认识不同的云,通过观察不同的云来预测不同的天气,掌握看云识天气的本领。把多媒体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三、排演课本剧,创设教学情境
  教材中有些课文的故事性强,情节生动,适合编排成课本剧,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人物角色的立场上深入探究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范进中举》是一篇古白话小说,有着丰富的情节性和故事性,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文内容,结果只能使学生提不起听课的兴趣。笔者在吸取了经验后,尝试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让他们分别扮演胡屠户、范进、众乡邻、张乡绅、范进妻子、范进母亲等角色,并配上旁白,再现了文中那些可笑、可怜又可悲的场景。由于进行了人物置换,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活跃了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经常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操作的过程中能体现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保持以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情境教学能为语文课堂锦上添花,让学生热爱语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东学校)
其他文献
我家种有两棵橘树、两棵梨树,是前年种下的,树还小。每当春寒料峭的时候,父亲都要给这些果树施肥。今年春天,父亲按照惯例又要给它们施肥了,我去给父亲帮忙。父亲让我在这些树的四周挖些坑,然后把羊棚灰、鸡粪等填埋进去。我用铁锹刚挖了两三下,父亲就叫住了我,对我说:“你这样挖不行,离树太近,会伤了树的根系的,应稍微远一点。”我说:“离树近一些,不是可以让树更好地吸收到养料吗?”父亲又说:“挖得太近,既会伤了
夜晚,天气特别寒冷。  早上,邻居们见面时,不约而同地说: “昨夜,我家的水管冻裂了。”  琼琼跑回家看看,拧开水龙头,水哗哗哗地流,她高兴得蹦起来。一会儿,她眉头紧锁,心想:“这么冷的天,很多人没有水用,怎么生活?”  琼琼想呀想,终于舒展了眉头。她找来纯纯和冬冬帮忙,到各家各户去宣传,请没水用的邻居到她家打水。  临近的大人、小孩都到她家排队打水。大家都望着琼琼微笑,琼琼也微笑着搬出椅子。
一个人要有是非观念,明辨善恶,必须养成良好的品德。现行的小学生品社教学特别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但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评价体系却存在诸多问题:诸如评价的标准过于笼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