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独具特色的期刊品牌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与社会》杂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4次较大的改版,其中2009年的改版是最大的一次。这次改版以“深度报道人大工作和人大制度”为理念,从人大工作及民主政治的角度,观察分析报道新闻事件,在专业特色及深度报道上下功夫。通过近3年的实践,证明杂志的改版是成功的,更贴近了人大制度、贴近了人大工作、贴近了人大代表,刊物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法治与社会》也成为宣传人大制度和民主法治建设的主流期刊。
  《法治与社会》杂志按照“封面聚焦”、“人大版”、“法治版”、“社会版”四大块设置栏目。“封面聚焦”属刊物的独家策划,栏目定位要求贴近省人大常委会的中心工作,围绕监督、代表履职、专题报告、执法检查、立法、民主法制等方面的热点策划选题,强调现场感及独家新闻源,强化独家观点,强调建设性及导向性。“人大版”以报道省市县人大工作为主要内容,分别设置有“特别关注”、“市县巡礼”、“代表星座”、“辩论大厅”、“人大新事”、“委员论坛”等栏目。“法治版”关注民主法治建设中的热点事件、热点问题,从法治的视角解读立法、司法、行政,主要有“立法经纬”、“法眼天下”、“法案在线”等栏目。“社会版”侧重于从社会的角度介入报道人大工作,对一些关乎民生民意民情的热点社会事件进行深度报道,主要有“焦点观察”、“民生民意”、“媒体精粹”、“史海回眸”、“前沿视点”等栏目。
  选题策划是一个刊物的灵魂,贯穿于编辑出版的始终。《法治与社会》杂志着重加强“封面聚焦”的策划,围绕省人大常委会的中心工作,围绕立法、监督等社会的关注点,围绕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一些标志性事件、深度的法治事件、关乎民生的重大事件等,做好选题策划。这些选题大多采用聚焦式、多角度、多侧面、超链接的方式组织安排稿件,既有对新闻现象的分析、透视,又有专家对客观事实的评议分析,这样的组合报道既强化了刊物的品牌标识,又推动了阅读的不断深入。这些报道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积极反响,被众多门户网站刊登,受到读者好评。如《激活询问权》、《让人民“食之无忧”》、《立法为民奏强音》、《地方立法:奠定民主法治基石》等。
  深度报道能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由于期刊在时效上不能和报刊电视网络比拼,而着力去抓新闻的第二落点,使自己的报道求全求深则是它的长处。抓住重大题材,聚焦民主法治领域的热点问题,挖掘其深刻的法律、社会方面的内涵;以充分的事实吸引读者,以全面的视角深刻展示,以独到的见解开人眼界,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大新闻报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我们的深度报道是在人大的执法检查,常委会会议、委员发言、代表意见建议、法规审议、监督及其他法律个案的基础上,寻找那些与民生与人大息息相关的问题,寻找经济文化社会与人大的结合点,以人大的视角,法治的眼光,对大量的、丰富的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有思辨、有预测,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事物深层的、发人深思的内涵与本质,引发读者共鸣。由于深度报道记录了事件中最感人的部分,触及了各种事件的最深处,容易达到良好的传播功效。如《“良法”时代风云录》、《关注民生——安康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绿色机关的节能之道——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人大执法检查制度史话》等。
  法治报道是《法治与社会》杂志一贯的特色,也是杂志深受读者欢迎的一个法宝。在法治报道中,我们强调准确性与严肃性,强调对法律的评析与说法,注重选择与经济生活、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重在引导公民学法用法普法,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杂志始终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注重寓教于乐的宣传形式,坚持“以案例倡导法治理念,以故事解读法制新闻”,坚持“三贴近”的宣传原则,用生动、翔实的案例和纪实的笔法,深入报道各类法制新闻事件,极大地增强了刊物的可读性,使广大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到杂志特有的魅力。
  创新是前进的动力,我们把培育名牌栏目,强化核心内容作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抓手。“封面聚焦”是杂志精心经营的重点栏目,每期一个专题策划,已成为《法治与社会》的名牌栏目,成为其鲜明的身份标识。话语新闻的“一语惊人”、民主法治评论的“众议”,人大理论、人大工作探讨争鸣的“辩论大厅”,成为杂志的精品栏目,很好地支撑了杂志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杂志舆论宣传的重磅武器。
  人大期刊是人大宣传的重要载体,是人大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不断拓宽人大制度宣传的领域,增强人大期刊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不断增强期刊的活力,增强人大期刊的感染力。要克服官样文章、简报型文章、八股文文章、纯粹会议文章、领导讲话、公报等,在文章的风格、语言、表达方式、体裁上下功夫,用通讯、特写、深度调查、报告文学、图片等体裁,反映人大履行职权的风采。要注意克服内容枯燥、形式呆板、就事论事等问题,要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上多下功夫,抓住实质性的问题,写出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报道来。
  要加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宣传报道。对人大组织的重要监督活动进行全面的宣传报道,对法制建设、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活动,要进行追踪报道,对“一府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努力改进工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活动,要及时进行报道。在宣传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典型的同时,对于那些严重违法的突出案例,要予以曝光,把人大的法律监督与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人大期刊的影响力。
  人大期刊在反映人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时要切实符合法律规定,增强针对性。反映民主法治进程和人大工作实绩要贴近群众,吸引群众,增强指导性和可读性,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增强透明度和影响力,对立法活动和执法检查活动中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不同意见,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出决议、决定等,运用适当的新闻手段和形式加以报道,彰显人大的公开性和权威性。
