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虚拟教研室建设探析

来源 :中国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教研室主要针对以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以强化人才培养能力为目的,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式教研活动。虚拟教研室是新媒体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师教学职业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层教学团队创新的时代展现。
其他文献
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对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力求在原有的单元教学目标之上进行重新梳理,以形成一主多副的单元主题结构,使所有教学内容均重新明确其教学定位,这也是为了达到加深学生认识、符合认知逻辑、建构理解过程的积极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对于英语知识体系起到了开宗明义、提纲挈领的引导性作用,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显著
期刊
传统的教研室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即使与外校建立了伙伴关系,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难以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导致教育教学资源浪费。会计虚拟教研室借助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共享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和管理教学资源,防止重复开发和利用。借助数字技术,结合一流专业的会计虚拟教学实验室特点,对目前高校会计虚拟教学实验室的建设路径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对其在“智能+”环境下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探讨。
期刊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关中李氏骨伤流派李堪印教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从2015—2021年在李堪印教授诊室就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病历中筛选出160份病历,使用SPSS Modeler 18.0和IBM SPSS 25.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60份处方中,共纳入中药96种,累计使用频次2358次,频次居于前10位
期刊
高校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对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与传统实体教研室相比具有跨界性、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征。本文在分析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背景基础上,探索了高校虚拟教研室的内涵与外延,提出高校虚拟教研室的构建要求及实现路径;并以西华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为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提供策略参考。
期刊
目的 系统评价夹闭尿管与自然引流对留置导尿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INAHL、EBSCO、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与研究目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月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
期刊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鸡蛋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11种抗生素残留量。采用1%酸化乙腈溶液提取,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定量方法采用外标法。鸡蛋中上述11种药物在5~100n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鸡蛋中的检测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0μg/kg,在1.0~50μg/kg添加浓度范围内的回收率为70.2%~90.2%,批内与批间RSD值均
期刊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气滞血瘀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用雷火灸联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证候中髋部刺痛、关节活动受限、胁肋胀痛、面色晦暗等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
期刊
背景 尿路感染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尽早识别其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预防与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者对尿路感染影响因素研究日益增多但结论仍存有争议,且目前缺少相关系统综述,无循证医学支撑。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
期刊
<正>一、引言从1999年我国发射第一颗陆地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CBERS-01)以来,陆地卫星遥感得到快速发展,应用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已成为资源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和管理等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1]。目前,针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要素的不同特点,我国已构建了种类齐全、功能互补、尺度完整的卫星观测体系,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得到跨越式提升[2]。国产卫星观测应用体系日趋完善,
期刊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新时代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推动数字技术与虚拟教研室建设融合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文章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虚拟教研室合作式跨时空教学共同体的本质意蕴,在诠释虚拟教研室跨界学习、契约规制、优势互补等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起点逻辑、存在逻辑、成长逻辑和历史逻辑厘清数字化转型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价值旨归。据此,文章提出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推进路径,即在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