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试验

来源 :中国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宁夏区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发病区和非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的3个不同气候类型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不同与吸血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六盘山阴湿地区)猪的感染率分别为100%、71.67%、36.67%和51.57%。发病区与非发病区差异极显著(P〈0.01);发病区、黄河灌区在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差异不显著(P〉0.05)
其他文献
为探讨日粮核苷酸对小鼠炎症/抗炎症平衡体系的作用,用CpG DNA和脂多糖(LPS)刺激小鼠构建炎症反应模型,观察分别饲喂无核苷酸(NF)日粮和核苷酸(NT)日粮小鼠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FN-λ
为了解支配鸡肝的交感传出神经元的分布规律,将CT—HRP溶液注入鸡肝门周围区,动物存活3~4d后,经左心室灌流固定,取内脏神经节、肾上腺神经节及双侧胸、腰和荐段交感干神经节,制成50
为分析苯并分子C12H6的垂直共振能(VRE),建立了定域片断分子轨道(LFMO)和自然键轨道(NBO)两种基组,并在两种基组之上进行NBO能量分析和Morokuma能量分解.在NBO能量分析中.两种基组的VRE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出粒径约10 nm的Au纳米粒子,分别用十二、十四和十六烷基硫醇对Au粒子表面进行修饰,再溶入不同有机溶剂中,制备得到Au纳米粒子/氯仿和Au纳米粒子/甲苯溶液.
张秉一,1927年8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1951年毕业于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兽医系。毕业后留校从事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工作。1975年调至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曾任传染病研
通过霍夫曼降解光化学原位聚合制备的聚丙烯酰胺包覆的Fe3O4纳米粒子得到了氨基化磁性纳米凝胶,用缩合剂1-乙基-3-(3-二甲胺)碳二亚胺成功地将α-胰凝乳蛋白酶固定到氨基化磁性
以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为亲核取代试剂,采用相转移催化体系通过Gabriel反应,将氯甲基聚苯乙烯转变为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聚苯乙烯,考察了各种因素对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规律,探讨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Si60-Ih及其各种降低对称性后的扭曲构型的稳定性.找到了5个低能量低对称性(对称性分别为T,Ci,C1,Cs和C2)Si60的稳定结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典型
将30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感染对照组(A)、感染治疗组(B)和健康对照组(C).B组感染后灌饲双歧杆菌悬液(CFU为5×1012/L)1.5mL,2次/d.观察细菌或内毒素移位、肠黏膜菌
设计了2对引物V4L1、V4L2和V4L3、V4L4,用RT-PCR法对新城疫病毒(NDV)V4克隆株的L基因进行了分段克隆.用V4L1、V4L2扩增出约4.1 kb的V4LA片段,用V4L3、V4L4扩增出约3.5 kb的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