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议题 收放有度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重点、关注热点、宣传亮点、释解难点”的办刊思路,以不懈探索的精神,不断更新办刊理念,创新办刊形式,力争办出水平、办出精品、办出影响。
  今天,我们愿意和广大人大代表和读者一起分享我们办刊的经验和体悟,分享我们的思索与执著,分享我们的喜悦和收获。
  
  新闻与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构成期刊的两大文脉。“钱塘人语”栏目即体现了杂志一贯坚持的“围绕重点、关注热点、宣传亮点、释解难点”的办刊思路,同时也是我们坚持“按新闻规律办刊、用新闻语言写作”的一个结果。
   ——本刊编辑部
  
  “钱塘人语”作为《浙江人大》杂志的卷首语,是编辑部精心打造的一个评论性栏目。经过10年的倾力“雕琢”,目前已成为杂志的一个品牌栏目。刊发的言论连续6年获得中国人大好新闻大奖,受到人大工作者和读者们的广泛好评。
  “钱塘人语”栏目发表的评论,是《浙江人大》集体创作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社长、总编辑亲自参与选题讨论,和文章的修改、润色,有时还亲自动手撰写。长年实践,感受几多。
  一是精心选题。《浙江人大》杂志创刊10年来,我们始终紧扣民主法治和人大制度的前沿问题,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热点事件。新闻评论的成败,一半在选题。如何捕捉热点,选好题目,关键是要思考、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制度价值。如2010年第1期刊发的《敬畏人民的权利》(获得2011年全国人大好新闻一等奖)一文,我们敏锐地发现了“王鸿举亲自来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会场,宣读自己的辞职报告”这一“新闻眼”。这个看似普通的事件,背后却蕴含着重要的民主政治价值。但仅以此为题,则显得平板、单薄,缺乏说服力。因此,我们又将“广州代表被局长强行插话”的新闻事件作为对照,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根源,得出了“政府官员在面对人大时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的则是官员对权力来源的不同认识”的结论。
   二是借题发挥。选题既定,接下去就是如何谋篇布局。我们认为,要将更多笔墨放在个体事件背后的共性问题的揭示和剖析上。要借题发挥,由此及彼、以小见大,而不仅仅就事论事,浮于表面。如《少歌颂多要求》(获2010年全国人大好新闻一等奖)一文,经过分析新闻事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我们认为人大代表“8分钟用来歌功颂德”的根源在于“唱赞歌、勤鼓掌、拍马屁等不良的传统“官场文化”和“问题说得太尖锐容易被‘边缘化’”于是“套话空话”满天飞的政治生态。这个政治生态,就是面上的问题,就是关系全局的共性特征。
  三是收放有度。客观而言,人大题材的评论涉及的政治性、法律性和程序性都很强。如果火候不够,则欠缺新意,没有锋芒,食之无味;而如果火药味太重,则与引导舆论,指导实践,推动人大工作无益,甚至有可能走入“禁区”,触碰“红线”。因此,在写作上,重点要把握好火候,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在宪政和法律的框架下,针砭时弊,建言献策。如《说了不能算了》(获2008年全国人大好新闻一等奖)一文涉及的问题看,解决代表建议“年年提,有关部门年年拖”的“病症”,靠“无畏的言说,还只是监督的第一个层面,后续的监督跟进显得尤为关键。只有严厉的问责,相关的承办部门才不敢懈怠,不敢‘忽悠’代表的建议;只有严厉的问责‘长跑建议’才会变成历史的名词。”“人大问责”成为了全文的一个落脚点。
  此外,除了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达也很重要。人大评论不能陷入“说教式”的高谈阔论,拒人于千里之外,而应该“接地气”、“入人心”,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深刻的道理。《敬畏人民的权利》一文,采用了“贵人”相助、甘居“二线”,“大而化之、浮皮潦草”等生动的语言,拉近与读者距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他文献
我和《浙江人大》是有缘分的,也是有情感和认同的:缘分来源于议题的多元化吸引,情感来自于本土化关怀的凸显,认同来自于浙江各级人大功能发挥与浙江发展的内在契合性。  最早接触《浙江人大》,是2006年在温岭时候。当时颇不以为然,但随手一翻,发现选择的议题十分独到、新颖,并不回避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矛盾。随后就持续关注,发现他们难得可贵的是持续追踪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具有十分敏锐的眼光。  后来杂志编辑约我
期刊
