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探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d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进进行了探析。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同仁不吝赐教。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98
  1994年我国颁布的《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在我国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
  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就是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叶澜教授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依教师事业结构,教师专业发展可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根据教师专业结构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可有不同等级。近年来,我国为适应教育发展对教师新的需要,开展了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形成了立体化、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新格局。
  一、加强教育法制化建设进程
  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无一不是靠教育立法来启动和巩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也离不开教育法制法规的支持。我国教育法制的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颁布了一批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等,这为我国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我国教师专业化提供了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虽然在教育法制化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就,但现实中法律意识往往还很淡薄,教育法制法规实施不力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像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及执法主体不明、监督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从教育发展的趋势而言,教育法制化的力度还需加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执法、守法、监督等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育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
  加强教育法制化建设,要求学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形成自主管理的机制,这就要求管理的权力下放,学校成为自主决策和改革的主体,教师自主管理学校;要求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以人为本,在充分肯定教职员工个人价值和全面挖掘其潜力的前提下,积极吸取全体成员参与管理活动;在发挥全员聪明才智的基础上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管理以求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这样不仅使学校成为一个为学生将来做准备的地方,也是一个教师发展的基地。就学校中最重要的一块——课程来说,教育法制化就确立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因为他们身处最前线,最了解学生、最能做出正确的课程决策,也是研究者,懂得教育规律,因而完全有能力开发一个更有效的课程。特别是在法制框架下的课程开发中,吸收原来的课程专家、教育行政人员以及社区家长代表等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决策,这样就在更能够确保学校自主课程开發管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特色性的同时,教师也在共同合作中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二、完善教师培养课程设置
  关于教师培养课程的设置,它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主要体现。首先,针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特征不明显的问题,在设置教师培养课程时必须树立教师专业课程观,建构起突出教师专业性的课程体系。在继续巩固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把教育科学课程列入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并赋予其与学科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开设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课程,如教学设计、教学测量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等。其次,教师培养课程设置应突出基础性、时代性、前瞻性和发展性,使师范生成为一个拥有教学工作能力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者、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机的学习者、一个能进行课程开发与创新的研究者。再次,课程设置要突出教师培养课程的综合性,打破学科壁垒,开设一定的综合课和通识课,使人文的、教育的及自然科学的知识互相交汇融合,为师范生打造宽厚的知识基础,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使师范生形成明显的教师专业优势和社会就业竞争力。
  另外,要统筹规划、坚持连续性,加快教师培养的一体化进程。就是要使职前教育与职后提高的一体化、中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一体化。就是要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把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渠道打通、融合,建立起教师培养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教师培养体系。
  三、树立终身学习及教育的理念
  顾明远教授在《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一文中指出:教师要在“教育理论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要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树立教育国际化观念,要树立网络教育观念,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作为塑造灵魂和未来、肩负培养知识型及智慧型人才重任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要先育己而后育人,通过本身不断的学习,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教学相长。王长纯教授就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终身学习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以往的那种封闭、僵化的教育环境及其他多种原因的影响下,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知识、能力一经形成便会终生受用,一次性的知识储备就可以应付一个人一生的生活,视继续学习为畏途,是浪费时间,无所谓再学习、发展的问题。这显然不能适应当今以信息化、知识化和学习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不能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
  教师专业发展是动态的过程。教师要从稚嫩走向成熟,除了坚持不断的学习,还要开展研究和思考,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新课改重视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新课改呼唤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作者单位:山西省河曲县教学研究室 036500)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地发挥新型教研组长角色定位与引领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更是成为全新的课题。  关键词:教研组长;角色定位;引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95  在本文中笔者就新型教研组建设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角色的定位与引领作用,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实践与体会,与大家共同切磋,祈盼同仁不吝赐教、指正。 
心里美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肉质根白皮红肉),富含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EC1.11.1.7(X)]和花青素。本论文围绕外源萝卜过氧化物酶对心J里美萝卜幼苗期生长发育的调节及
干旱是影响农作物生长、限制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育抗旱品种是降低由于干旱导致减产的最重要也是最为根本的途径。无论是常规育种还是分子育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简单明确的抗旱指标(形态、生理和生化指标)。因此,筛选、鉴定作物的抗旱指标,以此来准确、快速地筛选出抗旱品种,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用γ射线对水稻9311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种子播种后移栽于大田,得到的F1种子按株进行收获;2005年将
研究背景和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通常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临床常见脑血管意外。由于其发病青睐青壮年人群,加之引起的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
农产品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众的健康,因此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开发变得日益重要。通过研究生物组织内部光的输运规律,获得农产品的光学参数可以用来表征农产品的品质信
本研究以白沙1016、远杂9102、豫花7号和豫花1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花生生理生态指标规律及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旨在探明花生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态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HBV,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HβV感染的慢性化(持续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