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Fe和稀H2SO4或盐酸反应的思考

来源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化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规律,将利于新课改教学中针对学生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和形成。
  关键词:化学教学;盐酸反应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104-01
  
   化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规律,将利于新课改教学中针对学生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和形成。
  Fe和稀H2SO4或盐酸反应,以及Fe(Ⅱ)盐的性质在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经常用到,如:氢气的制备,铁及铁盐的性质,弱碱Fe(OH)2 、Fe(OH)3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Fe和稀H2SO4或盐酸反应,在常温下进行的较快,生成亚铁盐。但由于此反应产物的不稳定性,观察不到或不易观察到浅绿色溶液的形成。学生只能看到氢气气泡的产生,看不到溶液颜色的渐变,以及最后形成的浅绿色,大多观察到的是浅黄绿色或浅黄色,而使实验结论与课本结论不一致,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困惑,产生结论的偏差。
   笔者曾就此实验进行了验证探讨,针对实验得到的浅黄色溶液或浅黄绿色溶液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
  1.用于实验的铁是不纯的,含有Zn、Sn(镀Zn、Sn)、Pb、As等杂质。在酸性条件下,部分参与离子反应或形成原电池反应,降低溶液中Fe2 的浓度,短时间内观察不到溶液颜色的变化。
  2.稀H2SO4或盐酸溶液中氧化性杂质的作用。如:空气中O2的溶入,使Fe2 变成Fe3 ,在验证Fe(OH)2的性质时,溶氧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使溶液的颜色显浅黄色或黄色。
  3.在配制稀H2SO4或盐酸溶液时,使用的是自来水,含有一些杂质离子。如:使用漂白剂后残留的ClO-,降低了Fe2 的浓度。在我们这个地区,自来水常用漂白剂消毒,残留的含氯氧化物较多,自来水中溶解氧也较多,PH值小于7;天然水显弱碱性,PH值大于7。
  4.操作误差。
  (1) 为了加快反应或观察颜色,频繁震荡试管或摇动试管,增加了液面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加了溶氧量,使溶液中Fe2 氧化成Fe3 ,而使溶液呈浅黄色或黄绿色。
  (2) 稀酸的浓度。当稀H2SO4的浓度较大时(>6mol/L),溶液中除了H 的作用外,微量H2SO4分子也有促进Fe2 转化的作用。当稀H2SO4溶液过稀时(初中学生实验常无定量要求),反应也进行,但生成硫酸亚铁过慢过稀,会影响正常实验现象。
  (3) 为了快速产生大量气体,用加热的方法,加速了Fe2 的氧化作用。
  上述每一种因素都可以影响对溶液颜色的观察,有时是一种因素,有时是几种因素共同影响。
  如将实验做如下改动,都能得到明显的浅绿色溶液。
  1. 取四支试管,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注入6mol/L的稀H2SO4溶液或1:1的盐酸溶液,在盛有稀H2SO4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亚硫酸钠,以除去溶液中的溶解氧。
  2.然后在四支试管里分别滴入1-2滴植物油,在液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以薄膜的形成隔离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防止产生的硫酸亚铁又被氧化。
  3. 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还原铁粉、常见的无锈铁钉、生锈的铁钉、CuSO4溶液(浓度稍大)和表面磨毛的光亮螺旋状的铁丝。
  还原铁粉的制法:(1)用玻璃制的废注射器或一端拉成尖嘴的试管,装4/5容积的铁粉,通入氢气,加热一段时间,无水气产生时再热密封(先封大口后封尖嘴,尖嘴制成活口,以利铁粉的倒出),自然冷却,备用;(2)取适量的铁粉置于烧杯中,注入1/3---2/3容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冷却,备用。
  还原铁粉的加入方法:用洁净吸管(吸管倾斜)吸取烧杯底部的浊液,将吸管的尖端部分伸进盛有稀H2SO4或盐酸的试管液面以下释放浊液。
  4. 现象的观察用途
  (1) 在加入还原铁粉的试管中,可以看到黑色铁粉表面氢气泡的产生和明显的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渐变成浅绿色溶液。此反应用于氢气性质的验证和制备以及铁的性质演示。
  (2) 在加入无锈铁钉的试管中,起初试管中无明显的变化(反应慢时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促进反应,不要暴沸,或者将铁钉的表面磨光),过一会,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渐变成浅绿色。此反应用于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的验证。
  (3) 在加入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溶液开始逐渐由无色变成浅黄色,随后浅黄色又逐渐变淡转成浅绿色后颜色渐深,同时铁钉表面变亮,产生气泡。此反应用于金属表面和内部的除锈,也用于2Fe3 Fe = 3Fe2 的反应演示。
  (4) 在加入硫酸銅溶液和光亮螺旋状的铁丝的试管中,开始溶液的颜色由深兰色较快地变淡转至浅绿色至绿色,螺旋桩的铁丝周围溶液的颜色变成无色。铁丝表面有红色絮状的铜生成,由慢到快地冒出气泡,溶液的颜色又由无色变成浅绿色,试管中溶液分层。此反应用于验证金属的相对活泼性和镀层金属的生成(电镀)。