《浙江人大》创刊10年了。在当今这个纸质媒体泛滥的时代,地方性刊物要办得既有品位与特色,又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恐怕不那么容易了。说老实话,在创刊之初,我并不看好她的前途。令人可喜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浙江人大》越办越好,没几年就脱颖而出浙江,成为同类刊物中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一种。  人民代表大会是现代民主的基本制度安排。如何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完善代议制民主,使之适应当代
期刊
退休前我是镇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医生,退休后一直参加编史修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人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很少有直接接触,知道《浙江人大》这份杂志完全出于偶然。  一次去镇文体中心,看到主任办公室桌上放着一本《浙江人大》,出于书刊收藏的习惯,我被这份从未谋面的杂志吸引了。封面上《中国预算公开路线图》等要文标题使我产生很大兴趣,当即就请主任帮我借了几册带回阅读。  几期下来,《浙江人大》令我爱不释手,
期刊
作为一名已有30年履职经验的基层人大代表,从《浙江人大》创刊到现在,我始终默默关注杂志从诞生到成长再到辉煌的每一个历程。  杂志从封面到内页,从内容到插图,从编印到装订,都显得大气和庄重,使人一拿到就有往下看的欲望。“话语新闻”栏目篇幅简短精练,一针见血,搭配的漫画形象生动地指出问题所在,深受读者欢迎。“一月要事”对人大近期工作进行简要罗列,符合信息公开的要求,使人一目了然。“法治聚焦”追踪国内立
期刊
在热烈祝贺《浙江人大》创刊10周年之时,解读、分享人大办刊“浙江经验”,并以此激励人大期刊同步奋进,无疑是一种最好的纪念。  多年来,人大期刊一直在思考与探索:发展之道在哪里?《浙江人大》用10年的求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除了在省级人大期刊最早实现全彩印刷表达视觉美,更为重要的是追求精神内核。  我们看到了《浙江人大》对民主法治精神的坚守,通过精深的期刊策划,展示人大期刊的表达美和吸引力。  从
期刊
作为全国人大系统最晚创办的省级人大期刊之一,《浙江人大》在创刊、成长、发展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外省人大杂志同行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或以丰富的办刊经验,给予我们启发;或就进一步办好杂志,给我们提出意见建议。  成为宣传我国人大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具有影响力的舆论阵地,是我们协力同心、孜孜以求的目标和方向。    《浙江人大》创刊10周年了,可喜可贺!  十年磨一剑。《浙江人大》以“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政治文
期刊
从《人民政权报》到《浙江人大》已逾10年,可喜可贺!办好一份刊物很难,而办好一份机关刊物更是难上加难。《浙江人大》兼具时政性、政策性、理论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在短短10年内已成为国内人大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的刊物,成绩值得称道。  《浙江人大》见证了新世纪以来激流勇进的10年,既跟踪热点,时刻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在民主法治、政治文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政府改革、公民权益保障等重大领域发出正确的声
期刊
《法治与社会》杂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4次较大的改版,其中2009年的改版是最大的一次。这次改版以“深度报道人大工作和人大制度”为理念,从人大工作及民主政治的角度,观察分析报道新闻事件,在专业特色及深度报道上下功夫。通过近3年的实践,证明杂志的改版是成功的,更贴近了人大制度、贴近了人大工作、贴近了人大代表,刊物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法治与社会》也成为宣传人大制度和民主法治建设的主流期刊。  《法治
期刊
《浙江人大》杂志犹如历史的书卷,方寸之间典藏着浙江民主法治的大千世界。   无声的述说,有力的传达。10年来,我们透过记者的眼睛,怀着热情和信念采录下浙江人大创新和民主法治的嬗变,把一批批人大工作者努力探索、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行动昭之于世。   抚今追昔,10年来,我们不仅珍藏了浙江民主法治和人大制度的经典创举,更珍藏了我们与地方人大工作者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事件回放]  
期刊
那时,他在上海市闸北区一所小学读书,每天早晨,母亲背着他来上课。  在教室里,他回答问题的声音很洪亮,带着局促的硬起音。字写不整齐,数学成绩却很好。上完课,他趴在滑板上,双手扣着家里给做的两块板子,自己划着去上厕所。  王和平到这所学校培训特殊教育资源教师时,常常看到这一幕。  “他们上学,做康复训练,最后又都回到了家里。就像是长长的阴雨天里,一个短暂的晴天。”2011年6月18日下午,杭州市萧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