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体育考试的紧张心理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考核成绩记入中考总分的制度已实行多年,这是全面贯彻教育改革的一项举措,是全面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转折点,要使学生在体育考试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素质和运动技术,调整心理状态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平时的体育学习和训练中,能发挥自如,但一到考试(比赛)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发挥不正常,动作不协调,以致考试失败,原因何在?其一,准备活动不充分,各关节、肌肉、韧带,处于紧张状态,致使考试中动作不协调,不连贯;其二,兴奋状态提前出现,有些学生很渴望拿到优异成绩,心理特别兴奋,在考试(比赛)之前就出现最佳兴奋状态,致使在正式考试(比赛)中就像是“泄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其三,不够自信,过于看重对方,也就是说心理素质差。关于这点,学生普遍存在,老是担心自己考不好,不如对方,差一点就好像落入万丈深渊似的,自信心不强,这是考试(比赛)中最不能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一旦出现,必败无疑。所以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控,摆脱不必要的心理障碍,顺利地参加体育考试。
  本人根据对教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深入了解,以及本人的教学体会,得出几种简单易行的消除临场紧张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
  
  一、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是通过多次重复某些词句或口诀来实现的,通过代表外部环境和体内环境的一切事物或现象的语言,对自己的心理过程施加影响,就能起到调节情绪、思维和意志的作用。例如:应试考生可闭目仰卧或静坐,默念事先想好的关键词语:“我很勇敢”、“我很镇定”、“我有能力,我完全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所有的对手”、“我要沉着、冷静,一定能赶上去,超越他”等,同时也可想想自己整装待发的感觉,直至全身处于跃跃欲试状态,驱散周围环境对心理的不利影响。通过这样反复自我暗示,紧张心理将会大大缓和,逐步进入兴奋状态。
  
  二、转移注意法
  
  转移注意力是抗外界干扰的一种有效方法,考前可引导考生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到与考试无关的刺激物上去,让考生对考试暂时遗忘,比如考试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在考试前看看有趣的漫画,读读有趣的书报,猜猜字谜,与同学聊聊天,打打扑克等,也可到环境清静优雅的地方透透气,或用冷湿毛巾擦擦脸、洗洗手心上的汗,或听听广播及听音乐等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调节心理紧张。
  
  三、呼吸调节法
  
  有不少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紧张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心跳加快,血压上升,骨骼肌血流量增加。如果这个反应过分强烈,经验不足的考生就会过度兴奋,出现怯场、焦虑,神经紧张,易激动,身体不协调,动作不连贯等状态。如果一旦出现这等不良状况,考生赛前不防做几次深而慢的腹式呼吸,要求是“吸一吐三”即用力吸一口气(大约3—5秒),再慢慢吐出来(大约9—15秒)。其次考前还可做几次收腹跳,或压压腿,踢踢腿,不断调节呼吸的紧张状态。这些手段都能有效地缓和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情绪很快稳定下来,考生顺利接受考核。
  
  四、成功想象法
  
  前面谈到有些考生考试失败,原因是不够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过于自卑,出现怯场害怕心理,考生可采用成功想象法来消除怯场害怕心理。奥运冠军刘翔,他回忆赛前,他心里想的是“我要为祖国争光,我要证明自己一定能赢,相信冠军是属于自己的”,结果不负众望,拿到了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当然,考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过去最好的最成功的时刻:像自己考试时获得成功的情景,接受祖国挑选的情景,考上体育院校的情景等,这对提高考生的竞赛信心,强化动作,调节情绪和集中注意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总而言之,调节心理训练有多种多样,诸如握手放松法、按摩法、音乐调节法、静座法、气功法、游戏法等,或许其他的同仁有不同的更好的调节方法,只要根据考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不管哪种方法只要能收到预期效果的,都是好方法。只要掌握了心理调节方法,笔者相信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绩。
  (作者单位:435209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彭杨中学)
其他文献
知识信息的激增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
期刊
学生学习大部分科目时,其相当大部分的智力活动是记忆。事实上,各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只不过是不同学科对记忆的要求有所不同。物理学习也需要记忆,而且记忆在物理学习中很重要。但是,一些高中生尽管把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背得滚瓜烂熟,只因没有真正搞清它们的物理意义,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不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这就说明,记住物理知识不等于掌握物理知识。还有一种情况:一些高中生虽然具有较高的智商,在物理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渐渐体会到了新课改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式、手段、效果等带来的一系列的改变,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困惑。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坚守、革新、巩固主阵地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我们学科组每周召开一次学科会议,重点研究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创新,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教得轻松、学得积极
期刊
新课程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使课堂教学注定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供学生实践创新机会,无疑是我们进行课堂改革的主旋律。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去关注学生生活
期刊
现阶段中学教育中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培养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探索和研究性能力的功能。历史学科的教育应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树立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然而,要实现此一目标,首先要明白怎样的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才是研究性教育?对学生的研究性教育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对此,笔者将自己在农村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育的一点体会略述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要切实
期刊
【摘要】现今道德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课程改革强调各门课程必须渗透道德教育,由此可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挫折教育更是势在必行。因为当今有太多学生为自己所做的事不负责任,自己生活在爱的圈子里却对自己的家人和社会缺少爱,认为理所当然;还有许多学生因为无法承受挫折而心理不健康。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部分包含六至七篇训练话题,可见,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是现代生活的需要。教学大纲、课程目标都强调了“口语交际”教
期刊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安排实验,全班学生依葫芦画瓢;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创造发展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意识。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
期刊
【摘要】“合作探究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过程探究未知的实验结论或者实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本文以粗盐的提纯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实验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合作探究 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效果    “化学新课标中的科学探究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核心,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