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尼安德特人基因吗?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感受疼痛的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大。这种差别可能与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人有关,因为具有尼安德特人SCN9A基因(编码NaV1.7蛋白)的人比普通人更怕疼。
  从体格上来对比,尼安德特人要比普通人强壮得多,他们能够捕猎猛犸象、野牛和其他危险动物。另外,《当代生物学》于2020年7月23日发表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基因组研究。研究发现,尼安德特人近亲体内编码NaV1.7蛋白的一个基因携带了三个突变,而NaV1.7蛋白可以向脊髓和大脑传递痛感,遗传了尼安德特人NaV1.7蛋白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疼痛。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的斯万特·帕博说:“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证明我们可以开始利用当代人作为转基因模型,去了解尼安德特人的生理特性。”他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雨果·泽伯格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
  由于研究人员能利用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数量不多,且大部分都是低分辨率测序的,因此很难识别哪些突变是尼安德特人支系在约50万~75万年前与现代人支系分离后演化出来的。不过,在过去几年里,帕博和他的团队利用在克罗地亚和俄罗斯的洞穴中发现的DNA,生成了三个高质量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这些基因组让他们确信,NaV1.7蛋白在尼安德特人中可能很常见,但对现代人来说是很少见的突变。
  人为什么会感到疼痛,是因为神经将疼痛信号传输至人的脊髓和大脑中,而SCN9A基因这类“疼痛基因”能作用于机体的神经,参与控制疼痛信号的传输及传输程度。传递疼痛信号,就好像是一个放大器,放大了我们对疼痛的感受。“有人形容这就像音量旋钮,能调定神经纤维内的疼痛增量。”泽伯格说。
  帕博和泽伯格找来了英国生物样本库内收录的50万英国人的基因,然后对其中报告过有疼痛症状的人的基因进行了筛查,结果0.4%的人身上有与尼安德特人相同的NaV1.7蛋白,而这些人对于疼痛的敏感度要比普通人高7%。
  不过,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神经科学家加里·R.勒温指出,其实,尼安德特人的突变对NaV1.7蛋白的功能只有较小影响,比起与慢性疼痛相关的其他突变要小许多。那么,为什么尼安德特人的SCN9A基因会出现对于疼痛更敏感的突变,这种突变又能带来什么益处呢?
  帕博认为,这恐怕与尼安德特人整个种群数量少、遗传多样性低有关。尼安德特人不善于远距离迁徙,他们的基因交流频率更低,导致不利于生存的基因突变更容易被一代代傳下去,存在的时间也更长。对于NaV1.7蛋白在尼安德特人群中的普遍性还需要研究,毕竟科学家也只研究了三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而帕博计划对一百多个来自不同地区和时代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进行整理,以便找到答案。
  2020年1月30日,美国遗传学家乔舒亚·阿基及其团队发表于美国生命科学杂志《细胞》的研究表明,非洲人平均拥有的尼安德特人DNA比之前认为的要多得多,占其基因组的0.3%。无论如何,现代人中的确有一部分人继承了尼安德特人的SCN9A基因,所以这些人比其他人更怕疼。
  无论哪种情况,“疼痛都是适应性的,”泽伯格指出,“能感受到疼痛不是什么坏事。”因此,当你发现自己比其他人更怕疼时,极有可能是你体内来自尼安德特人的SCN9A基因在作祟。
其他文献
相信每个小伙伴的心底,都有一个悟空梦和侠士梦,希望自己能騰云驾雾、飞檐走壁地劫富济贫,又想神秘莫测,让人猜不出自己的来历,最好如变色龙一般,不用换装,颜色变化多端。可迄今为止,世界上除了变色龙之外,还没听说过谁能如此。这多少让小伙伴们有些遗憾,期盼有朝一日奇迹能够早日出现。  现在,奇迹真的来了,因为有了编程墨水。  编程墨水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说起来,这事跟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有关。该学院最大的实验
