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对不同品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诱导作用的差异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BALB/c和C57BL/6两种小鼠品系,分别在其背部涂抹62.5 mg含5%咪喹莫特的明欣利迪乳膏,在涂抹2,4,6 d后,采用PAIS评分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察涂药局部皮肤病理组织学变化,显微镜下测量表皮厚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随咪喹莫特涂抹天数的增加,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背部皮肤均逐渐出现鳞屑、红斑、表皮增厚等银屑病样表现。与同时间段C57BL/6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比较,BALB/c小鼠皮损PAIS评分更高(P<0.05或P<0.01),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表皮增厚均更显著(P<0.05或P<0.01)。涂抹咪喹莫特2 d后,两种小鼠IL-23、IL-17A和IL-17F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均呈现先高后低的动态变化。其中BALB/c小鼠表达峰值出现于涂药后2 d,C57BL/6小鼠表达峰值出现于涂药后4 d。结论咪喹莫特均可诱导BALB/c和C57BL/6小鼠出现人类银屑病样皮损,其中BALB/c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更典型,可能更适用于人类银屑病研究,IL-23/IL-17轴的激活是皮损出现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