  (5) 反应获得的FeSO4溶液可作为制备FeSO4晶体、Fe(OH)2的原料。制备FeSO4晶体时在自然状态下结晶,不要晃动,效果较好,能得到大的晶体。
   要注意的是:在试管中,分别注入6mol/L的稀H2SO4溶液或1:1的盐酸溶液的量为1/3---3/5试管容量。溶液量太少,易被氧化;溶液太多,会稀释所得的溶液颜色,这也是实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摘要:在对文档进行排版的操作中,我们常常要求不同的部分进行不同的设置,这其中包括页面设置、页码的设置等等,在此情况下,我们只能进行简单的设置,但是对于复杂的文档排版来说,就要利用分节符对文档进行高级排版操作。关键词:分节符;页面设置;页码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70-02分节符是排版的好帮手,不过它的作用可能并不局限于我们通常所想象的
摘要:美术课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是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积极调动学生思想的独创性,培养创造意识与能力,达到“乐学”、“乐创”、““能创”的教学境界。关键词:激发;主体意识;增强;提升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72-01翻开现在的高中美术课本,还是那几个内容:《外国雕塑欣赏》、《外国建筑艺术欣赏》、《外国绘画欣赏》、《外国工艺美术欣赏》等。如何将
摘要: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围绕重点知识展开复习,以取得优异成绩,我总结了两种方法。关键词: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史论史法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83-01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着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质的考查。试题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创新和对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现代图书馆的艺术美学价值,从图书馆建筑的结构性与功能性开始,继而引申到其城市的标志性作用,社会化与艺术化趋势,信息功能多样化趋势,对图书馆本身存在的艺术价值进行了进一步的展望。关键词:建筑;艺术价值;高雅;现代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108-01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科技与文明日新月异的时代,
摘要:材质的赋予可以理解成在建模之后给建模的数据穿上自己喜欢的外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利用其表面的颜色、光线强度、纹理、反射率、折射率等来表现出各自的性质,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设置材质之前应该考虑的注意事项。关键词:材质;建模;因素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119-01刚开始学习3D软件的时候,会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建模过程当中,从而忽视材质或者
摘要: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环境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激励,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笔者借此文阐述小小文化角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形成正确舆论导向,提升班级文化品位,磨练、提升学生能力等方面作用。关键词:文化角:班级文化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7-103-01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
摘要: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什么是PLC技术,以及这项技术在
摘要:近几年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促进高质量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信息技术;魔灯学习管理系统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7-152-02学习管理系统(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是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人本主义思想及其在中学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人本主义;中学英语;CAI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03-01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满足“自我实现”这个最高的需要。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C.R.Rogers)认为“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
Abstact: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Chinese negative transfer in English learning ---Chinglish and does some error analysis about it. Furthermore, how we look at Chinglish?And some measures we shoul