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特色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发展城乡基层民主、使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我国的城乡基层民主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面临和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城乡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只有找出症结所在,才能使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途径健康发展 。
  关键词 基层民主 现状分析 途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十七大提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重点工程推进。”
  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含义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他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我国的基层民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城市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在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3)企业基层民主政治——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在中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
  二、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现状分析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重点围绕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公开办事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依靠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一方面,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等方面做法不断成熟,民主程序和制度日趋规范;另一方面,基层政权在政务公开、民主选举等方面有不少探索和创新。但是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要求和具体的基层工作实践来看,仍有不少问题亟须研究和解决。
  第一,基层民主的发展不平衡。基层民主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开展的,由于各地存在着主客观条件上的差异,基层民主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状态。
  第二,基层党政机关与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没有理顺。在农村,这个问题主要是指乡政府与 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乡镇党委和政府对村民自治的不当干预过多。损害了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利。
  第三,一些地方党和政府对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工作不力。
  第四,法律不完备、有法不依和法律监督不利的问题。我国基层自治和民主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除上面提到的两部组织法以外,相关的配套法律很少。各地方立法机构有必要及时为以上两部法律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和实施细则。
  此外,制度化参与也面临新问题。这集中表现为制度化参与渠道不畅通,难以有效地吸纳群众参与。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通使权利维护遇到的问题没有制度途径解决。在乡镇公共事务决策中,民主的决策程序和参与缺少制度化的硬规定,随意性强, 民众对公共事务决策所能产生的影响力极其有限。
  三、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途径
  首先,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要以法律为保障。各地方立法机构地制定实施细则的时候,有必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基层委员会成员连选连任进行适当的限制;应当引入公共管理的竞争机制,鼓励公开的、合法的竞争和竞选活动,建设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和监督制度。民主建设离不开法制建设。
  其次,理顺基层党政机关与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理顺基层党政机关与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在农村就是要解决好“乡政”与“村治”之间的矛盾。按照党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乡镇党委与村党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村委会协助乡镇政府的工作。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这种关系往往难以准确把握。
  最后,不断开展民主和法制的宣传教育,提升基层群众的民主素质。基层民主属于直接民主的范畴,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管理政治、社会生活。在直接的民主实践中,人们的民主知识、民主技能毫无疑问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基层民主不但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而且是培养群众直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学校。我们要以此为基点,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民主实践中不失时机地开展民主和法制教育。
  (作者:刘宸彤,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张东亮,辽宁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由心证作为时代的产物,已经得到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大多数国家的立法认可。但在我国,自由心证仍处在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理论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司法实践始终缺乏突破的勇气。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探讨,特别是在我国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如何发挥自由心证的优势,限制其弊端,对于实现自由心证在我国立法上和司法上、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突破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 自由心证 证据规则 民事诉讼  中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程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帮助大他们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但在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学校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形式也不够灵活,实践环节薄弱,教学课时不足,教材水准有限。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法律基础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0-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一方面,他们深具政治热情和政治敏感度,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和强度又较低。政治行为是政治心理的外显。大学生受自身、国家、学校、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政治参与心理。拓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促进大学生形成稳定成熟的政治参与心理,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参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公民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越来越盛行,网络参政备受人们的青睐,很大原因在于它有着方便、快捷、公开、平等等优点,但是与此同时网络参政的弊端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为了扬长避短,我们可以把网络参政与传统参政对比结合,两者相互借鉴来促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 网络参政 传统参政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及传统政治参与
期刊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此来统领我国宪法的全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宪法序言各部分着手,认为宪法序言中的相关内容如,有关历史的叙述、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等应当作出大幅度的调整,以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宪法 序言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处于统领地位的重大战略思想,推进现代化
期刊
摘 要 服刑人员的权利是一国人权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民主程度和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而我国服刑人员的权利尚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侵犯其权利现象普遍存在。服刑人员会见权受限,申诉权利被虚置,人身健康受到威胁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对监狱的监管不力。要改善服刑人员的权利保护现状,首先完善法律体系,确保有法可依,然后加强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使服刑人员权利保护成为
期刊
摘 要 我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启蒙和成长影响极为深刻,尤其需要正确的教育方法,古代家庭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古代官员对子女的伦理教育为核心进行分析,借鉴其中优秀的教育理念,以求对加强和改进现代家庭子女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 古代官员 家庭伦理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死刑犯的临终关怀的价值进行了探究,接着分析了我国死刑临终关怀实践的现状,最后对优化我国死刑犯临终关怀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 死刑犯 临终关怀  中图分类号:d901     文献标识码:A  一、 死刑犯临终关怀的价值探究  “死刑犯的临终关怀”是指国家权力对个人生命做出惩罚性安排并在决定剥夺其生命权之后对其进行适度照料,使其更平静的面对死亡的各种措施。主要包括对死刑犯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公务员这一“红领”职业,以求较高福利和保障。而为了挤进这一门槛,在竞争越发激烈的考试背后,也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公务员考录 制度 公平性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
期刊
摘要 科学构建和谐的政治文化是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革命的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对我国和谐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因此,从唯物主义出发, “革命的实践”(即科学实践观)主要在于阐释唯物、实践和制衡的内涵,进而分析科学实践观对指导构建和谐政治文化的深远意义,最后重点探讨如何运用“革命的实践”去引领我国政治文化的和谐发展,以期能为我国推动政治文明的进程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