  要树立人大期刊的品牌意识,在经营管理上狠下功夫,在内容创新上狠下功夫,在包装设计上狠下功夫,力争办出独具人大特色的期刊品牌。
  人大期刊应主动适应信息化电子化的要求,充分吸纳各方资源,形成办刊合力。加强与省人大各委员会、市县人大、人大代表的广泛联系,加强与专家学者的联系,为刊物的发展壮大构建强大的资源优势。如设立自己的网站、与有关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专家库、通讯员队伍、特约专栏作者等,丰富刊物内容,提升刊物品质。
  面对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冲击,人大期刊只有明确定位,把握方向,在深度报道、品牌建设、机制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适应数字化的冲击,与时俱进,利用新型传媒技术和现代高科技手段为提高人大期刊的社会竞争力服务,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期刊活力和发展后劲。
  
其他文献
在刊物如林、书籍遍地的出版界,一本专门研究、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且深受读者喜爱的刊物并不多见。2002年1月,《浙江人大》由报纸改为杂志,华丽转身,横空出世。  我是一名老代表,从1998年起开始履行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浙江人大》从初创到现在,一直伴随着我的代表工作和生活,可以说我见证了《浙江人大》的诞生和成长。  且不说靓丽的外表,丰富的栏目,犀利的文笔,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这条主线,围绕
期刊
我从2007年开始接触《浙江人大》,每期都认真阅读,感触很深。杂志对于我们乡镇基层人大代表帮助很大,有利于我们贴近居民群众,做好社区工作,认真履行好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  杂志每期都有涉及人大代表履职方面的介绍文章,能够从中学到不少好的经验方法。作为基层代表,我对“乡镇园地”、“代表陈情”等栏目感触很深,这些栏目反映的多是关系最基层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乡镇环境污染、城镇面貌、老年人托养、学生
期刊
光阴似箭,眨眼之间《浙江人大》迎来了10年华诞。贵刊是一本打得响、有特色、对胃口、值得读的好刊物。作为一名省人大机关的退休同志和热心读者,深感杂志办得有“五好”:  一是好在亲。杂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封面登的是人大代表的肖像,内文说的是根本制度和立法、监督、任免、议决的事,广泛议的是密切关注民心、民意、民生的题。它既是全景展示民主法治的宣传窗口,也是人大工作者学习工作的良师益友,读来亲切,适用
期刊
我和《浙江人大》是有缘分的,也是有情感和认同的:缘分来源于议题的多元化吸引,情感来自于本土化关怀的凸显,认同来自于浙江各级人大功能发挥与浙江发展的内在契合性。  最早接触《浙江人大》,是2006年在温岭时候。当时颇不以为然,但随手一翻,发现选择的议题十分独到、新颖,并不回避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矛盾。随后就持续关注,发现他们难得可贵的是持续追踪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具有十分敏锐的眼光。  后来杂志编辑约我
期刊
《浙江人大》创刊10年了。在当今这个纸质媒体泛滥的时代,地方性刊物要办得既有品位与特色,又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恐怕不那么容易了。说老实话,在创刊之初,我并不看好她的前途。令人可喜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浙江人大》越办越好,没几年就脱颖而出浙江,成为同类刊物中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一种。  人民代表大会是现代民主的基本制度安排。如何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完善代议制民主,使之适应当代
期刊
退休前我是镇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医生,退休后一直参加编史修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人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很少有直接接触,知道《浙江人大》这份杂志完全出于偶然。  一次去镇文体中心,看到主任办公室桌上放着一本《浙江人大》,出于书刊收藏的习惯,我被这份从未谋面的杂志吸引了。封面上《中国预算公开路线图》等要文标题使我产生很大兴趣,当即就请主任帮我借了几册带回阅读。  几期下来,《浙江人大》令我爱不释手,
期刊
作为一名已有30年履职经验的基层人大代表,从《浙江人大》创刊到现在,我始终默默关注杂志从诞生到成长再到辉煌的每一个历程。  杂志从封面到内页,从内容到插图,从编印到装订,都显得大气和庄重,使人一拿到就有往下看的欲望。“话语新闻”栏目篇幅简短精练,一针见血,搭配的漫画形象生动地指出问题所在,深受读者欢迎。“一月要事”对人大近期工作进行简要罗列,符合信息公开的要求,使人一目了然。“法治聚焦”追踪国内立
期刊
在热烈祝贺《浙江人大》创刊10周年之时,解读、分享人大办刊“浙江经验”,并以此激励人大期刊同步奋进,无疑是一种最好的纪念。  多年来,人大期刊一直在思考与探索:发展之道在哪里?《浙江人大》用10年的求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除了在省级人大期刊最早实现全彩印刷表达视觉美,更为重要的是追求精神内核。  我们看到了《浙江人大》对民主法治精神的坚守,通过精深的期刊策划,展示人大期刊的表达美和吸引力。  从
期刊
作为全国人大系统最晚创办的省级人大期刊之一,《浙江人大》在创刊、成长、发展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外省人大杂志同行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或以丰富的办刊经验,给予我们启发;或就进一步办好杂志,给我们提出意见建议。  成为宣传我国人大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具有影响力的舆论阵地,是我们协力同心、孜孜以求的目标和方向。    《浙江人大》创刊10周年了,可喜可贺!  十年磨一剑。《浙江人大》以“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政治文
期刊
从《人民政权报》到《浙江人大》已逾10年,可喜可贺!办好一份刊物很难,而办好一份机关刊物更是难上加难。《浙江人大》兼具时政性、政策性、理论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在短短10年内已成为国内人大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的刊物,成绩值得称道。  《浙江人大》见证了新世纪以来激流勇进的10年,既跟踪热点,时刻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在民主法治、政治文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政府改革、公民权益保障等重大领域发出正确的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