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基础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e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特别是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必须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要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也必须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要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生产力?”我们过去的经济理论界,曾经长时期停留在生产力三要素的简单论述上。当斯大林提出生产力二要素论以后,我国理论界,又长期陷入生产力二要素论和生产力三要素论之争,不能自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里是说过:“劳动过程的
其他文献
【正】 马克思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人本身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并认为这两个方面是一致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进步不是在人之外,而是通过人的活动实
【正】 戈尔巴乔夫给社会主义下了一个定义:“社会主义是一个服务于人和使人更加高尚的人道主义制度。”现代社会主义的第一条特征就是人道主义,他指出:“社会主义是真正的,
【正】 短短几年,新潮小说已是历经宠辱了。评论界时而视新潮小说为尽压“六宫粉黛”的皇后,奉给它先锋派的桂冠;时而又贬之为“伪现代派”,给以冷遇,似乎它已寂寞成“独坐说
【正】 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推动哲学各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系统地反映当代认识论研究的前沿动向,开阔认识论教学与研究的视野,促进哲学师资和科研人员
【正】 某科研单位受当地党委政府委托,组织科研技术人员讨论制定发展地区经济战略时,几个“台柱子”在选择什么经济模式问题上引起了争论,而且呈两军对垒局势,相持不下。这
【正】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暨广西师范大学等十四个教学和研究单位发起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代改革学术讨论会”去年十一月底在桂林召开。与会者
【正】 什么是改革意识?改革意识是人们关于改革的观念的集合,是人们对改革的意向、心向即行为取向和价值评判标准的系统意识。具体说来、改革意识应有如下三个方面内容: 1.
【正】 资产关切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标志和动力源泉。目前,我国公民对资产的关切度过低,已成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最大困难.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带
近年来我国商品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其浪头也拍打着文化市场,既给精神产品的生产带来充沛的活力,又给它造成空前的冲击。精神产品的商品化问题日益引起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对
【正】 不久前在京举办的“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修班”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八百多位理论工作者,就邓小平同志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特点等进行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