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话虽如此,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说话不出错。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今天,人们在手机上,通过QQ、微信随时随地想聊就聊,“手滑”也就无法避免。  为了挽救“手滑”的后果,微信上线了“撤回”功能,规定可以撤回发出2分钟内的信息。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手滑”者却怒怼:“为什么要限定时间?为什么只有2分钟?”  那么,到底要不要设定撤回期限?又为何设定为2分钟?让我们来听听权威
读小学、初中时,某个同学的生日常常是整个班级的节日。  那时,班主任管得严,觉得过生日既浪费钱,又影响学习,我们就悄悄地庆祝:把贺卡藏在书包里,跑了三四条街买来彩花,全班集资订一个大蛋糕,轮流表演节目……如策划一场盛大的春晚,大家分工合作,乐此不疲。  窗前的柳树绿了一波又一波,及至二十岁,对生日已无期待。原先意义非凡的日子早已变成了QQ上的“好友生日提醒”,我也成了那年的班主任,对它闭口不提。 
在英国北约克郡纳尔斯伯勒尼德河畔的尼德小镇上,有一口神奇的水井,这口水井具有“点物成石”的魔力。不论是木棍、玩偶、水壶,还是自行车等物件,只要接触了这口井里的水,都会在几周、几个月的时间内慢慢被石化,直至变成石头。  这口水井的井口直径约1.5米,井水清澈透明,站在井口向下望,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倒影。井台硕大,下面青苔密布,怪石嶙峋,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沧桑感和神秘感。井台的四周覆盖着一层咖啡色的厚
如何让一块面包唱歌跳舞?  首先得学习三年的基本功,一块用来做两百多个面包的巨大面团摊在工作台上,师傅不声不响地走到面前,做一个面包是60克,忽然间手起刀落,面团一块一块飞出来,过磅,每一块都是60克,然后是二师傅、三师傅接到手里,双手并用,搓圆、整形。不要问师傅为什么,就是千万次的练习,最后可以练习到每个手势的弧度都不差。  师傅从来不讲理论,不靠脑子和眼睛来学做面包,靠的只有手和皮肤。三年下来
人類对外星人的想象总是匮乏的。为了使外星人的形象更加奇葩,影视剧组绞尽脑汁,最高明的套路是将各种不同生物的特征嫁接一通,别具一格的外星人形象便已呼之欲出。喜剧科幻电影《黑衣人3》中的水滴鱼外星人,就是一条来自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1200米深海里的水滴鱼。本色出演“外星人”,水滴鱼形象再次刷屏。  水滴鱼有一个很形象的英文名字Blobfish,而Blob的原意正是“难以名状的一团”。确实是鱼如其名,
5年前的10月,一家名叫“嫩綠”的先锋时尚茶室在重庆最以巴渝特色著称的洪崖洞热闹开业。“嫩绿”的主人,就是重庆知名火锅品牌“小天鹅”控股集团董事长何永智的独生女廖韦佳。此前,廖韦佳一直在国外留学。回国后,本来她只要女承母业接手“小天鹅”,就可以轻轻松松过生活。可廖韦佳想要摘掉“富二代”这个标签,自己创业。  于是,她创立了“嫩绿”这个茶品牌。“嫩绿”与传统茶馆有着很大区别,因为它主张“用咖啡机做茶
“缪斯的加冕之夜,很寂静。”这是木心的句子,意思是说,诗宜默念,不可出声。他又说:“诗歌,诗歌,诗与歌是两回事。”  昔年,席勒的诗有舒伯特谱曲,徐志摩的诗有赵元任谱曲,无数唐宋诗词原是为歌手而写,但木心认为,现代的白话诗只宜默念,从未期待自己的诗有一天能谱成歌曲。  这说法,有待争议,也可深论。然而,诗的传播方式终究由不得诗人。2007年,北京音乐家高平以木心的六首诗谱写了带有钢琴伴奏的独唱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疯狗浪仅仅是水手们的传说,直到最近几十年,这只神秘海上“巨兽”的存在才得以“实锤”。  1995年元旦期间,一个高分辨率的快照捕捉到了一个突兀的、耸立在海面上高达26米的海浪,这只“巨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挪威北海的德罗普尼尔石油装备系统,给了当地正沉浸在欢庆节日氛围中的人们当头一棒。这只“巨兽”就是疯狗浪。此后,研究人员确定,仅在20世纪下半叶,被疯狗浪带走的货船就有20
一座台,一轮月,一份情。  早晨路过一个公交站台,三三两两的学生背着书包在站台上涌动着,脸庞上满是翘首期盼的神情,我顿觉这幅场景很亲切。  这些年走过许多城市,自然也到过不少站台。公交、地铁、火车都有站台,我始终认为,公交站台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并不宽敞的地方,有人耐心地等待,手里还织着毛線,能说会道的陌生人在公交站台也能聊上两句,也有初来的旅人面对着站台上复杂的线路而皱眉。奔跑是站台上常见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