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Y创意实践的初中法治教育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12_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80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进入“私人订制”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凭借着匠心制作出独一无二的DIY(“Do It Yourself”的简称)产品。“DIY ”的教育实践作为当前基础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的新常态,有助于调动学习共同体的积极性,构建起由“输入教学内容”到“输出实践成果”的创意性育人路径。在初中法治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鲜明主线、核心内容等工作要求,通过主题引领、情境浸润、任务驱动、活动指导等关键环节,引导学生开展DIY创意实践,促进青少年“身临而入境”“感受而动情”“体验而明理”“实践而增信”,成为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相关内容,例谈“DIY 法治教育”的实践之路。
  一、厚植文化底色,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自信源泉。在初中“DIY 法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引导青少年在对关涉法治教育的关键字的基本内涵及其所承载的核心理念等进行深度理解的基础上,生成创意灵感、物化创意成果。如此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亦是青少年强化法治信仰,深化法治意识的过程。例如,江苏省南京市某初中校在启动法治教育宣传月时设计了如下活动:
  徽章是起源于我国的创意产品,具有展现精神文明、凝聚思想共识、引领行为规范的作用。设计一枚徽章,承载美好愿望;佩戴一枚徽章,坚定责任担当。值“法治教育宣传月”之际,我校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法治主题徽章设计制作活动。
  各班同学可以个人参赛亦可小组合作,设计一枚或多枚彰显现代法治精神、展现中学生审美旨趣的主题徽章。每一枚徽章应当围绕一个关键词进行创意设计,务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交的成果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实物两部分。
  本次活动为学生充分迸发创意智慧提供了实践舞台。例如,有学生以“宪”的字形架构作为徽章的构图骨架,展现了落实依法治国的重点与关键所在,即依宪治国。在整体设计上,该学生“宪”字巧妙地设计为奔跑的人的形状,以“奔跑吧,宪法”的主题寓意展现了依宪治国深度推进的时代节奏。在具体细节设计上,该学生将“宪”字的宝盖头创意成屋檐图案,凸显了宪法“保障书”之功能。再如,某班级学习小组围绕“法治中国”四个字设计了系列徽章,以“法”为主题字的徽章形象地构建“法”字,“氵”偏旁被设计为一簇簇翻腾而起的浪花,“去”字部被演绎成一个挑扁担的人,扁担两边挂着等量的水桶。形象的徽章设计不仅展现出学生的审美情趣,更体现了学生对法治基本内涵与核心价值的形象化理解。
  二、把握时代脉搏,指引法治生活
  知法、懂法是形成法治意识的前提,结合真实情境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柔化理解,有助于学生增知明理,进而提升守法、用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DIY创意实践的法治教育应把握时代脉搏,有机融入新时代回应型立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创造体验、协作参与、互动分享、理性反思中为法治生活提供指导。
  例如,作为城市“美容”的必要环节,垃圾分类管理正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当前,许多城市就垃圾分类管理开展了地方性立法,为构建清洁美丽的生态家园注入了刚性力量。在初中法治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着垃圾分类法治化的主题情境,对标培育公共参与素养的相关要求,引导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进行研读、凝练和审美性解读,开展制作“DIY垃圾分类指引卡”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价值引领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制作指引卡的过程中,明确违法相关法律规定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维护社会秩序所带来的后果,力图让指引卡中的标语和图像叙事呈现出法治思维方式,增添法治底色。并且,实践性反思和持续性完善是DIY创意制作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社区、进公园等场所发放其所制作的指引卡,倾听不同群体的意见反馈,并进行完善,进而制作出既能彰显宣传公共性又符合不同群体审美情趣的宣传产品。
  再如,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初中开展民法典普及教育活动以“民法典守护我们的一生”为主题,以民法典的制定、颁布以及施行等要时间节点为主线,以DIY创意实践的形式,促进民法典教育落地生根。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基于价值引领的目标聚向,创设开放性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有限选择中完成限定性任务。具体的任务设计案例如下:
  任务情境:作为保障我们民事权益的重要法典,民法典守护我们一生。从十月怀胎到降临人间、从入校求学到成人工作、从组建家庭到安享晚年……我们每个人生阶段都离不开民法典的保障。
  任务: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和未来畅想,围绕人身安全、人格权益、财产保护等主题,
  设计、制作“我的民法典故事”的相关DIY创意作品。
  上述活动让学生置身特定情境中,启发学生聚焦见义勇为、高空坠物、人脸识别等和自己切身相关的主题,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重要原则。以宣传海报、人文绘本、微型小品等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形式进行设计与创作,能够深化对民法典相關条文的理解,对民法典所彰显的人民立场和人文关怀有了深刻的体认,参悟“民有所呼、法有所应”的法治追求,实现法治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素养、艺术审美情趣等协同提升。
  三、整合媒介资源,辐射创意成果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多种法治教育资源、形式予以整合、提升,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进入媒介融合时代,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与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互融互渗,助力全社会普法宣传矩阵的有效构建。这样的“东风”有利于辐射“DIY 法治教育”的实践成果。具体来说,学习共同体可以通过整合融媒体资源,在创造性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微视频、VLOG、H5等系列DIY创意产品,记录学习法治精神的心路历程和实践进程。更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可以通过打造可视化、沉浸式、交互式的校园法治文化融媒体阵地的形式,为学生分享“DIY 法治教育”的创意产品,实现法治教育的横向扩宽与纵向延伸。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依托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有效的变革以及创新历史教学方式,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不断优化历史教学实效。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更多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同时也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历史认知兴趣,也难以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在历史教学中,多措施并举,全面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
摘 要: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想达到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构建,利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来拉近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导入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69  
摘 要: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中,我们高中历史教师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需要进行转变和改革。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师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创新的问题,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怎么样更好地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自主性,使得我們的高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的核心素养做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创新转变  DOI:10.12241/j.issn.1009-72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我国的人才需求市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在人们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也开始出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于是对于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
在心理咨询中,良好的帮助关系是有效开展咨询的前提条件。帮助关系是一种很特别的过程,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是动态的;心理咨询师可以与来访者建立的一种专业的帮助关系,运用专业的
摘 要:基于对一个个案的分析,通过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密切配合,用宽容与尊重奏出后进生转化的美妙乐章,即多一些宽容与帮助,多一些尊重与支持;用激励与耐心静待后进生花开,即用微笑激励后进生,使他找回自信,使他找准目标,用耐心等待后进生,让我们静待花开。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策略 反思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91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
摘 要:在课堂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政治课堂中的主体由教师逐渐转为学生,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最好体现,也催生了多种新式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就是政治教学中特有的教学方法,教师充当主导者的身份,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议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处于初三复习阶段的学生将政治知识融会贯通。本文即对议题式教学在初三政治复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摘 要: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文化深意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索,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承担起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能够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能够在丰富写作教学体系的同时,帮助学生奠定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本文主要对于小学语文课堂写作教學中中华文化的体现中引
体育自始至终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对此,本文也将以小学体育课程的设计为切入点,立足于语言艺术的应用,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不少道德与法治教师都积极地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流程之中,也全面地改进了该课程教学,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